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公子的发家日常(370)
萧明允正要出门,谢年突然跑了过来,说:“东家,有个叫陆青的找您。”
萧明允:“谁?”
谢年:“陆青。”
萧明允:……
真是怪了气了。
陆青没有等谢年去角门上请他进来,自己翻墙进来了,他悄咪咪地站在谢年的身后,把小伙子吓了一跳。
陆青一如既往地注重礼节,他行了个抱拳礼,说:“见过萧二公子。”他还有别的事,比较赶时间,也怕被三皇子的余党看到,所以翻了墙。
萧明允:“打架?”
陆青:“我大老远的来,不是自讨苦吃的。”
萧明允:“算你识相。”
陆青:“昌平王身边有个叫郝芹的,上个月被判了砍头,已经执行了。”
“我们在追查昌平王余党的时候,发现郝芹有几个手下,跟筑阳县的县令郝英走得很近。”
赵昂的死,牵扯出了很多案子,审判他手底下的人是个大工程。
案情陆陆续续地浮出了水面,相关人等的判决也是陆续宣布的。
萧明允:“所以呢?”
陆青:“郝英在调查钱成显一案,当时,萧二公子也在沧州。”
“薛大人本来毫无头绪,可是萧二公子突然上了他的马车,当天晚上,账本和赃款就被搜了出来,陆青言尽于此,萧二公子好自为之。”
萧明允:“为什么告诉我?别说你良心发现了,打算功过相抵。”
陆青顿了一下,说:“这是永安王的意思。”
萧明允没有在钱府露过面,只是帮程世闻他们解决了几个刺客。
可他是赈灾队伍里唯一的变故,而且还一直拉着钱成显看画,恐怕会让人怀疑,钱成显的落网与他有关。
萧明允放开天眼,检查了一下三家村里他爹娘的宅子,还有送给他们的平安牌,牌子上面有他设下的保护禁制。
谢澄安摆了摆手:“明允,想什么呢?”
谢澄安忙了一整天,刚才回来,萧明允连忙检查了一下镯子上的禁制,医馆的,马车的,家里的,全都没有问题,这才松了一口气。
萧明允:“没什么,我还没吃饭呢,你和吉祥吃了吗?”
谢澄安:“没呢。”
萧明允:“谢好,去叫刘婶准备晚饭。”
谢好应了一声,吉祥也跟着去了,谢澄安问了问萧明允复习的情况,萧明允问了问谢澄安今天医治了哪些病人。
晚风吹过,浓密的桂树叶哗啦啦的响,这棵桂花树是那年的中秋节,萧明允清缴三家村的野猪的时候,摘下来送给谢澄安的,谢澄安每次搬家都带着。
经过这些年的细心栽培,它已经从小树枝长成了一棵挺拔茂盛的小树,过几天开了花,他要做一些桂花糕。
乡试连着考三天,中途不能离开考场,吃食和被褥都得自备。
考试范围就是四书五经,题目有默写,给出下句填上句,给出上句填下句,不难但是题量很大,需要考生将四书五经全部熟练地背诵。
有释义,给出四书五经中的某几句,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或者是其中某个字的意思。
不难,但是题量也很大,就看考生平时勤不勤奋,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基础不扎实的人别想蒙混过关。
有策论,题目的范围特别广泛,大部分是提出一些国计民生的问题,让考生写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比如官匪勾结,怎么解决?有些官员才不配位,如何妥善的解决?官员风气不正、上下串通、某地的旱灾、某地的雪灾等等、都是一些非常犀利的问题。
也可能是给出一件案子,模拟官府的公文写出合理的判文,包括上呈下达的公文,格式必须规范,不能有误。
可能是算术题,也可能是四书五经中的某一句,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针对历史上的某个人,某件事,怎么看?
比如某位杀父杀兄,却很贤明的皇帝,再比如崇尚法家思想,却二代而亡的王朝。
光是看着这些题目,有的考生就冷汗直冒,脖子上面凉嗖嗖的,觉得自己很快就要因为言论不当而被赐死了,每年都有因为过度紧张而昏厥,被抬出去的。
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一定要写最正确的,而是要写当政者认为最妥当的,可是他们哪儿懂当政者的心思?
有的人会根据以往的政策作答,虽然不会一鸣惊人,但是至少在安全区,有的人愿意博一把,却不慎触了当政者的逆鳞。
有的时候,某道考题就是皇帝正在头疼的问题,他是真的想从考卷里面找到解决的办法,一沓沓泛泛而谈的考卷,不免让他失望。
不同的阅卷官也有不同的倾向,有的就很厌恶迎合时政的回答,有的就很喜欢,所以所谓的安全区也并非一直安全。
有的考生会打听当年的阅卷官是谁,分析他的品性与好恶,从而决定答案怎么写。
第四种题目是写诗,按照规定的韵脚写诗,通常只写一首。
以上四种题目,萧明允都不担心,他最担心的是时政,这里的时政,指的是当朝皇帝说过的话,有可能是默写,也有可能是解释。
皇帝语录?萧明允绞尽脑汁,也只能想到他曾经对赵升说:“朕让你去解决天花,是为了你好。”
还有他对赵昂说的:“朕真的是为了你好,才你去牢里待几天的。”
还有对他说过的:“先不赦免你爹爹和你哥哥的罪名啊,如果世界还在的话,你就参加一下科考,帮忙解决一下那几个小县城的顽疾。”
有什么可背诵的?它有哪门子的意义?硬吹是吧,光是想想,萧明允就想掀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