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落难公子的发家日常(165)

作者:微生恒绍 阅读记录

说他心中有愧?他和吉祥的主仆关系,实在算不上好,怎么可能突然有愧?范克墉一颗心七上八下的,别提多难熬了。

好在萧明允也在等,章飞炎的效率高得出奇,最终,案子是这样判的:

人牙子把范克墉的五两还给他,范克墉把吉祥的医药费、精神损失费、工钱,共计十七两,还给吉祥。

原告没有要求,知府却这样判了,传出去谁不说一句知府大人爱民如子?

就是范克墉的脸色有些难看,罢了,如果出点银子,就能尽快离开衙门,那就出点吧。

至于那个看出他身份的人……先离开衙门再说,私底下的办法多的是。

断了案,宣布了判决,知府大人便先行离开了,善后工作有官兵和文书,吉祥叩谢过章飞炎,拿了银子,就跟着萧明允走了。

知道范克墉在担心什么,萧明允特意先他一步,离开了衙门,希望范克墉聪明一点,能看懂他先走的意思。

从头到尾,萧明允都没有做什么,话都没有多说一句,他只要站在那儿,章飞炎就不敢在这桩案子上出一点差错,亏欠这种东西,真的……

做九江府知府之前,章飞炎是萧思谦的部下,农民身份入伍,骁勇善战,他受到萧思谦的赏识,一路提拔为将军。

结党营私的罪名,不是靠一幅画就能定的,需要许多其他的证据,比如萧思谦和四皇子来往的书信,很多书信。

书信当然是伪造的,萧思谦说话从来言简意赅,模仿他几个字,不管像不像,皇帝信了,模仿者就是成功的。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语气和惯用词,熟悉萧思谦的人都有谁?

他的部下,曾经一起念过书、练过武的皇子们和官二代,还有因为崇拜而研究他一言一行的人,太多了,萧明允还不知道是谁。

但是书信一事,是章飞炎揭发的,他说,萧思谦经常通过信鸽,与京中来往,就这么一句没头没脑的话。

说假,也不假,但是在风口浪尖上,每句话都能为陷害萧思谦,提供新的思路。

信任萧思谦的人,认为那些信,是萧思谦跟家人通的书信,这再正常不过了,长年在外,会写字的人多少都会跟家人保持联系。

设计好的人一口咬定,萧思谦是在跟四皇子联络。

当三皇子、也就是后来的昌平王,带着人冲到军营的时候,他们果然从萧思谦的大帐里搜出了书信。

萧明允都怀疑那些书信是他们带过去的,但是他不在现场,也没有机会调查。

章飞炎农民出身,初入军营时大字不识,是萧思谦给他请了教书先生,让他识字,军中没有什么时间练,不可能写得那么工整。

伪造书信的人不是章飞炎,否则,萧明允现在考虑的,就不是如何救下吉祥,而是从哪个位置开始砍。

立于堂下之人襟怀磊落,端坐高位之人心猿意马。

故人的眼中没有什么情绪,明明没有趾高气扬,却还是那般傲于世间万物的模样,从前是,经历变故以后还是。

不同于令人厌恶的自负,更像是对深陷名利漩涡中的人,心生悲悯。

没有针锋相对的言辞,没有冷光似剑的眼神,只要站在那儿,就令有愧于他的人如坐针毡。

以至于他头上戴着的乌纱帽,颈上围着的圆领衫,身上穿着的云雁祥纹、代表着权利和地位的官服,都仿佛生了刺,添了碳,让人坐立不安。

萧明允叫他章大哥,只有在赢了他的时候,叫他将军:“章将军好身手。”欠皮得很。

章飞炎叫他二公子,因为敬重萧思谦,军营里的人都叫萧明允二公子。

曾经叫他二公子的那些人,有的人因为相信萧思谦,被削了职,有人因为不表态,保全了自身。

也有人因为添油加醋,在某些人那立了功,升了官,萧明允还不知道具体的名单。

军营里没有勾心斗角?一起上过战场,就一定不会背叛对方?那样誓同生死的兄弟情,大概只存在于话本中。

出身底层的人投身军营,许是为了有一口饭吃,也许是为了发给家人的补偿金,心思单纯得很。

但是当他有机会往前迈一步、再迈一步的时候,却绝对不会犹豫。

曾经的肝胆相照,浴血奋战,或是称兄道弟,生死契阔,都是在为自己谋前程,不能说人家错,就是回想起来,怪恶心的。

会写几个字了?竟就当了知府,萧明允嗤了一声,当了狗腿子,飞得就是快。

谢澄安在给吉祥处理伤口,萧明允摇了摇铃,叫伙计给他们送些吃食。

客栈免费向天字号房客提供三餐,每天晚上都会有伙计来询问他们,第二天需不需要送餐,需要哪几餐,几人用餐。

他们原计划买了衣裳,在外面吃的,但是作为天字号房客,临时用餐,客栈也会十分耐心地满足,但是一次性要二十碗米饭就太……

萧明允另给了伙计二两银子,叫他看着准备,最好是九江府特色的饭菜。

这家客栈是九江府的顶级客栈,天字号和地字号都住满了,没有大通铺。

萧明允走了两条街,才给吉祥订好房间,保险起见,还给房间设了禁制。

不好意思让谢澄安给他擦药,但他确实看不到后背,吉祥一边红着脸,一边找话题。

吉祥:“少夫人长得,跟二公子说的一模一样。”

谢澄安:“啊?”

萧明允和吉祥分开的时候,还没有见过他。

吉祥:“二公子说过,他夫人年龄不能比他大,个子不能比他高,身量不能比他壮,否则,他在上面就很奇怪。”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