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穿到与扶苏大婚前(227)
楚萸又紧张兮兮地四下环顾,眨了眨睫毛,道:
“我有件衣服不大合身,但感觉挺合王后的身形,衣服料子和裁工都是顶好的,放在我这落灰太可惜了,上次我看王后的衣服有些旧了,想着不如送给她,也算是尽一份孝心了,您……能帮我捎过去吗?”
蒙恬怔住,眸光微微闪动,半晌,点了点头。
楚萸大喜,连忙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回房间,从柜子里取出早就用绸布包好的衣服。
其实那晚从宫中归来,她不知怎么的,一下子就觉得老板娘送她的那套衣服,很有可能是当初做给王后的,在这样的猜测下,她将衣服仔细包好,打算有机会的时候给她送去。
王后才三十几岁的年纪,正如一株盛放得最艳丽的牡丹,灼灼其华,姿容倾城,却终日与枯树空屋为伴,简直暴殄天物——
她若是男人,定不忍心将这样的绝色佳人锁在犄角旮旯,一定盛装华服奉上,光是看见她鲜艳明媚,眼波流转的模样,就比任何仙丹灵药都管用,都有助于延年益寿……
什么殿前失仪,不过是君王一句话的事,若说其中没掺杂私人情绪,她才不信呢。
蒙恬带着珩儿离开后,楚萸心事重重地吃着早膳,扶苏陆续给她夹了一盘子肉,她低头瞅了眼小腹上的游泳圈,嘟着嘴巴推开了。
最后这些肉,都进了长生肚子里。
楚萸觉得,长生对她的态度比先前好多了,而且他也蛮喜欢珩儿的,是府里最能乐此不疲陪他胡闹的人员,没有之一。
也许,他们的心理年龄比较接近吧,她不无揶揄地想。
忽然,一个念头,在意识边缘猛地耸动了一下,她停下筷子,屏息凝神地盯着虚空,试图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一闪念。
“你怎么了?”长公子已饭毕,正悠闲地喝着茶,透过氤氲热气扫了她一眼,随口问道。
“长公子,”她收回凝望虚无的视线,放下筷子,认真地盯着他道,“按照历史记载,在被发配上郡之前,您没有过任何去军营的记录,更别提参与伐楚了,我突然觉得这事有些蹊跷……”
扶苏放下茶盏,手指轻轻划过上面的花纹,若有所思片刻后道:
“是蒙恬。我的两次请愿,父王一开始均不应允,都是蒙恬竭力劝说后,才被准许的。”
“那蒙恬大人是以何理由,说动王上的呢?”
“太具体的我也不清楚,大致就是男儿应该尽早历练,日后才能承担大任,诸如此类的说辞。”
楚萸听得直打冷颤。
一是因为蒙恬这话着实大胆,换一个君王可能就炸毛了,然秦王不仅没生气,反而深觉有道理,真就派儿子去历练了。
二则是,蒙恬的提议,多少带点上帝视角,就好像他已知晓未来某些事,虽然无法彻底逆转,却也在其中尽力斡旋,试图避开既定的轨迹。
她牙唇打颤地将这一猜测,说给了长公子听,长公子也听得一脸错愕,半天都没眨眼睛。
良久,漆黑如鸦羽的长睫总算扇动了一下,他慢慢举起茶盏,送到唇边抿了一口,又慢慢放了回去。
“你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他拧着眉头,思索着道。
她接着又列举了一些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比如韩非没死,比如他娶了她……
至于王后,她不知道历史上她有没有活下来,但以上两点是确凿无疑的。
历史的轨迹,一旦有一环出现偏差,就会横生出无数条与先前不同的枝杈,继而衍生出一系列截然不同的结局。
赵高已死,胡亥目前还没影,但他们不可以掉以轻心,大秦的未来如何,取决于秦王会不会相信他们的“鬼话”。
光靠他们三人,即便拿着手机,也未必能让王上信服,更别提改变心心念念已久的统治策略(郡县制、过于重法家)了——
他们还需要更多的,有影响力的人加入。
蒙恬目前是个谜,两人对视片刻,一致决定,拉他下水。
但前提得先试探一番,看看他是不是真的知道些什么。
这个决定刚刚做出,宫里就有人过来传信,说秦王让她入宫,把小公子接走。
不过不是接回家中,而是在王宫里照顾。
据说,秦王见到小公子,心情大为好转,可毕竟公务繁忙,不能一直把他抱在手边,托嬷嬷照顾又怕小公子不开心,便决定将她这个阿母召入宫中小住几日,在王上处理政务的时候,接管小公子。
以上,便是从传令内侍口中提炼出来的主要意思。
楚萸陡然心慌,可怜巴巴的扭头向长公子求助,扶苏慵懒地走过来,不以为然般按了按她的肩膀:
“无妨,你且去吧,父王又不吃人,怕什么?在宫里转转也好,咸阳宫这些年翻修扩建了不少,有很多不错的景致,你们可以去逛逛。”
楚萸欲哭无泪,说实话她若是进宫,大约连门都不愿意出,更别提四处逛了,谁知道会不会在哪个犄角旮旯,遇到什么牛鬼蛇神……
“放心吧。”他俯身吻了吻她的耳朵,满意地看见它一点点变成石榴籽的颜色,“若是呆着无趣,可以去阿嫚那里坐坐,她特别喜欢你。”
想到小公主圆乎乎的脸蛋,她的紧张顿时消了大半,稍作梳妆后,像个被拐卖的小媳妇一样,被长公子哄上了马车。
总觉得,他好像存了点坏心思……
来到章台宫,虽然不至于如第一次那样,紧张到腿肚子打颤,却也始终提着一口气。
被领入偏殿后,她眼睛都没敢抬,模模糊糊瞅到前方高处伫立着一道高大身影,扑通就跪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