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公子的发家日常(201)
苏保衡和他的孙子们全都不乐意了,这么大一个书院,怎么会少了小郎君的吃食?
于是谢澄安就有了吃不完的东西,有苏宣景和苏昌景帮他,还是吃不完,几个人一商议,决定去街上消消食。
他们没有带吉祥,吉祥要等着苏保衡午睡醒来,然后告诉他,他们几个出去逛了。
明日是元宵节,正街上有篝火晚会,包括舞狮表演、踩高跷、扭秧歌、等等。
官府正在布置各式各样的花灯,为了防止有人捣乱,所以正街暂时封闭了,不允许进出,好在淮安府有很多热闹的街可以逛。
织女成衣,李秉文家的店,在淮安府有六家,恒昌酒楼,也是李秉文家的店,在淮安府的东西城各有一家。
还有一家蒙着红布,即将开张,有他们技术入股的青云书局,萧明允就在里面。
为了防止皇子们的暗探看到,萧明允给书局设了禁制,书局的核心机密在旁人看来,只是普通的笔墨纸砚。
开业之前,一定有很多事情要忙,所以苏家的公子们便没有进去打扰。
谢澄安虽然惦记着萧明允,但是跟大家一起出来玩,还是把大部队的行程放在第一位吧。
苏时景:“这座宅子的主人是卖胭脂水粉的,前不久才落户淮安府,咱们不用,也不懂,听说他们在这个行当里非常厉害。”
门头挂着写着喜字的灯笼,屋檐上也扯着红绸,听小厮的意思,这座宅子的主人明日要娶亲,是一位大家闺秀。
门匾上写着方宅,谢澄安突然想到了卖给他们良田的方绍开,但是又很快否定了。
方绍开跟柳尧卿十分恩爱,他不可能娶妻的,姓方和胭脂生意,应该都是巧合。
谢澄安路过方宅的时候,萧明允刚好离开方老板的胭脂铺,它们不在同一条街上。
淮安府在南北两侧各有一座城门,只是后来,淮安府却沿着东西方向发展了。
为了方便管理,节省守门的人力成本,官府便把南北两侧的城门封死了。
内侧的楼梯砌上了砖,外面也布满了尖木桩,防止不法分子从这里逃跑或者进入。
年代久远,这里早就没有官兵把守了,想上去的人又多,一脚一脚又一脚,堵着楼梯的砖都被踩塌了。
不知道是哪个勤快人,把砖块搬到了一旁,把楼梯清了出来。
门楼共有两层,建得十分恢宏,一层是城门,二层是阁楼,能够遮风挡雨,有兴趣的人还可以在这里下棋。
每逢重要的节日,都会有很多人来这里赏月或者远眺,只要不往最边上去,就不会有什么危险。
这里能够看到正街,所以谢澄安一行人,决定趁着明亮的月色登高,先一步看看灯火璀璨的气氛。
纪若愚和新认识的几个同学也在,他们还带了小火炉,一边烤着火,一边赏着月,为明天的诗会寻找灵感。
三五好友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气氛非常融洽。
可是一看见谢澄安,我辈楷模这根刺就开始在纪若愚的心里搅动,疼得他的脸都红了,心怦怦怦地跳,浑身上下都不自在。
他恨不得原地消失,让谢澄安看不见他,可是苏氏的三位公子也在,他不但要起身行礼,还得让座,还得面带着微笑让座。
苏时景揽住纪若愚的肩膀,说:“若愚兄可以啊,这么快就跟大家混熟了,这么宝贝的秘密基地都带你来。”
纪若愚陪着笑道:“承蒙各位看得起。”
经过一天零几个时辰的了解,彬彬有礼的苏文景,在纪若愚心里被贴上了高傲和虚伪的标签,大大咧咧的苏时景,反而得了个平易近人的好印象。
十来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跟各自相熟的人聊着天,纪若愚的眼睛却总是往谢澄安那儿瞟。
他总觉得谢澄安是在跟苏氏的两位公子,翻说他在游廊里说过的话,在添油加醋地叙述他出糗的样子。
谢澄安的嘴巴每动一下,苏宣景和苏昌景每看他一下,那根刺就分裂一回。
如今已经分裂成了千百根,胸腔里面根本盛不下,要从背上的毛孔里钻出来了。
实际上,谢澄安正在给他们讲萧明允大战野猪群的英雄故事,那天是中秋节的前一天,月色跟今天晚上很像。
旁人不知道他是脆弱又敏感的自尊心、被他自己的被迫害妄想症伤害到了,以为纪若愚是看上了谢澄安,才一直看,还脸红,还冒汗,还坐卧不安。
得早点断掉他的念想,万一被萧明允知道,他的眼睛珠子就不保了。
苏时景微微地侧过身子,尽量不明显的挡住了谢澄安:“若愚兄已经到了成亲的年纪,不知家中可有贤妻啊?”
纪若愚:“在下未曾娶妻。”
苏时景:“若愚兄喜欢什么样的?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是活泼开朗的?还是蛮横强势的?”
“苏某认识很多书香世家的小姐,若愚兄有什么要求,说来听听,有合适的,我好给若愚兄介绍。”当然了,这只是一句客套话。
说起这个,大家一下就来了兴致,一群人围着纪若愚,从他的择偶条件,谈到几位大家熟知的小姐,又谈到历史上有名的夫人们,师兄弟们抵掌而谈,其乐融融。
苏宣景和苏昌景看纪若愚,是因为纪若愚老看他们,看就看吧,眼神躲躲闪闪的干嘛?
脸红干嘛?一个大男人不好意思啥呢?他们也觉得纪若愚是看上了活泼可爱、秀外慧中的谢澄安。
所以他们看向纪若愚的眼神,自然而然就带上了警惕,这让纪若愚越发肯定,谢澄安一定是在说他的坏话,误会就这样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