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公子的发家日常(368)
新宅的邻里关系,红白喜事,孩子满月,父母过寿,等等,也一直是谢澄安在维护。
他不喜欢谈判,也不喜欢说服别人,他脑壳疼,所以才把书局完完全全地交给了李秉文,把杂货铺交给了苏时景。
萧明允回到三家村,把项元齐带了出来,让他去跟各种人谈判,让他娘帮着记几天账。
这一帮就是一年多,从去年的四月份,到今年的七月份,除了中间参加院试的那三天以外,萧明允和项元齐一直在全国各地跑。
萧明允开厂也不是盲目的,他首先会观察当地的县令等官员的作风和习气,如果他们的人品信得过,那么萧明允就不需要太操心。
如果他们之前就是一个中饱私囊,欺软怕硬的人,那么就算萧明允开了厂,把福利都给到,那么工人们也有可能享受不到。
如果真的觉得这个地方合适,那么萧明允也不会因为他们,就放弃这个地方,而是更加频繁地盯着。
一旦出现问题,他就立刻出面制止,他不是那种会讨好官员的商人,支持他在当地开厂,不代表他们可以插手工厂内部的事务。
有难搞的,他就多盯几天,很容易找到他们的错处,想拿捏萧明允的那些人,最终都被萧明允拿捏得死死的。
陆乡县的县令说,想在他们这儿开厂,就得按照百分之四十的比例缴税。
萧明允说:“您在柳西巷零八号养着一位叫张素素的外室,您的岳丈是不是还不知道?”
东泰县的县令说,他已经跟伐木场谈好了价格,萧明允一听,好家伙,比卖给别人的贵三倍,这两个人不但谈好了价格,还谈好了分成。
萧明允说:“您去年盖宅子的时候,用了衙门二十两银子,这笔银子您到现在都没有还。”
文城县倒有一位不为难萧明允的县令,可是这儿有一位恶霸地主。
地主就是通过从佃农的手里收取高额的地租发家致富的,厂子的工钱那么高,没人愿意租他的地了,他还怎么赚钱?
恶霸地主的恶霸家丁们,立誓要把萧明允赶出文城县,萧明允摆了七天擂台,结果只用了三天就没有人来挑战了,算了,让他开吧。
博崖县的县令说,想开厂,得先交二百两银子的保证金,保证金是什么玩意儿,萧明允从来没有听说过。
萧明允喝了一口茶,说:“您儿子去年赌博输了一百两,他不敢告诉您,却偷了王财主的传家宝卖了去抵债,现在还在赌场上面耍威风呢。”
县令一拍桌子,气哄哄地冲了出去,“这龟孙子,我削了他!”
萧明允:“孩子小!教育教育还能要!”
宁山县的县令倒是一心为民,为开厂的事情忙活了好多天。
一般来讲,由县令出面劝说收入不高的人来做工,都会非常顺利,可是宁山县的县令忙了半个月都没有说通。
可能是听说萧明允有钱,心也善吧,他们切一块板子要二百文,开榫组装打蜡要十两。
萧明允:……
开厂不是成本?进木料不是成本?运输不是成本?他们怎么不去抢呢?
萧明允:“好,你们的要求我听到了。”
转头就跟愁眉苦脸的县令说:“我有一家糕点铺,生意非常火爆,就是缺一位清正廉明、克己奉公、一心为民、高瞻远瞩、心怀天下的掌柜,这个位置非您莫属,您一定要试试。”
县令因病辞官的批文很快就下来了,萧明允当天就把人带走了。
给糕点铺做了一段时间的掌柜,县令才发现这跟心怀天下没有半点关系。
不过,他工作起来很开心,工钱也不比当县令的时候少,官都辞了,就好好地干吧。
哪儿有问题,萧明允就去哪儿解决问题,人有问题,就解决人。
没有问题,就和项元齐一起谈合作,别漏掉什么细节,有些规定还得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修改。
即便他已经是渡劫期的大神了,可是萧明允的脑袋瓜也经常嗡嗡嗡的,他每天晚上回到家,第二天都不想出门。
可是他得去,细节太繁琐了,项元齐一个人太累了,项元齐帮他做事,他也不能让项元齐被当地的人欺负。
他要赶紧找到欧阳星华,然后把修行功法传给项元齐。
项元齐:“本以为到了五十岁,我就可以退休了,这个,如果真的练成了,我岂不是要给你打几百年的工?”
萧明允眼睛一亮,心想:听起来不错啊,嘴上却说:“打什么工,明明是三老板。”
项元齐:……
他还是晚一点练吧。
所有人都以为,他们的老板就住在当地,因为经常能够看到他,其实萧明允每天晚上都要回淮安府的家。
铺子多了,厂子也多了,萧明允可以从神奇一厂调一些优秀的木匠,去当地做师父,但是掌柜必须得雇人了。
好在萧明允可以用天眼时时刻刻地监督着他们,如果有人挪用公款,或者在账面上面造假,那么萧明允就一个瞬移,第一次是提醒,第二次就是走人。
给他们的工钱非常优厚,所以萧明允不允许有人在背后搞小动作,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健康的集团文化。
这样一来,后面加入的人受到良好风气的影响,自然而然便会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掌柜。
经过一年多的忙碌,七家糕点铺和三家木工厂全都步入了正轨,还有一家正在建厂。
哪天买的料,哪种料,各买了多少,糕点铺卖出去多少糕点,木工厂生产出几个零件。
几个人做工,谁做了几件,发了多少工钱,当地的掌柜每天都得用通信木牌汇报给萧明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