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公子的发家日常(8)
孙莹着急上火:“我没有!”
谢澄安把头微微地低着,嘴巴一噘,像受到惊吓的小兔子一样:“嫂嫂对不起,是澄安想差了,澄安真替嫂嫂觉得不平,关心则乱,望嫂嫂多担待。”
瞧瞧,瞧瞧这副我不是故意的、我知道错了的样子,迷惑性满分。
不闭嘴还能怎样?大声宣告自己没被那啥?三家村危言耸听一把手孙莹笑笑,以示自己不跟小孩一般计较。
人言可畏的道理谁都懂,极力宣告清白只会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猜测,不如大方地笑笑,反而显得坦荡。
呃、老天保佑,希望围过来的这些人,以为她是讲了个鬼故事。
见二人说和,妇人们便没有多说,张婶婶领走谢澄安,让他挨着自己洗。
但是听了三言两语的人,心里如何想,如何说给下一个人听,向来不由人。
总之,“萧明允狎弄侍女、人神共愤”的流言,没有像当初“靠近萧家者杀无赦”那样流传开。
反而是孙娘子做宫女的那些年,引起一阵小范围的讨论,能打败魔法的只有魔法,就是害得谢澄安做了噩梦。
茫茫星海无穷尽,每当萧明允快找到原来的世界,想让他去拯救别的世界的天道就使个把戏,把它往远了推。
萧明允有耐心把三千世界翻个遍,只是不知,他爹娘和他大哥能不能等到他回去?
一心想回家的萧明允把那句:“十二星耀天下倾”忘了个一干二净。
天道孜孜不倦地忽悠萧明允,萧明允孜孜不倦地找爹娘。
一个光点忽然向他靠近,萧明允看到一个瘦瘦小小的孩子在给他爹娘磕头,又见他别倒了醉鬼,要回了份子钱,还骂哭了偷鱼贼,小家伙,怪有趣。
洗衣做饭,盖瓦砌墙,采药种地,什么都会,经常给没玩伴的小孩一颗糖,让小孩去找他大哥讲故事,又不知说了什么笑话,哄得他爹娘笑开了花。
对那倒灶鬼丈夫,更是好的没话说,每天给他清理身子,换洗衣物,喂饭喂药,未曾有一丝懈怠,真羡慕那倒灶鬼,都这样了还能娶着这么好的郎君。
想来是他一直不醒,爹娘才出此下策,萧明允按下新婚的悸动,凌厉的丹凤眼盯得天道都有些心虚:
“我有功德在身?”
萧明允不信天道,他怕此番离奇遭遇,会损害家人们的气运。
天道松了口气,功德无量,讲着费劲,不如让萧明允自己看。
岁暮天寒,滴水成冰,燕云在打仗,朝廷顾不上逃往京城的灾民。
十岁的萧明允在大街上进行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号召小伙伴们把零花钱拿出来买米,暂行救助。
不知是孩子们爱凑伙伙,还是真的被萧明允打动,一群不知人间疾苦的纨绔子弟,当真把粥棚建了起来,还豪侠尚义地发誓,绝不留姓名。
当然,出钱最多的是萧明允,出力最多的还是萧明允,坚持下来的只有萧明允。
孩子嘛,缺乏耐心也缺乏恒心,注意力很快会被别的事情吸引。
所幸灾民不多,他们撑了一个月,朝廷对灾民的安置就下来了。
一个面黄肌瘦的孩子捧着碗,奶声奶气地喊了一声:“哥哥好。”
萧明允记得他。
灾民们忍受着饥饿和寒冷,长途跋涉,目睹了很多同伴的死去,身体和思想都变得麻木。
肠胃出于本能,急切地渴望着那碗热粥,没有哄抢,是他们最后的体面了,他们的心里自然是感激的,只是把谢谢两个字说出口的,不多。
那个孩子却不同,他的眼睛亮亮的,只有他,每次都会跟他说:哥哥好,谢谢哥哥。
这批灾民中只有他一个小孩,不用问萧明允也能想到,其他的孩子要么是病死了,要么是被自己的父母抛弃了。
灾民要去朝廷给他们安置好的地方,萧明允很想跟那孩子道个别。
想起母亲嘱咐过的:“人言可畏,你若不能护他周全,就别待他与众不同。”
萧明允给每个人都送了三包大饼做干粮,每个人都问候了几句,最后才轮到他的小朋友。
他的小朋友若是无父无母,萧明允定会把他留在身边,可是环境如此恶劣,却还能保全他,他的爹娘一定深深地爱着他。
他本以为这孩子只有四岁,没想到他已经六岁了,对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这个体格太瘦太弱,一双眼睛显得格外的大,跟可爱沾不上边,甚至有些可怖。
距离安置点有一个月的路程,萧明允怕他活不了,便用身子将众人的目光与那孩子隔开,从脖子上解下一个指节大小的金锁。
出生时,爹娘给他打的,还找道长开过光,说能保人无病无灾,长命百岁,萧明允也没真信,但一直戴着。
萧明允:“好不好看?”
小孩儿:“好看。”
萧明允;“哥哥送你好不好?”
小孩儿:“娘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萧明允指了指小孩儿刚从土里扣出来的白色石头:“哥哥跟你换,白白嫩嫩的小石头,哥哥最喜欢了。”
十岁的萧二公子明允用一个小金锁,从逃难的、名唤石头的小孩手里,换到一块再普通不过的白色石头。
他从未像此刻这般,强烈又真诚的希望小金锁真能保人无病无灾,长命百岁。
萧明允:“只要戴着它,小石头就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长大,千万不能丢了,也不能被别人瞧见。”
不能被别人瞧见,主要是怕被抢。
小石头点点头。
萧明允:“旁人问你、哥哥跟你说了什么,你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