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良跃农门(1096)+番外

作者: 浮波其上 阅读记录

听了陈伯的建议,李欣也觉得应当如此,好歹她是关家大夫人。这也是做个面子给人看,让人知道那些产业是关家的,即使她明日就上镇上去了。可还是关心这边儿的田地的。

扬儿跟着李欣一起巡视,小康也死皮赖脸地跟在扬儿身边不肯离开。陈伯引路,花婆婆随在李欣身边,青丫、果子靠后,青丫手中抱着悠悠。再后边儿跟了四个壮实的长工。

这阵势瞧着便有些骇人。村里的人跟李欣不熟悉的都纷纷避开了。

巡视路巡视到一半,扬儿却在后边儿冲李欣喊:“娘。这儿有个小丫头。”

李欣回头一看,扬儿和小康正围着一个小不点儿望着。那是个一个梳了个羊角辫的小姑娘,瞧着很小,应该连话才刚会说,此时瞪大了眼睛看着扬儿和小康。

李欣歪着头走回去,笑道:“行了,别逗人家。咱们把地给看完了就回去了,在外边儿你也不嫌冷得慌。”

扬儿抿了抿唇,指了指那小姑娘,说:“娘,她瞧着好可怜,好像饿了。”

李欣看了那小姑娘一眼,皱了皱眉,对果子道:“身上带了零嘴儿么?给这小丫头一点儿。”

果子忙点头,掏了点儿小零嘴儿塞给那小姑娘。

小姑娘接过手却没有立马吃,而仍旧是瞪大着眼睛瞧着扬儿和李欣一行人。

李欣吁了口气,对扬儿道:“好了,我们还有事儿,别在这儿耽搁。”

“娘,她为什么在这里?她爹娘人呢?”扬儿问道。

小姑娘却不自禁地缩了一缩。

“她爹娘自然会来找他的,你在这儿反倒碍事儿。”李欣拉过扬儿道:“好了,娘办完事儿还要赶紧回去呢,别忘了明儿咱们就要去镇上了。你妹妹年纪还小,出来久了怕容易染了风寒。”

李欣这般说,扬儿自然不敢再缠着李欣,忙点了头,回头看了那小姑娘一眼,跟着李欣走了。

回家之后李欣便借口出去冷着了,凑到壁炉前边儿烤火歇息。青丫和果子却避开了人轻声交谈着。

“……夫人一向心肠好,今儿怎么瞧见那小姑娘却避而不见的?只叫你拿了点儿零嘴儿给她吃……”青丫有些疑惑,果子却立马快人快语地道:“你不知道呀?那小姑娘是孙家的闺女,好像她亲娘跟夫人有嫌隙,结了仇的……夫人肯让我给她点儿零嘴儿已经是仁厚的了……”

***

为雅安祈福,愿四川家乡父老一切平安……

☆、第六百四十一章帮出祸事

孙云静那小姑娘却是可怜,爹娘都是不着调的主儿,外公虽然有两分理性,但到底隔了辈分又隔了性别,也不好教导。

李欣想起那小姑娘娇娇切切的模样,觉得跟她的小名儿一点儿都不搭调。

孙喜鹊怎么养闺女就养成这样了呢?

李欣叹了口气,却也无暇顾及孙家的事情。

明日便要去镇上准备后日的搬迁,等着她操心的事儿还多着呢。

临睡前扬儿却过来了,要跟李欣说话。

李欣好不容易把悠悠哄睡,见扬儿眼巴巴地望着她,不由笑道:“进来吧,说话小声点儿,要是把妹妹吵醒了,娘可不哄,你负责再把她给哄睡。”

扬儿如今年岁渐大,也知道了男女大防,跟李欣虽然关系亲厚,却也很少赖皮撒娇。虽说他从前就不是那样的孩子,但如今做起事情来却更加成熟老练。亲密的举止甚少,就连对着李欣依赖的眼神也日渐少了,让李欣又是欣慰又是惆怅。

扬儿腼腆地笑了笑,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先是看了看悠悠,然后才在李欣床沿边的小凳子上坐了,望着李欣问:“娘,我们明日就去镇上,以后就不回来了吗?”

“还会回来的。”李欣笑道:“娘舍不得咱们现在住的地方,等在镇上住腻了,随时都可以回来住的。”

扬儿一听立马高兴了:“那太好了!康弟弟说不能跟我们一起去镇上,我们都难过了好久。那要是我以后想康弟弟和村里的伙伴了,可以回来吗?”

“当然。”李欣摸了摸他的头:“扬儿真是个念旧的好孩子。”

扬儿便脸色微红地抿唇笑。

他性子一向腼腆。

顿了顿扬儿又遗憾道:“只是这会儿去镇上,读书倒是不好读了。娘有帮扬儿寻新的学堂吗?”

李欣点了点头,叹道:“这个倒是不用急,我去问过傅先生了,他说你功课学得很好。念书都念在前头的,比你年长的同窗都没你学得快呢,便是耽搁一月不学新的文章也没问题,但要注意巩固以往学过的,免得忘记。”

扬儿使劲点头。

李欣又道:“咱们去镇上,找学塾也是容易的,但要找个好一些的先生却不大容易。镇上很多学堂都是大户人家开办的私学,教书先生主要的目的是教那些个大户人家的公子少爷,其余人家去念书只能是附学……这事儿爹娘还要仔细商量一下。”

扬儿忙道:“那扬儿可以自己选吗?”

李欣有些意外:“你知道有哪些教书先生吗?怎么想着自己选私塾了?”

扬儿摇了摇头:“不是的,娘。扬儿的意思是,娘要是看中了哪家的学塾,先别跟爹下定论。先跟扬儿说……”扬儿似乎觉得自己这个要求有些过分,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扬儿也想提前知道以后去的是什么样的学塾,教扬儿的是什么样的先生……”

李欣很高兴扬儿小小年纪便有自己的主见,当然不会拒绝:“你能这般想很好,能自己拿主意。拿好的主意,以后才会更独|立。就想从前你斩钉截铁地说想学医一样,爹娘不也依了你的意思?”

上一篇: 滥情妖妃 下一篇: 论一妻多夫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