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良跃农门(1105)+番外

作者: 浮波其上 阅读记录

也是,人家大本营是在京中呢,俗话说在京中路上走着,迎面碰着十个人,就有七个是皇亲国戚,盘根错节的。后台强硬,想必商户也极其吃香才是。

李欣拿了笔把谢爷的名字给划掉,看了看名单道:“排第二的便是沈家了。”

关文笑道:“也是。的确该去沈家回个礼。”

李欣有些不想跟沈家挂上关系,沈家的事情于她而言只觉复杂。但关文说道:“沈家在辉县里边儿便是那龙头老大,人家不单腰缠万贯,生意做得极大,况且还有三个为官的子弟。就连县太爷也要给几分面子。咱们与他们交好只有好处。你去回礼,也不过是面上情。我们不求沈家庇护,但行事切莫失了礼数。”

关文在镇上行商日久,说话都有了些文绉绉的调调。

李欣斜了他一眼,道:“这我自然知道,只是心里边儿总不想跟沈家挨边。沈夫人来信还说沈大爷大太太回来想跟我见面,就从前我救过沈夫人孙子的事跟我道谢呢……”

关文沉吟了一番:“你若要回礼,大家都看着的,头一个回礼必然是去咱们家中最看重的人家去。这还非得沈家不可。毕竟……”关文顿了顿:“沈家可不同一般,旁人都是服气的。”

李欣明白这个道理,叹了口气,道:“那我明日一早就让人准备回礼,再让人给沈府递帖子,约定下午上门。要是沈夫人有空,这事儿就先给办了。其余各家再说吧。”

关文点点头,见李欣颇有些疲惫,顿觉心疼,上前揽过她轻声说:“难为你了……”

李欣抿了抿唇:“也没有什么难为的,你既然要做一番事业,我旁的帮不上你,这些细枝末节的自然不会让你烦心。你放心便是。”

两人絮絮地说了些话,一夜好眠。

第二日李欣便叫了曹妈妈和青丫去准备回礼,道:“东西不需要贵重,毕竟沈家家大业大,我们觉得贵重的人家兴许还看不上。去老爷铺子里取两条好皮子,再添些野味果子的,就紧够了。”

曹妈妈和青丫应声去做事,李欣让曹均上沈府送帖子。

等到中午时刻,沈府来了回帖,沈夫人欣然同意,称下午静候李欣的到来。

一切准备妥当以后,李欣便带着扬儿和悠悠前往沈府去了。

身边跟着的人换成了曹妈妈和青丫。

到了沈府,韩哙家的殷勤地引着李欣往里走,一路叹道:“早就知道你是个有福气的,这可不是,短短几年功夫,就从乡下搬来镇上了。夫人可是高兴得很。”

李欣温声和韩哙家的一路闲聊,倒是让一旁的曹妈妈看得吃惊。

早前她和曹管事还只道夫人不过是个乡野村妇,决计是没多少见识的。虽然他们两口子并没有什么花花心思,但有个好糊弄的主子,他们自觉得今后生活会更好些,至少宅院之中由他们把持着,自己儿子将来的前途自然无限。且上头没有大管事压着,再从采买上沾点儿便宜,他们今后生活便更加滋润了。

没想到夫人才来第二天,就给了他们夫妻一个下马威,儿子的前途被夫人暗地里捏在了手里。

而今日一来,更加觉得夫人不简单。

韩管事也是沈府中一个中等偏上的大管事了,韩哙家的深得沈夫人信任,曹妈妈从前跟韩哙家的打过交道。今日一见,韩哙家的却对夫人也殷勤备至,言语之中分明透露着沈夫人与夫人早已相熟。

曹妈妈不得不更加打起精神。

一路行来,李欣皆是淡淡笑着,并不多言。韩哙家的也是能说的说,挑着话题,不能说的滴水不漏,比从前更加精明了。

行至后院,碧柳迎了上来,请了李欣入内室。

“你家夫人可是在歇息?”李欣轻声问道。

碧柳摇摇头,低声道:“夫人最近心情并不甚好,身子也不大康健,所以前几日关夫人乔迁之喜,夫人也未能亲去道贺。”

这话自然只能听听,不过是推托之词,李欣也不怎么信。

笑了笑,李欣忧虑地问道:“沈夫人身子哪儿不好?”

碧柳便只叹了口气,也不多言。

曹妈妈等人屏息凝神也不敢妄语,悠悠有些不喜欢这样沉闷的气氛,在青丫怀中挣扎,似是要闹出声来。

扬儿扯了扯她的小腿,道:“悠悠乖,不闹。”悠悠便定定地盯着扬儿看了,也不闹腾。

丫鬟打起帘陇,请李欣进去。

屋里烧着炭,还有淡淡的熏香气味。沈夫人正半卧在榻上,听到响动便坐起了身,望向李欣浅笑:“早就等着你了,这会儿可是来了。”

夏嬷嬷上前给李欣见礼,李欣忙扶住,又让曹妈妈和青丫给沈夫人见礼。

招来扬儿,抱过悠悠,李欣笑道:“这是我家两个孩子,也带来给夫人瞧瞧。”

沈夫人含笑点头,见扬儿知礼,悠悠乖巧,不禁叹道:“你这大儿我倒是看过的,一转眼已经长那么大了。你这姑娘我倒是头一回见,来,抱来我仔细瞅瞅。”

李欣当然不推拒,让夏嬷嬷接了悠悠过去。

夏嬷嬷抱着悠悠让沈夫人仔细端详。

悠悠也不吵不闹,见沈夫人望着她,她也就回望着沈夫人,晶亮黑黝的眼睛像是上好的宝石,极吸引人。

沈夫人和悠悠对望了会儿,又伸手捏了捏她的小手,方才对李欣笑道:“跟你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长大了以后想必媒婆要把你家门槛给踏破了。”

李欣掩唇笑道:“她才那般小,说这些尚早。让夫人谬赞了。”

青丫接过悠悠,碧柳拿了线团给悠悠玩,曹妈妈知机地带着扬儿和悠悠避到内室另一边厢房去。

上一篇: 滥情妖妃 下一篇: 论一妻多夫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