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落难公子的发家日常(254)

作者:微生恒绍 阅读记录

吉祥介绍功能中……

李秉文面露难色,把洗衣箱紧紧地抱住,说:“真的不拧巴,不变形,不褪色?”

萧明允:“嗯。”

李秉文捶胸顿足道:“这个东西一经问世,你兄弟我家的生意就做不成了。”

萧明允:“怎么说?”

李秉文热泪两行道:“你想啊,如果一件衣裳能穿一辈子,那么你兄弟我家的生意就做不成了!”

萧明允:“刚才谁说我阴险来着?”

李·一百分真诚·秉文:“哥!我错了!”

萧·满意了·明允:“它对你家的生意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织女成衣的受众是富贵人家,就算没有洗衣箱,他们的衣裳也从来不会穿旧、穿烂,可是他们却经常买新的。

逢年过节最少两套,长辈生辰、自己生辰、兄弟姐妹和朋友的生辰、红白事上、又得两套。

十天半个月不换新衣裳,出门都觉得没面子,所以洗衣箱的问世,根本不会让他们少买衣裳。

李秉文:“也是哦。”

萧明允:“不过你说的也对,如果衣裳一直穿不烂,那么织布厂、印染厂、和绣庄的绣娘们,就都要活不下去了,所以我给它设计了一个折损率。”

根据萧明允的观察,淮安府的百姓,平均一件衣裳穿三年。

三年以上就算没烂,他们也会因为旧而换新的,筑阳县是四到五年,三家村则是五年往上。

萧明允设计的折损率为期四年,洗一次折损一点,洗一次折损一点,平均四年以后,这件衣裳就该说再见了。

这样一来,洗衣箱的问世,就不会影响到织布厂、印染厂、和绣庄的正常运作,就不会有人因此而失业。

不论他将来要做什么,都尽量不影响大庆朝原有的产业。

巨变带来的连锁反应,不是萧明允一个人能够负责的,所以有很多东西,需要这个社会慢慢地去适应。

像李秉文这样的富贵人家,衣裳都是下人洗的,他们是有钱,但是没有解放双手的需求。

如果洗衣箱的价格过高,超过了他们雇佣下人的成本,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不会购买。

价格低一些,说不定还会有宅心仁厚的主家,为他们的下人购买。

所以像洗衣箱、洗碗箱、扫地机、油烟机,等等,这些方便生活的法器的受众,不是特别富裕的人家,也不是特别贫苦的人家,而是中等以上收入的。

萧明允的心里定位是三十两,过上几年,看情况降价,也说不定那个时候,大庆百姓的收入水平上涨了呢?

神奇食盒暂且不面世,萧明允有其他的用处,洗衣箱和洗碗箱这些,他不打算托李秉文卖,它跟夏凉箱和冬暖箱这种享受型的商品,价格差的太多了。

萧明允打算开一家神奇杂货铺,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李秉文带着三个名唤夏凉的箱子启程,临走的时候吩咐萧明允赶紧做,饥饿营销也得悠着点,时间太久就没胃口了。

一个普通的衣柜,从切割、刨料、风干、到开榫,雕刻、组装、再到修光和打蜡,熟练的木匠都得三个月,所以萧明允打算招工。

培养一个木匠,少说也得六七年起步,所以萧明允打算做流水线,切割的只管切割,刨料的只管刨料,按件付工钱。

田地不多的,农活之余做做木工,收入不丰,或单纯想来的,都可以,免费培训半个月,行了留下,不行劝退。

切一块板子三十文,刨平八十文,开榫六百文,雕花八百文,组装、修光、和打蜡一共五百文,箱子卖出去以后,每个步骤,都按照上述比例参与分红。

这样一来,就能慢慢地把富贵人家的财富,转移一些到平民百姓的手里了。

工钱不低,待遇优厚,但是消息放出去半个多月了,来报名的人却寥寥无几,少数几个感兴趣的,也因为如潮的议论,望而却步。

郑福来:“锯块板子就给钱?那还不容易,比划着锯呗,骗人的吧。”

萧有岗:“说的挺好,不耽误田里的活儿,到时候做不完不让走,或者不给工钱,不是一样把人绑在那儿了?”

萧汉河:“有良心的东家比天上的凤凰还少,有那时间还不如歇会儿呢,粮食又不是不够吃,干嘛去受那闲气。”

魏林风:“这人奸着呢,自己学会了木工,怕别人抢他的生意,每个人只教一步,永远不会下一步,就永远只能给他做工。”

魏河风:“哼,士农工商,好好的农民被撺掇去做工,真是要反天。”

谢澄安只好把李大毛、王黑娃、和临溪村婶婶们的儿子们,全都叫了过来,在当路上给他们解释,不一会儿就吸引了很多人。

他们的父亲正值壮年,是家里主要的劳动力,担心做木工会影响种田,也正常。

而这些半大小子,心情好了干点农活,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在混,还不如赚点钱呢。

萧明允双手着抱胸,拎着水壶,往谢澄安身后一站,冷冷的,没有人敢往前面挤,也没有人敢找麻烦,现场秩序出奇得好。

自从体会到自己赚钱自己花的快乐,魏兴田和郑丰礼就很想干点正事,听说萧明允家招工,他们就去凑热闹了。

他们倒是想叫上萧正洋一起,但是不管他们怎么说,萧正洋就是不肯去。

此时此刻,萧正洋正远远地站在一棵树下面,双手着抱胸,脸臭的都能当肥料了。

如意:“怎么不去听听?”

两只羊悠闲的吃着草,不用如意怎么操心,等它们差不多吃饱了,赶回去就行。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