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公子的发家日常(309)
王进:“荣恒!他们被带回府衙,有很多人都看到了,他不可能把人杀掉的,别冲动。”
荣恒收回刀,又和王进赶紧去捞人。
荣恒:“要不是这么多兄弟在他手底下,我早就砍了他的狗头。”
萧思谦被贬以后,王进和荣恒也被削了职,朝廷把他们安排在了沧州,看守城门。
不可能把萧思谦的人集中在一处,被贬来沧州的也只有十来个人,他们既对抗不了钱成显的权利,也打不赢他的兵。
钱成显拽了拽领子,好让惊起来的冷汗落下去:“什么狗屁东西。”
还没想好怎么收拾王进和荣恒,他们就又带回来两个活人,钱成显这次没有责怪,反而宅心仁厚地妥善安排。
只是从那以后,王进和荣恒就没有饭吃了,打饭的兵是这样说的:
“物资实在紧缺,为了不让救上来的百姓饿死,大人只能把你们的口粮分了,大人爱民如子,两位不会怪罪吧?”
干净的水都分不上,要不是兄弟们救济,王进和荣恒早就饿死了。
只是,不解气的钱成显将他们的口粮全部减了半,兄弟几个只能饿着肚子干活,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十天。
王进和荣恒因为牵连兄弟而自责的时候,钱成显正在喂他的敖犬。
生活滋润了,两只敖犬比刚来的时候大了好几圈,一开始它们一天只吃六十斤肉,现在一百斤都能吃下去。
钱成显往地上扔着肉,说:“他们就不能动动脑子吗?这是天灾,又不是人祸,多死几个人有什么大不了的。”
“朝廷的救济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呢,救上来的哪个人不吃饭?粮食就那么点儿,都给了他们,我吃什么?”
跟班看了一眼餐桌上,各戳了一口的红烧肘子、叫花鸡、糖醋排骨、芙蓉虾、鲅鱼饺子、鲜果汤……钱成显吃不了的,都是他们的。
跟班弯着腰,拱着手,带着笑,说:“大人为了沧州城,夙兴夜寐,殚精竭虑,人都瘦了一大圈,再饿着肚子可怎么行?王进和荣恒太不懂事了。”
“要是都像你一样,我就省心了,”钱成显往餐桌的方向歪了下头:“赶紧收拾了吧。”
跟班开开心心地,十分利索地,把几乎全新的菜,拿去分了。
游沧州本来就在计划之内,萧明允早就听闻沧州的小桥流水一步一景,别是一番趣味。
他们离开了西南,便直奔沧州,路上只花费了一秒,所以当萧明允看到爆发了洪灾的沧州城的时候,他和谢澄安就已经在沧州了。
雨停了,衙门的救援工作也接近了尾声,沧州现在最缺的是食物和干净的水。
这两样,萧明允和谢澄安也搞不到,房屋重修和灾民是否需要迁徙,更不是他们能够插手的,所以他们就不在这里凑热闹了。
萧明允前脚刚出了城,朝廷组织赈灾的队伍后脚就到了,不巧,带队的人又是永安王赵升。
许是觉得,自己一直没有干成什么实事吧,昌平王赵昂倒是主动请缨,愿意亲自带着物资,前来沧州赈灾。
可是过度使用神契留下的后遗症,让赵昂刚说完那番意气风发的话,就咳嗽了两声。
皇帝便以路途遥远、吃住不便、恐有瘟疫、只有他一个嫡子了、千万不能出事等理由拒绝了赵昂,另派了赵升。
比起引发了暴.乱的饥荒,和曾经的不治之症天花,沧州的洪灾确实没有那么凶险。
皇帝下了令,赵升也只能领命,随赵升一同前来的,还有户部尚书薛元彤。
许是明白了他此生与萧明允无缘吧,赵升没有过分热情,只是打了个招呼,就走了。
萧明允呢?巴不得和赵升形同陌路,可是三步开外,两个人却同时停下了脚步。
没等萧明允说什么,陆青先来请人了。
陆青行了个抱拳礼:“陆青见过萧二公子、见过谢小大夫!”
“谢小大夫医术精湛,洪灾刚过,恐有疫病,永安王想邀请谢小大夫协助赈灾,不知谢小大夫意下如何?”
谢澄安:……
陆青:“谢小大夫和萧二公子的衣食住行,一切花销,皆有朝廷承担。”
谢澄安:……
不是花销的问题,在临安府,永安王设计,差点要了他的命。
得到萧明允的点头以后,谢澄安才答应了陆青,两个人随同赈灾的队伍,返回了沧州城。
请人帮忙,不能让人家走着回去,可是也不能让他们坐在赈灾的粮食上,又腾不出多余的马匹,这……
萧明允:“这不是有辆马车么。”说着,先把谢澄安抱了上去。
赈灾队伍里只有薛元彤一个人坐马车,萧明允的提议合情合理。
萧明允不可能事先知道里面坐着的人是谁,赵升便由着他去了,同时却派了暗卫,时刻监督着马车里面的动静。
第123章 沧州有一座通体镶金的宝塔
沧州年年洪灾,年年赈灾,许是因为这里地势低洼,又多雨,赈灾银几百万几百万的填进去,却未能彻底解决洪水灾害。
府城占据着最有利的地形,所以受灾的地方大多是下游的村县,府城很少受到影响。
今年是因为雨季太长,洪水太过猛烈,所以府城也被淹了一半。
好在人们根据经验,把房屋建得很高,人员伤亡并不严重,只有财产损失高的惊人。
沧州的洪灾就像海边的风一样司空见惯,朝廷每年都会提前批好三百万两的赈灾银,以便洪灾爆发的时候,及时购买物资。
银子批下去,买多少粮食、多少蔬菜、肉、成衣、净水、早就总结出了合适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