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落难公子的发家日常(446)

作者:微生恒绍 阅读记录

蒙骗百姓的事,需要“有威望”的县令来做,偷运物资需要山匪来做,实际上,山匪更能卡住平乡县的命脉。

他们没有在县令上任的途中杀了县令,取而代之,而是在县令到任以后,再威逼利诱,是因为有些事情,匪的身份做起来更加方便。

为了保持这项生意长久的运作,每一任平乡县的县令,都会把一部分利润,孝敬给青州的知府。

有山匪的“协助”,不接受贿赂的知府,在青州也是活不长的。

百姓们追求安居乐业,除非遇到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否则他们都不愿意离开家乡。

再加上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所以这里的百姓,几乎没有离开过平乡县,更不可能知道蚕丝真正的市场价。

平乡县的百姓一直都认为蚕丝不值钱,因为一斤蚕丝的售价,只能买到八两大米,他们就连温饱都难以保证。

可是县令惯会演戏,像打架斗殴和偷鸡摸狗这样的小事,处理地也都十分公正,所以百姓们都很敬重县令,也早就习惯了艰苦。

这也是山匪还愿意和县令合作的原因,他们需要一个人,来稳住百姓,来管理百姓。

驿道两侧山峰林立,树木茂盛,非常适合隐藏,驿道十分狭窄,遇上伏击便很难逃脱。

正如孟致远所说,这些山匪行动敏捷,懂得排兵布阵,若非出身军营,那便是做山匪的年头久了,无师自通了。

前进的路被乱石堵死了,清理这些石块需要不少时日,谢澄安在给大家检查伤势,萧明允要观察一下平乡县。

还没观察出个一二三,萧明允先看到了山匪的大当家鲁三泉,和平乡县的县令曹清水,意见不统一的画面。

平乡县不缺县令,但是为了解决这里的顽疾,皇帝便给了萧明允一个文书的职位,这比做县令还要让人生气。

曹清水:“不是跟你说了,他不是个善茬,不要轻易去招惹他吗?”

鲁三泉冷笑了一声,说:“圣上把他派过来,是让他来查咱们的,他不死,咱们就得死。”

鲁三泉曾是南羌的一位将领,南羌国内多瘴气,民生艰苦,南羌王室便想攻占大庆,但最终被萧思谦灭国。

南羌国的寻常百姓,已经收归大庆,他们享受着和大庆百姓同等的待遇,早就已经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可是像鲁三泉这样出身军营、为国拼过命的人,越想越觉得不甘心。

他便带领着两千多名南羌将士,盘踞在猿关山里,养精蓄锐。

他现在还没有复国的实力,所以他不会轻举妄动,训练士兵需要银子,所以鲁三泉清缴了猿关山里原本的山匪,代替他们,继续和县令做起了蚕丝生意。

山匪内部的争权夺利,县令无权干涉,他们像狼群一样,谁的拳头硬,谁就可以掌权。

所以县令不知道,那伙山匪已经不是大庆人了,以为他们只是换了首领,鲁三泉也不会把这个秘密公之于众。

来的要是别人,那么鲁三泉就会听曹清水的,先进行拉拢,实在不行的话再灭口。

可萧明允是萧思谦的弟弟,他一定要杀了萧明允。

要是让萧明允囫囵着进了平乡县,那就更不方便安排他殉职了。

猿关驿道常有乱石掉落,碰上了,只能说是他运气不好,至于行李物品,像以前一样,他们做匪的背了就是。

这次袭击,鲁三泉是让他手底下的人去的,没有把上任的队伍一锅端,他就挺生气的。

听说队伍里没有萧明允,他就更生气了,萧明允奉旨上任,队伍里怎么可能没有他?

连人都认不出来,鲁三泉杀了两个办事不力的手下,以儆效尤。

鲁三泉早就把萧明允的画像,发在了他的称霸一方群里,方便手下辨认,可是萧明允真的是袭击以后才到的。

行李被抢夺一空,没有食物,也没有水,前进的路又被堵死了。

天时地利人和,鲁三泉要在今天晚上,再发动一次袭击,这一次,一定让他们无人生还。

曹清水:“可是他不仅武艺高强,脑袋还特别灵光!你不该如此冲动,他、他最多就是个文书,又没什么权利,咱们避着他不就行了?”

偷听中的萧明允哼了一声,心想这个曹清水还挺了解他的,一定是听说过他的大名吧。

鲁三泉:“以往来查你的,哪个不是文书?要不是我出手,你的罪证早就呈进宫了,还轮得着你在这儿蹦跶?”

平乡县官匪勾结的问题,在鲁三泉占据这里之前,就根深蒂固。

皇帝也曾多次派人前来调查取证,可他们总是会遇到各种意外。

比如坠崖、染病、被猿猴吃掉、剿匪的时候不幸牺牲,等等。

杀了原本的县令,找一个听话的人取而代之,也不是没有过。

直到现在,朝廷连这伙山匪到底有多少人,老巢在哪儿,为首者是谁,都没能搞清。

曹清水不知道鲁三泉非要杀掉萧明允的原因,只觉得这个鲁三泉是越来越嚣张了,这样下去迟早要出问题。

当年他外出求学,中途不慎落水,要不是萧二公子把他捞了起来,他早就死了,更别说考上举人,当县令了。

可是平乡县的蚕丝生意,他参与得太深了,所以这份救命之恩,曹清水不能和鲁三泉说。

万一让鲁三泉认为,他是想借机反水,那么他和他的家人,性命也会不保。

所以他只能用萧明允不好惹,来打消鲁三泉的念头。

等他见到萧明允以后,他再想办法蒙蔽萧明允,或者,最好能让萧明允离开平乡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