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落难公子的发家日常(389)

作者:微生恒绍 阅读记录

“他刚听到声音,就开始喊杀人啦,这个时候,我已经跑向了守卫,可是他又说,他看见我埋东西了,我哪有时间挖坑和埋东西?”

不知道找孙忠全的人是谁,他们说了些什么,还是解决天花一事起到了作用。

谢澄安能明显地感觉到,孙忠全愿意给他更多的时间去解释了,询问的重点也从他,变成了朱小雨。

孙忠全:“朱小雨,对此,你怎么说?”

朱小雨:“他干过很多次这样的事了,坑是提前挖好的,铁锹就藏在旁边的草丛里面!”

谢澄安:“这里是公堂,说话要讲证据,不是你上下嘴皮子一碰,说什么就是什么!”

又有衙役悄悄地跟孙忠全说了些什么,紧接着,孙忠全就让证人出席了。

不过,这次的证人不是客栈的老板,而是苏时景和城门的守卫。

苏时景没有时间和谢澄安说话,只是点了一下头,意思是让谢澄安放心。

孙忠全:“王东,李北,赶马车出城的人,是堂下的被告吗?”

李北:“大人,昨天晚上的天色太暗了,我们实在没有看清楚那人的长相,但是看身量,好像不是。”

王东:“回大人,那个人是坐着的,实在不好确定他的身高,不如让小大夫坐在马车上,对比一下。”

昨天晚上还说是谢澄安呢,今天突然要改口,总得找一个合适的理由。

孙忠全准了,他叫衙役从围观的百姓里,找上几个身高不一样的人,都坐一下马车,好进行对比。

可是没有人敢坐,他们都怕一坐上去,就会被怀疑是杀人凶手。

最终是吉祥,苏时景,和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坐上去对比了一下,别人不敢,她敢,不会有人怀疑她的。

李北:“这么一看,赶车的人比这位兄弟低,”说的是吉祥,“但是比小大夫高,应该跟苏二公子的身高差不多。”

孙忠全:“那就足以说明,小大夫确实是被迷晕,带出城去的。”

这个结果,对在心里默念着绝对没有问题的朱小雨来说,犹如五雷轰顶。

这怎么可能?

他们能收第一次钱,就有可能收第二次,朱小雨灵光一现,他们突然改口,一定是收了谢澄安一大笔银子。

孙忠全已经准备叫衙役,把真凶的尸体抬过来,让谢澄安和守卫辨认了,辨认一下,确定是他,就可以先排除谢澄安的嫌疑了。

朱小雨却哐当磕了个头,说:“大人明查!他们昨天还说是谢澄安,今天却突然改了口,他们一定是收了谢澄安的钱!”

公堂之上一片寂静,这种事,怎么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呢?说出来人家也不会认啊。

城门的守卫俸禄不多,拿人钱财,给人行方便,这种事情不被允许,也不光彩,但是几乎遍地都有,这很难评。

真凶已经死了,收买他们的人死了,怎么证明人家收了钱?就是因为没有证据,所以谢澄安就算知道全部的真相,也不能说出来。

他可以在公堂之上,高声揭露郝英的计划,夜七和朱小雨的行动,把事情闹大,闹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把所有与之相关的人全都说出来,然后呢?

一个平民百姓,把远在淮安府的一起凶杀案,安在了筑阳县县令的头上,这位县令还是一个好官。

没有人信的,他会被怀疑是得了臆想症,会被判定为,是为了脱罪而胡乱攀咬的疯子。

那样的话,郝英,和受害者家属,城门的守卫,包括主簿,就会团结一致,尽快地解决掉他,所以谢澄安宁愿一个疑点一个疑点的进行申辩。

谢澄安在大牢里面关着,只有看守放进去一个自称是送饭的人,如果他真的有本事收买城门的守卫,那么牢房的看守也难逃其咎。

人家是一起的,如果不能一击将其击倒,那么就算是真的也不能说。

他们会拧成一股绳,来否认这件事,并把朱小雨视为他们共同的敌人,朱小雨怎么这么蠢,谢澄安心想。

朱小雨说王东和李北突然改口,是因为他们收了谢澄安的钱。

他们确实收了,这才让他们更加紧张,也让他们下定决心,要证明谢澄安的清白。

王东:“大人,昨天晚上的天色真的太暗了,是我们没有看清楚。”

事发的时候没有看清楚,事后觉得不妥,及时地进行了更正,在任何一位上司看来,这都不算是重大的过错,顶多叫他们以后盘查的时候仔细一些。

李北:“大人!昨天事出紧急,他又一直在喊杀人了杀人了,又是哭哭啼啼的,把事情地经过说的天衣无缝。”

“所以我们当时,我是说当时,也以为小大夫就是凶手,但是我们越想越觉得不对。”

“赶车的人确实要比小大夫高大,而且看小大夫的身板,也不像是一拳就能打死人的。”

客栈的老板和伙计,也没有看清楚那个人的长相,只能确定住店的人,身量与张文通差不多。

还有假路引,不过夜七当时就烧了,官兵搜查了客栈和城外的林子,都没有发现不妥。

把事情的经过说的天衣无缝这句,任何一位断案经验丰富的判官都会起疑。

朱小雨是死者的仆人,他一脸悲痛,又是原告,好像更容易获得同情,从而忽略了他的破绽。

孙忠全已经认可了,谢澄安是被人迷晕了带出城去的,那么张文通是如何上了谢澄安的马车,朱小雨一定是说谎了。

争论的重点从谢澄安,变成了朱小雨,孙忠全又让他说了一遍事情的经过,想从中找出他的破绽,可怜的朱小雨,还不知道真凶已经死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