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逼婚(503)+番外

“母亲和大伯母的感情并不好。”夏堇提醒。

“还是等问过父亲再下判断也不迟。”江世霖叹息。

夏堇没有接话。她给江世霖泡了茶,便在书房陪着他。两人虽然只是各干各的,几乎没有说话,但是对方的存在都让他们觉得安心,似乎婚姻就是无言地陪伴对方。

第二天是冯氏回夏家的日子。夏堇和江世霖一早去了冯氏居住的小院。回夏家的路上,冯氏再次提及先前的话题,最终还是钱妈妈看夏堇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才岔开了话题。

一行人抵达夏家的时候。夏知贤及王氏已经在大门口等着他们。他们面上欢迎冯氏,大半的目的是打探她的病情。夏堇不耐烦与他们做戏,冷言敷衍了他们几句。他们借故去见夏佥。很快便离开了夏家。

因冯氏依旧无法下床走动,只能由夏堇和江世霖带着夏明辉去给夏佥请安。夏佥对夏明辉的态度自是比不上他对夏冼的宠爱,之后又当着江世霖和夏堇的面,要求夏明辉好好照顾夏冼,甚至暗示。他想请先生至夏家,单独教授夏冼和夏明辉。

江世霖心知,夏佥不过是想借着夏明辉的名义,让他帮着寻找名师,“顺带”教授夏冼。他当场就对夏佥说,在夏明辉通过童子试之前。他会一直在江家的族学上学。至于夏冼,他不会干涉夏佥的决定。

事实上,自从知道牙行那一对兄妹的存在。夏堇是赞成夏明辉在家中上学的,这样他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冯氏。她看得出,母亲很喜欢夏明辉。

回江家的马车上,夏堇问江世霖:“为什么一口拒绝祖父的建议?你不是不知道,夏家早就只剩下一个空壳。只要明辉有出息,遂了祖父的愿望便是。”

“听你的口气。好似知道明辉一定会中状元一般。”

“中不中状元倒是其次,我只是希望能有一个好的先生教育明辉,不要让他像二叔父、三叔父那样,目光短浅,全然罔顾礼义廉耻,眼中只有银子。”

江世霖轻笑,解释道:“其实我拒绝祖父,是为了明辉。他留在家里,能够接触的只有那么几个人,眼光难免变得狭隘,甚至连个玩伴都没有。他去学堂上课,虽然周围什么样的人都有,但那些都是同龄人,这也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让他辨别谁是真心对自己的人,谁是值得交的朋友。”

夏堇很少见江世霖如此认真地说话,奇怪地看他。有钱人家一向都是请先生在自家单独教授功课,他和江世澈等人当年也并未曾去江家的族学上课。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我说的你不赞同吗?”

“不是不赞同……”

“这就行了。将来我们的孩子也不可以拘禁在家里,至少得去书院。”

随着这句话,马车陷入了沉默。江世霖急忙转移话题说道:“上次你说族学有人蓄意接近明辉,今日我与他私下谈过,听起来并没什么特别。总之,祖父和岳母身边近期不要再添人了,明辉那边,我也会多加留心。我相信那对兄妹背后的人,不会让他们一直在陈家呆着,迟早会有下一步举动。”

夏堇敷衍着点点头,思绪依旧在“孩子”二字。她的月事快结束了,她有预感,下个月她依旧无法怀孕。有时候她忍不住想,会不会因为她没能保护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所以老天在惩罚她。

回到江家,江世霖继续查阅账册。原本他以为江世澈就账目的疑点,会预先向他解释一二,或者他的父亲应该主动告诉他,矿场的收入,他们一向只得三分之一。结果所有人全都静悄悄的,仿佛他们都认定,他不会从账册上看到任何疑点。

夏堇在江世霖进去书房后,找来了张妈妈。张妈妈歉意地说,她尚未找到适合的人家,续而又问夏堇,她是否愿意把杏红嫁去庄子上。庄子上的生活虽然没有江家舒服,但胜在自由自在。夏堇心知,就算江世霖同意,杏红也一定会反弹。她没有明确回答,只是让陈妈妈继续帮着寻找合适的人家。

傍晚时分,杏红的弟妹突然找来,说是父亲受伤了,请姐姐马上回去。他们在池清居院子前面哭成一团,夏堇只能准许杏红回家一趟。

大约小半个时辰后,来喜入书房与江世霖说话。不多会儿,江世霖告诉夏堇,他有急事出去一趟,大概很晚才能回来,让她先睡,不用等他。

夏堇告诉自己,她不该怀疑江世霖的离开与杏红有关,可是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同时不在府中。她的疑心似春天的野草,在她心中疯长。

戌时,夏堇再次找来春红的兄长,让他悄悄去杏红家打探情况。一个时辰后,他回来禀告,杏红的父亲不是摔伤,而是赌钱欠了银子,被赌坊的人打了,因为年纪大了,所以伤得不轻。

闻言,夏堇暗暗责备自己,不该不相信江世霖,遂问春红的兄长,杏红一家现在情况如何。春红的兄长告诉她,他听说江世霖已经替他们还了银子,这会儿应该没事了。

夏堇不敢明着追问,江世霖此刻是不是就在杏红家,只能勉强假装没事,命丁香服侍她洗漱。可惜,她躺在床上,怎么都无法入眠,只得再次起身,命人把来喜叫进来问话。

来喜重伤刚愈,虽已经回府当差,但是只负责在府中传话。夏堇看他一进屋便神情紧张,心情不由地直直往下坠。她掩下情绪,问道:“已经快子时了,三爷尚未回来,是不是明月楼发生了什么事?”

“小的不知道。”来喜“噗通”一声跪下了,再次摇头,信誓旦旦地说:“三奶奶,小的一直在府中,小的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上一篇: 黑莲花一身正义! 下一篇: 彪悍乡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