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落难公子的发家日常(437)

作者:微生恒绍 阅读记录

在他看到温如玉,这个年纪轻轻就考中了进士、真的在读书这条路上畅通无阻的人的时候,他心里的不解达到了顶峰。

为什么温如玉可以,他却不行?

他曾经也是站在巅峰上的人,他也曾被所有人仰视,被寄予厚望,被他们羡慕、祝福。

上天明明给了他极高的天赋,却为什么,又要让他停滞不前?有人可以回答他吗?

如果一辈子平庸,也就罢了,可是为什么,他明明站上过巅峰,却又要让他掉下来?

纪端睿说他杀人是因为冲动,并不是事先计划好的,可是事已至此,他难逃一死了。

他的疑问,没有人可以解答,非要怪的话,好像也只能怪命运了,因为都说是命运弄人。

萧明允觉得口供上的话有些耳熟,却又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过。

因为自己的失意,就要杀了别人,这种行为难道会遗传吗?纪若愚也曾因为面子问题,把谢澄安推下了城墙。

一朵即将绽放的花,突然被一个毫不相干的人摧毁,就算他们并不熟识,萧明允也感到难过,好在案情清晰,凶手也被判了死刑。

筑阳县与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太阳还没有升起,炊烟就已经升起了,他们依然希望今天的早点可以全部卖光。

顾客们依然会因为讲下去了价钱而开心,商贩们依然会因为遇到了不讲价的顾客而开心。

零工们像往常一样,早早地就等在了牙行的门口,希望今天也能找到活计,下人们依然要早起,把洗脸水给他们的主子端过去。

百姓们像往常一样,为了生活在忙碌,直到星星布满天空,它既照不亮夜归人的路,也温暖不了失眠人的梦。

有的人留在了那个悲剧故事里,有的人需要时间,来让伤口结痂,还有的人要往前走了。

谢澄安当然要陪着萧明允去上任了,皇帝让他去青州的冕宁县。

刚到地方,萧明允就知道这里的顽疾是什么了——土壤贫瘠。

不管种什么农作物,收成都不好,这里的百姓一直很贫穷。

冕宁县周围也没有茂密的丛林,所以也不能在这儿建木工厂。

萧明允隔空探物,从这个世界上非常遥远的另一端,召来一株奇奇怪怪的植物。

它有点像土豆,但是根部多为长条状,或者椭圆状,皮色发红,果肉发黄,味道发甜,萧明允叫它番薯。

越是沙质土壤或者石块多的土壤,种植出来的番薯味道就越甜。

在肥沃的土壤里种植,反而会使番薯在地上的部分生长过旺,这样一来,薯块结得就少,而且水分大,不甜。

时隔多年,萧明允又要开始种地了,他要让冕宁县的百姓,靠着种植番薯发家致富。

冕这个字,不好,天子戴的帽子叫冕,萧明允觉得冕宁县可能是担不起这么大的字。

所以他给青州知府发了一条短信,说他想把冕宁县改成番薯县,贱名好养活,知府上奏了皇帝,皇帝准了。

农作物的生长,不是谁说了算的事情,它需要时间,需要耐心的等待。

所以萧明允在忙完衙门的公务以后,还有很多空余的时间。

决定成立法阵部的时候,项元齐就在留意合适的人选了,萧明允正好有时间教学。

刚开始嘛,他担心他们不会运功,万一走火入魔了,那岂不是他把他们给害了?

萧明允不打算给法阵部的人,太高的工钱,他要让他们的工钱,跟其他的工人持平。

他想从一开始,就宣扬这样的观念,设置法阵并不比做木工、或者种田高贵,它和别的活计一样,都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已。

适合读书的人,就去读书,适合做木工的人,就去做木工。

喜欢种田的人,就去种田,喜欢经商的人,就去经商,让他们几个学习修行,只是因为他们几个比较适合而已。

就算被选中了,也不一定就真的适合,如果一直不开窍,那么他们也是会被淘汰的。

学习修行也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但是这件事不一定会有回报。

那么相比之下,绝大多数百姓还是愿意去做确定会有回报的事情,比如做工或者种田。

不要把修行高贵化,神秘化,他们只是会使用一些小法术,身体素质比常人稍微好了一些而已,勤加锻炼,不要胡吃海喝,一样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广开分厂以后,有更多贫苦的百姓,过上了吃穿不愁的生活,神奇粮仓的广泛应用,让百姓们再也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

这个世界上的灵气非常得充裕,并且正在不断地增多,所以不用担心会修行的人多了,会对这个世界造成什么损伤。

程世闻和韩不惊等禁卫军,也开始修行了,他们要和苏宣景合作,为将来的神奇军团,储备人才。

苏时景修行,只是觉得好玩,苏昌景懵懵懂懂的,哥哥们都学了,那他也一起学吧。

只有苏文景和项元齐愁眉不展,学会了修行以后,他们的身体素质肯定会变得更好。

就算是饿了或者困了,他们也只需要花费极少的时间,吸取一些灵气就行了,那个时候,会不会有更多的事情,要让他们去做啊?

可是不修行也不能让他们更加轻松,那还是试一试吧,至少身体上的负荷会减轻一些。

在已经成熟的修真界里,修士们修行通常是以年计算的,几十年,几百年,甚至更长。

像萧明允这样悟性高的人,只是极少数,所以目前这些开始学习修行的人,都需要用很长的时间才能从炼气期,突破至筑基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