美人谋(352)+番外
京城门开启后,一匹从北方来的快马,飞奔入了城,并向皇宫疾驰而去。
这是来自北方边境军营的一封直阙天子的上疏,然而此时的皇帝,还沉浸在内宫妃嫔的温柔乡中。
一道钟声,打碎了皇帝的清梦,宦官们入内将灯烛点亮。
妃嫔早早的起身,跪侯在床榻旁,皇帝扶着脑袋从踏上坐起,“几时了?”
“回陛下,已经卯时三刻了。”宦官看着水漏上的刻尺回道。
此时的天色仍是一片昏暗,殿外的积雪已没过脚踝,狂风在窗前呼啸,好似要将人吞噬。
皇帝疲倦的从榻上起身,一群宫人簇拥而上替其更衣洗漱。
“北边…”皇帝低沉着声音,“还没有消息吗?”
“今日一早,角楼来报,有一匹从北边来的快马进入京畿,应该就是军营中的。”宦官回道。
皇帝刚更好衣从屏风内走出,北边的信就已经传回了宫中。
“陛下,北边来的上疏,是巴陵侯所呈。”贾舟将一份用布包裹的竹简呈至御前。
皇帝不慌不忙的拿起茶盏,喝了一口茶,随后又吐出。
待洗漱过后,皇帝才将奏疏打开,里面的内容,与皇帝所猜想的大差不差,是巴陵侯萧世隆的请罪书,并请求皇帝严惩自己犯下死罪的孙子,以及降职回京。
“朕如果记得没错,巴陵侯长房一脉,就只有这一个孙子?”皇帝看着贾舟问道。
贾舟点头,“是,萧明赫是巴陵侯的嫡长孙,也是唯一一个嫡孙。”
“巴陵侯倒是舍得。”皇帝放下竹简道。
“其孙所犯下的罪行,实乃天理难容,巴陵侯是个识大体的人。”贾舟说道。
“也是个心狠之人。”皇帝起身道。
忽然一阵寒风袭来,皇帝只觉得格外的冷,他走到殿外,才发现下雪了,“今年的雪,来的比去年早。”皇帝负手站在门前说道。
“瑞雪兆丰年,明年定然是个丰收之年。”贾舟递给皇帝一个暖手的炉子,随后退到一旁说道。
皇帝抱着炉子往自己的寝宫赶,“希望能如你所说是个丰年,而不是大灾之年。”
一排排宫灯,照亮着殿庭里的积雪,皇帝走过的地方,留下了一排脚印,随后又被飘来的雪覆盖。
“把袁氏案拿过来。”回到殿中后,皇帝说吩咐道,“既然巴陵侯都开口了,那么朕也不能驳了他的面子。”
有了巴陵侯的上疏,廷尉对袁氏案的审判,最终通过了朱批。
以凌迟之刑处决奸杀案的凶手,从犯也都分别判下死罪,而巴陵侯府只是受到了皇帝口头上的批评,但未降下实质的惩罚。
“其实,如果朕能网开一面,巴陵侯萧世隆,是否会更加忠心于朕?”皇帝看着案件上自己亲自写下的朱批。
“巴陵侯年长于陛下,乃先帝之重臣,陛下若因为巴陵侯,而特赦其孙,恐怕会引来朝野的不满,也会使巴陵侯更加娇纵,心生傲慢。”贾舟提醒道,“陛下越是厚待,臣子们的野心,便会越加膨胀。”
“朕杀了他的独孙,又岂敢再让他领重兵啊。”皇帝担忧道。
“陛下援燕,是打算派重兵前往?”贾舟忽然问道,“就算楚国能够派出,小人想,燕国也是不敢将之放入境的吧。”
“燕国的求援,是求将,而非兵马入境,再添风险。”贾舟又道,“燕国看似良将多,但其实因为频繁的战争,早已元气大伤,都是靠燕君慕容恒在苦苦支撑,而今他受了伤,燕国的战况不容乐观。”
“纵观朝中诸多武将,的确是巴陵侯最为合适。”皇帝说道,“前不久,漠北的胡人又攻占了三座城池,齐国的援兵已经赶到,燕君派人来催了三次,再不发兵,朕就要被天下人指责了。”
※ ※ ※ ※ ※ ※ ※ ※ ----
——章华宫——
寝宫的门被人从内打开,屋内的烛光落在了石阶之上。
夜色开始褪去,一道白光划破了东边的海岸,狂风吹舞着风雪,落在了她的肩上。
“已经记不清,这是京都的第几场雪…”平阳公主伸出白皙纤细的手,一片雪花落在了她的掌心,渐渐消融。
“楚京不是每年都会下雪么?”琦玉从殿内走出,并拿了一件狐裘替平阳公主披上。
“是吗?”平阳公主披着狐裘走下台阶,她并不是不清楚楚京的雪,只是她记不清,自己到底活了多久。
“公主,殿外冷。”琦玉追上前提醒道,因为天空正飘着雨雪,从高山上吹来的寒风也一直在肆虐。
“她们说燕国早就下雪了,秋天的时候。”平阳公主忽然说道。
“燕国?”琦玉愣了愣,不管是她还是平阳公主,都不曾去过燕国。
“她们还说,燕国的风雪,大的能将马匹淹没。”平阳公主又道。
琦玉盯着平阳公主,只觉得她今日有些奇怪,“公主说的这些,奴为何没有听过…”
平阳公主呆愣了片刻,这些话是从何处听的,她好像也已经记不得了。
只不过脑海中频繁出现一个声音,一直缠绕着她,挥之不去。
“公主,燕国下雪了。”
“同在九州,同一片天地,难道燕国的雪还能有什么不同吗?”
“不一样。”
“燕国的雪,才是真正的雪,比月光更加皎洁,就像诗文里的一样,冰封千里,雪堆积得,能将马匹淹没。”
“等到战火停歇,天下一统,公主就能亲自前往,看看那,真正的北国风光。”
“公主。”
“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