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公子的发家日常(87)
不论是在临溪村还是在三家村,夸他乖巧懂事的长辈有很多,但是他的仇敌萧正洋,每次挑不出他毛病的时候,就会说他没爹没娘,没有教养。
那个时候,谢澄安并不太懂教养是什么,但是现在,他好像有一点懂了。
谢澄安对萧明允笑了笑,说:“长痛不如短痛,我们现在就去找他吧。”
午饭时间已过,大厨、帮厨、伙计、和账房,全都在休息,这个时候如果来了客人,那么除了老板,所有的人都会不高兴。
今日朱小雨的这个笑容却是真心的,谢澄安示意朱小雨出来说,在现在打工的地方讨论跳槽的事,不好。
朱小雨:“梁大夫怎么说?”
谢澄安:“师父说他不收徒了,年纪大了,没有精力带太多徒弟。”
朱小雨的脸一下就冷了:“你有没有帮我说好话?梁大夫说他不收,然后你说什么了?你帮我争取了吗?”
谢澄安:“师父不打算再收徒了。”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开口。
朱小雨却追问到:“意思就是你没帮我争取?不是叫你多帮我说说好话吗?你到底说了没说啊?”
谢澄安不想撒谎,但是又觉得,如果他说了实话,那么朱小雨一定又会追问,他为什么不帮他。
萧明允:“我说了,我说你特别勤快,看见师父的衣裳脏了,立马就会拿去洗,说你特别好相处,别人写对了方子、你真心替他高兴。”
“说你特别能吃苦,顶着大日头,还能在山里走上五十多里去采药,说你特别沉稳,愿意花上十年八年,潜心地钻研医术,可是梁大夫说了,他不收。”
最初的一年,梁大夫没有跟谢澄安讲过一句,是谢澄安每日给梁大夫做饭、洗衣、收拾家,梁大夫家和谢大柱家两头跑,整整一年,才终于打动了梁大夫。
不是摆架子,是学医真的很容易半途而废,当师父的费了心血,寄予了厚望。
当徒弟的来一句:一直不赚钱,不想学了;爹娘不让学了;坚持不下去了……谁不伤心?不管在哪个行业,师父收徒弟都是要考验徒弟的决心和品性的。
朱小雨隐约觉得萧明允是在讽刺他,他脸一红,眼一瞪:“你!澄安,你、”
谢澄安:“小雨,今天过来,就是告诉你一下,我们还有别的事,就先走了。”
不是什么要好的朋友,只是卖药材的时候见过几次,说过几句话罢了。
一开始相处起来就不舒服的关系,还是别勉强了,让对方误会,自己也别扭。
书局的工钱还没有拿,再耽搁下去,又要赶夜路了,他不想再被谁家的祸害吓到。
萧明允摸了摸谢澄安的头,越长大,越是明白,自己不可能跟所有的人都成为朋友,也没有必要跟所有的人都成为朋友。
谢澄安:“你干嘛老是摸我的头?我又不是小孩子!”
萧明允:“就摸。”
谢澄安越躲,萧明允就越逗他,却不再摸头了,戳一下肩膀,戳一下胳膊,再戳一下另一条胳膊,就这样打打闹闹地,回到了书局。
书局门口的人,早就换了好几茬了,瞧着他们过来了,李一飞连忙去牵他们的驴,李一飞帮他们看着东西,谢澄安进去喝茶。
因为太着急了,所以萧明允夺门而出的时候,没有跟曹润章说什么。
张文通是曹润章的老主顾,人品又是那样,知道萧明允的小郎君在外面等着,而曹润章却没有提醒萧明允。
他实在没有想到,张文通会对男人感兴趣,这个插曲,搞得两个人都挺尴尬的,两个人很默契地都没有提。
加上喜字酬金事件,曹润章总觉得自己有点愧对萧明允,这不,还没等萧明允再说什么,曹润章便答应他,每本《孟子》给他二两。
先前给一两,心里还不情愿呢,不过,为了防止萧明允不停地涨价,有些话还是要说。
曹润章:“明允老弟,不是老哥我小气,这房租、纸张、墨条、都是成本。”
“还得给伙计发工钱,老哥真的赚不了多少,这次说定了二两,你可不敢再加了。”
萧明允:“润章兄放心,我不是那等贪得无厌之辈。”
曹润章:“明允老弟的品性,我自然是信得过的。”
管他有没有言外之意呢,就当听不懂,他是商人,当然是利益至上。
一本书竟然能换二两银子,谢澄安的心情一下就好了,萧明允五天时间就能赚二两。
等于大户人家一等仆从两个月的工钱呢,等于他给别人熬六百多副药,或者看诊两百多次,萧明允真是太厉害了!
盲婚哑嫁的小郎君发现他家那口子知道赚钱、也能赚钱,别提多开心了。
不知道老天爷是怎么想的,竟然把不顺心的事情,安排在了同一天。
两个人回到家,发现家里的气氛不太对,尽管萧父萧母尽力在掩饰。
第34章 谢澄安真的要以身相许了
按照三家村的习俗,男女联姻,男方要给女方送聘礼,女方要往男方带嫁妆。
有钱人家不必说,条件差的也会从聘礼中选些合适的,给女儿带过去,但是也有不带的,不是新娘子不想带,是她们的爹娘不给。
他们不在乎新娘子会不会因为一分钱的嫁妆都没有、而在婆家一辈子抬不起头。
也不在乎自己被人说成卖女儿,相比之下,他们更需要钱,没有爹娘的,就看哥哥姐姐了。
萧家初来乍到,不懂当地的习俗,聘礼被媒婆魏姝姝抬高到了大户人家的标准,可是魏婷婷一分钱也不给谢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