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世上唯一的花(127)

夏小橘若有所思,“嗯,我再想想。”

“你可以和方拓还有你老板都谈谈,无论怎么做,其实都不赖。”梁忱莞尔,“你应该开心,有两条光明大道在等你选。”

听她这样讲,夏小橘如释重负,也开心地笑起来。

心情轻松,便有了八卦的力气。夏小橘夹了一片牛五花,喝了两口啤酒,向梁忱眨了眨眼,“梁老师,平安夜那天,你怎么过的呀?”

“我把学生都放走过节去了,自己给他们收尾清场。”梁忱看出她的好奇,微笑应道,“后来,有朋友路过,来找我聚聚。”

“唔,特意选的这个日子么……是男生朋友吗?”夏小橘眼睛发亮,殷殷期盼。

“男生又怎样,圣诞节而已。”梁忱拢了拢头发,语气平静,“是在美国时候的一个老朋友,我也没想到他会来找我。不过他也待不久,很快就走了。”

“走了,去哪儿,回美国?”夏小橘略感失望,“那他是对你有意思么?”

“算是吧,也可能是好久没见,一时激动。”

“那你不考虑一下?啊,他都要走了。”

梁忱微微摇头。

莫靖则表现出来的留恋,或许只是一时的不甘和冲动。她在他眼中又看到了坎布里奇风雪之夜的柔情,然而她不相信,这是可以长久存在的。

看着眼前喜上眉梢,面孔都在发光一般的夏小橘,忽然有些羡慕她。

第61章 第十九章 与你同行

厦门马拉松就在新年假期。临近出发,夏小橘一边忙着年终工作收尾,一边和方拓商量到了厦门后的行程安排。

张佳敏本来说要去看望一位闺蜜,但是那位姑娘和新近交往的男朋友趁着小长假要去北方旅行,正好和她擦肩而过。她想着说过不给方拓和夏小橘做电灯泡,不禁犹豫是否还要按计划前往厦门。

最近她有些心神恍惚,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来。平安夜聚会的时候,小安看出她的心不在焉,还安慰道:“分明是莫大没眼光,你也不要觉得损失了什么。你看着他很风光,不过因为他比你大那么多,有阅历和财力的积累。等你到了他那个年纪,就会觉得这样的男人也挺普通的。你的青春可比他长多了,何必为了他闷闷不乐呢?”

张佳敏不知如何作答。她知道朋友不过是宽慰自己,然而无论莫靖则出色或平庸,他和自己的未来都没什么关系了。日子终归要过下去,不会因为他的离去而静止或倒退。

她看着机票行程单,想到那些跑得堪称呕心沥血的日子,一个念头渐渐清晰,总有些什么还是自己能把握的,便不该轻易放弃。

这一日夏小橘吃过午饭,正在网上看着厦门的旅游和美食攻略,忽然楼下有客来访。电话响起,格外出人意料,竟然是颇有时日没见到的莫靖则。

夏小橘一头雾水,一边下楼一边琢磨,想不通他来找自己的目的。

莫靖则和她问过好,也没多寒暄,便直接问道:“过两天要去厦门了吧?”

“对,31号傍晚的票。”夏小橘答道,“和佳敏一起。”

“嗯,记得。”莫靖则说着,从车里拿出一个纸袋,“我知道方拓都会准备,不过还是买了一些。”

夏小橘接过来,打开一看,有能量胶、创可贴、腰包、头带、薄手套,林林总总,一堆跑步的小物件,能看得出,都备了三份。

“这是给我们的?”夏小橘有些惊讶,旋即笑道,“方拓不跑,就是给我们打杂的。还有,佳敏那份,你直接给她不就好?”

“麻烦你转交一下吧。”

“嗯?”

莫靖则顿了顿,“也不要说是我买的。”

“这……”夏小橘疑惑地看着他,心想,莫师兄这是玩什么深沉?

“我们,”他看出她眼中的疑问,轻咳一声,“分开了。”

“啊?!”夏小橘讶然,一声惊呼,“你们,分……了?”

莫靖则沉默以对。

“什、什么时候的事儿?”她瞪圆眼睛。

“不久。”

夏小橘错愕地看着他,难怪他嘱咐自己带着佳敏去过圣诞,难道那时候就已经各奔东西?之前毫无迹象,张佳敏说起男友更是一脸痴迷。那只可能,是莫靖则单方面提出,突然且坚决。

她隐约觉得,有个念头在脑海中飞逝而过,似乎能捕捉到一丝踪影,但又不敢多想。

莫靖则打破沉默,“我也想到了,佳敏没告诉你们。”他拿出几个信封,交到夏小橘手上,“之前她来回搬家,所以通信地址写的还是我这儿。这里有她的几封信,稍后,也麻烦你转交给她。”

“为什么你不亲手……”夏小橘接过来,脱口而出,旋即又醒悟过来,“算了,的确,师兄你还是不要见她比较好。东西我收下了,但也不会说是你给的。”

他面色凝重,应道:“多谢了。”

夏小橘微仰着头,看向莫靖则,心中感慨,“因为师兄你,是不可能回头的。你做的决定,任何人都改变不了,对吧?”她垂下眼来,随手翻着手中的信封,“我知道,佳敏现在会很难过。我也不好评论什么……不过,如果不喜欢了,离远一些也好,也不要表现得还很关心对方,那么做,只会让她更放不下吧。”

在一众广告邮件中,有一个牛皮纸信封显得格外扎眼,上面是工整但稚拙的字迹,写着“张佳敏老师收”,老师二字略小,在她姓名的右下角,这大概是她暌违已久的称呼。看大小和质地,里面应该是一张新年贺卡。

夏小橘拈在手里,想起张佳敏曾经说起,离开阳朔时和学生们依依惜别,心中便涌上一股难言的酸涩。她轻叹一声,“我会好好照顾佳敏的。这些信,等从厦门回来,我再给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