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再无今夏(226)+番外

作者: 眷希 阅读记录

陈缘知喉咙微涩,心跳的节拍越发乱了:“……嗯。”

灯光暗下,多媒体屏幕上放映起影片,绚丽美妙如油画般的色彩流动起来,交织成了一段美好易碎的爱情,一段漫长,滚烫,热闹,最后又归于孤寂的人生。

小妇人这部电影以一位名为乔的女孩的视角,向观众展示了她人生里那些弥足珍贵的日子和难以忘怀的人。无论是容貌还是礼仪都很普通的女孩怀抱着成为著名作家的梦想,遇到了住在大城堡里容貌俊美的少年。

少年对乔一见钟情。

欢声笑语的岁月和那些一起度过的春夏秋冬,连同年少时光转瞬即逝。乔的姐妹们相继离开了家,她们有的出嫁,有的深造,而男孩泰迪也终于对乔述说了心底的爱意。

而乔拒绝了他。

画面里的乔满脸难过,她试图安慰眼前这个被她视为知己好友的男孩:“你会找到一个有教养又美丽的女孩,她会深爱你,仰慕你,成为你那间美丽大房子里的一个优雅的女主人。”

“但我做不到,你看我,泰迪。我相貌平平,笨拙又古怪。总有一天你会认为我很丢脸,我们会争吵不休,你看我们甚至到现在都在争吵!”

而泰迪只是看着她,一遍一遍地重复:“我爱你。”

“我爱你。”

“我爱你,乔。”

窒息的沉默过后,乔语气艰涩地开口:

“……泰迪,我从来不相信我会结婚。我一个人很开心,我太喜欢我的自由了,我不想放弃它。”

而泰迪最后离开前对她说:

“不,乔,我认为你错了。你会结婚,你会遇见一个人,然后爱上他,你会为了他赴汤蹈火,因为这就是你,你会的。”

电影放映到此处,陈缘知忽地转头看向了身边的许临濯。

骨骼清冽的侧脸上,映着光的眼眸如水潭般温然寂静。

许临濯注意到了她的目光,他转头看向陈缘知,“怎么了?”

陈缘知看着许临濯,想起了这部电影的结局。

泰迪说得是对的,乔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作家理想,并且因此遇到了她的毕生挚爱。

而在此之前,乔在充满艰难的成名路上越发地感到孤独,并且开始思念从前的美好时光。她因孤独而变得渴望被爱,甚至萌生出了去挽回泰迪的想法。

陈缘知还记得,电影里的乔对着她的母亲说:“如果他再问我一次,我想我会答应的。”

“我真的,我真的太孤独了……我更在乎被爱,我想要被爱。”

而乔的母亲温和地看着她,慈悲中带着平静:“但那和爱是不同的。”

陈缘知之所以那么喜欢这部电影,就是因为女主角乔。

乔几乎就是世界上的另一个她。在遇到那个命中注定的人之前,她们都饱尝孤独,认为自己不会爱上任何人。

她们都以为自己已经坚强到刀枪不入,可在面对自己内心的感情时,却发现自己一下子软弱到手足无措,仿佛从未穿上过盔甲一般。

内心的情绪在攀升,滚沸如岩浆。

陈缘知看着许临濯,忽然开口:

“许临濯,你的眼睫毛好长。”

许临濯垂着眼看她,眼神明明温和清颉,陈缘知却总有种想要逃跑的冲动。

那人的喉结上凝着一团光,在陈缘知的视线下微微滚动了一瞬。

然后陈缘知听到他带着笑的声音:“要摸吗?”

电影还在播放,缓慢地交织着色彩。教室里空荡安静,窗帘被拉起,将月色遮蔽无遗,只有眼前的白光无声地笼罩着二人。

也许是暗淡的光线和静谧升温的空气催使了陌生的冲动,也给了原本善于逃避之人勇气。

陈缘知看着许临濯的眼睛,只犹豫了一小会儿,便抬起了手指。

女孩的指腹温暖如春,沿着凹陷的眼窝触碰,然后浅浅滑过男孩凌冽的眉骨。

许临濯早在她伸手时就闭上了眼睛,陈缘知的目光得以肆无忌惮地扫过他脸上的每一寸皮肤,然后一点点地在脑海里描摹这人的五官。

陈缘知的手指沿着鼻梁骨缓慢地下滑,在顶端落下去的一瞬间,被人陡然握住了手腕。

许临濯睁开了眼,他轻笑了笑,声音比平常低哑了几分:“清之,你想摸到哪里去?”

陈缘知强作镇定:“……没想摸哪里。”

“就嘴唇,不可以吗?”

许临濯的眼睛暗了下来,但他还是笑着的,只低声叹息,说道:“当然不行。”

陈缘知:“为什么不行?”

许临濯却没有再解释更多,他只是静静地望着陈缘知的眼睛,语气缱绻温柔到令人心悸:

“清之,你明明知道的,因为我喜欢你。”

因为喜欢你,所以无法忍受这样的亲密。

陈缘知的脸慢慢地红了。

“……谁说的,我今天才知道。”

许临濯笑了:“不,你一定知道。”

你一定知道我喜欢你。我都不知道如何掩饰。

第93章 升班

许临濯看着陈缘知的表情, 说完那句话后,他便笑着垂下了眼,握着她手腕的手也放下来。

陈缘知也注视着许临濯。

那个一向游刃有余, 做事张弛有度,谨慎从容的人, 慢慢露出了宛若做错事的懊恼表情。

许临濯抬手捂住半张脸, 喉咙里溢出一声笑,似是无奈, “本来不想那么快说出来的。”

陈缘知,“为什么?”

许临濯睁开眼, 对上陈缘知的目光,潾林山湖般清澈, “因为,你现在肯定不会回应我。”

眼前的少年长长叹息,“而且我想好好准备再表白的……没想到会在这种情况下说出口, 这样匆忙, 一点都不浪漫, 我自己都觉得你不会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