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谋(509)+番外
“末将领命。”萧怀玉拱手离去。
曹寅随后安排了两位心腹在萧怀玉身侧辅佐,安排部署西阳城内的城防。
萧怀玉走后,帐内再次出现了许多质疑之声,“太尉,这小子刚来,您就这般信任于他,将整个西阳郡的大权都给了他…”
老将们梗塞的说不出话来了,“末将不明白,他不过一个毛头小子,如何担得起统战。”
“这世间,总有一些事超出你的认知,永远都不要小看别人,学会认可,对我们都没有坏处。”曹寅说道。
“可是…”老将们仍旧难以理解。
“你不得不承认,天赋这种东西,是很多人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赶上的。”曹寅又道,“就像你我,征战了一辈子,才走到他今天的位置,而他却只用了短短三年。”
“他以草芥之身,短短三年便位居上品,光耀门庭,而你们,在军中随我征战数年,也不过中品之官,你们知道,你们和他的差距在哪儿吗?”曹寅看着众将问道,
“你们所想的,是如何守住西阳郡,守住楚国,而他所想的,却是如何击败齐国,这就是你们最大的差距。”曹寅又道。
“这并不是少年人一腔热血,而是眼界与认知,这些,注定了你今后的成就与位置。”
众将听后,惭愧的低下了头,他们大多是曹寅的旧部,对其极为忠诚。
“我的伤,已经没有办法好了。”曹寅的话里充满了无奈,他的脸色苍白,说话也没有力气,“我希望你们可以明白,年纪,代表不了任何,楚国正处于风雨飘渺中,我们已经老去。”
“而他们,将是新生。”
※ ※ ※ ※ ※ ---
西楚太康六年正月,由于皇帝西逃,导致楚京百姓也都纷纷西迁。
原本热闹的楚京城,变得十分清冷,万家灯火,只剩下星星点点。
齐楚最终之战,即将于西阳郡打响,楚国上至君王,下至臣民,都在为之祈福。
“公主,是孔明灯。”回宫的路上,琦玉看到楚川上空飘着的数十盏明灯。
平阳公主掀开车帘,看到了并不算多的孔明灯,冉冉升起,于是便想起了那天晚上,萧怀玉陪她放灯的场景。
“西阳郡…”她看着孔明灯,眼里闪烁着光芒,“快要开战了吧。”
“齐国已整顿兵马,应该上元前夕。”琦玉回道。
“去河边吧。”平阳公主突说道。
琦玉看了一眼河畔的孔明灯,于是便明白了平阳公主的想法,“喏。”
第286章 西阳战(上)
——蜀中——
王桢将西阳郡的情况一五一十的记录了下来,并差人快马加鞭送入蜀中。
皇帝听到后,顿时变得紧张了起来,曹寅是老臣,皇帝深知其为人,故而能够放心,可萧怀玉作为新人,不仅违抗过皇命,还曾被朝廷舍弃于齐国,这样的人,皇帝又怎能不疑心。
“曹寅把西阳郡的军备,都交给了萧怀玉,如此重要的决策,为何不提前报于朕?”皇帝强忍着心中的怒火。
“西阳距蜀中,数千里之遥,战事紧迫,也许曹太尉是来不及禀报。”贾舟从旁劝解。
正如他所说的,皇帝在蜀中,收到王桢的密报时,西阳郡的城防,早已重新部署好。
“齐国都打到西阳郡了,火烧眉毛之时,他是老将,怎能这般草率决定。”皇帝仍旧怒道,对于曹寅的自作主张,有所不满。
王桢的密报刚送入蜀中不久,太尉曹寅的上疏也送到了蜀中。
曹寅向皇帝进献了一封陈情表,除了谢罪与感恩之外,提得最多的,便是萧怀玉。
曹寅向皇帝历数了萧怀玉为楚国所立大大小小的功勋,并向皇帝力荐萧怀玉,将之视作楚国的新生与希望。
最后,皇帝看着曹寅结尾的那些肺腑之言陷入了沉默。
尽管他在王桢的密报中得知曹寅的伤势已重得无法再痊愈,可当看到这血泪之书,他心底的一丝仁慈,也被唤起。
“曹太尉为国家征战了一生,这恐怕是他最后一次上疏了。”皇帝闭上眼睛长叹了一口气,“上天…也不愿放过楚国吗。”
曹寅的伤,已无法支撑太久,这些辅佐皇帝的老臣一个个离去,就连跟随他入蜀的丞相范离,也因为路上的颠簸,而在来到蜀中后,一病不起,他们都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如今接二连三的倒下,这让他不免感到恐慌,“苍天啊,为何没有悲悯之心。”
“陛下。”贾舟陪在皇帝身侧,“曹太尉久经沙场,定然清楚国家的形势,他这般安排,也一定有他的道理,或许真的能如曹太尉所言,楚国将在此战中,获得新生。”
“你知道失败的后果与代价吗?”皇帝抬起头,眼里有恐慌与不信任,“西阳郡若失守,那么朕,就是李家的罪人。”
“就算如曹寅所说,真的胜了齐国,那么朕要如何封赏?”皇帝又道。
“他是功臣,朕能处置他吗,可楚国有愧于他,他真的对朕…还能继续忠贞不二吗。”皇帝说出了心中的顾虑与担忧,“届时,他掌握了一方兵马,击退齐国,再折返攻取楚京,这楚国的天下,岂不就要易主了?”
贾舟听后大惊,“陛下,倘若萧将军真有此心,就不会拿自己的性命,换彭城王回楚了。”
“正因为他与彭城王有此情谊,朕才更放心不下。”皇帝又道,“如今的彭城王,威望与名声已经要越过朕这个皇帝了,如果萧怀玉在赢得齐国之后,拥立彭城王,将朕困于蜀中,又当如何呢?”
这些不过都是皇帝的猜想,贾舟看着疑心重重的君王,“陛下,楚国的北方与西北以及西南,都有兵马驻守,倘若真的发生哗变,陛下在蜀中,仍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