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良跃农门(1142)+番外

作者: 浮波其上 阅读记录

“什么跟我似的?操什么心?”阿秀笑容满面地快步走进来,坐到另一边儿:“那么晚了还聊天,大嫂二嫂感情真好。”

杏儿打趣她道:“怎么还没安寝?五妹夫人呢?”

阿秀瞪了杏儿一眼,不理她这茬,转头问李欣:“大嫂刚才说什么?阿妹怎么了?”

“哦……我们在说,阿妹的性子太柔,你的性子太刚,你们俩姐妹要是能中和一下就好了。”

阿秀笑笑:“也不用中和,她要是被人欺负了,我这个姐姐替她出头就行。”

阿秀没把李欣和杏儿说的话放在心上,略坐了坐便起身回去了。

李欣和杏儿也再略说了几句,终究还是拿不定个章程,也只能说观望观望再商量,两人便也各自回房。

没想到没隔两天韦家便出了事儿,说是韦大娘半夜起身如厕,没看清脚底下,不小心跌了一跤,脚给摔断了,要卧床静养。

彼时阿荷一家已经离开辉县回平沙县去了,关武和杏儿也不能在镇上多待,也回村儿去了。关全替关文跑酒坊的生意,没在镇上,就连阿秀这段时间也是跟医馆请了长假,和冯德发在下河村里住着,跟冯家人多熟悉了解。

关家只能是关文和李欣去韦家看望韦大娘。

韦大娘躺在床上长吁短叹,韦行知面沉如水,阿妹在韦大娘床前忙活着。

引了李欣去屋里看韦大娘,韦行知便退了出来。

李欣宽慰她道:“幸好只是摔着了腿,大娘不必担心,休养一段时间就好了。”

韦大娘点点头,谢过李欣来看她。

阿妹低垂着头,没说话。

韦大娘拍拍李欣的手:“听说你有喜了?恭喜啊。你可真是好福气。哎,不像我……”

李欣心下便是一沉。

果然,韦大娘下一句话便顺着带了出来:“我这一把年纪了,想抱孙子的心愿还没实现呐……”

☆、第六百六十九章软性

屋里只有韦大娘、李欣和阿妹三人,韦行知在外边儿招待关文。

韦大娘这话李欣可真是不好接,她也不知道韦大娘是在敲打阿妹呢,还是只是有感而发,便也只能尴尬地笑笑,道:“大娘放宽心,大娘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韦大娘似是不信李欣的话,只是摇头叹气的。虽然如此,但她对阿妹的态度也并不是十分冷淡,比起那种吆喝儿媳妇儿做这做那的婆母,韦大娘算得上是通情达理了。

李欣对韦大娘的印象向来不错,也不想因为韦行知和阿妹之间出现的摩擦而跟韦大娘生疏了,陪着韦大娘聊了好一会儿的天。

只是每说上一会儿,韦大娘就会羡慕地看看李欣的肚子,然后便又把目光挪到阿妹身上去,脸上的笑便带了些苦出来。

韦大娘是真急了。

也许是这次的意外给她提了个醒儿,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年岁大了,指不定那一天忽然就醒不过来了。这辈子吃过的苦受过的罪那些都不提了,她唯一想实现的,就是能在死前看到韦家后继有人。阿妹嫁过来也一两年了,肚子一直没动静,由不得她不心急。

她若是连韦家的孙辈都没看上一眼就过去了,下了阴曹地府,她没法儿跟自己的丈夫和列祖列宗交代。

阿妹只是一径沉默,忙完韦大娘屋里的洒扫等事儿,便轻声说道:“家里还搁着些衣裳要洗,我先去洗衣裳去。”

说着便对李欣略点了个头,退了出去。

想起关文三十生辰的时候韦行知骂阿妹,再看阿妹这副逆来顺受的模样,李欣心里就憋屈。

她不由就想起自己当初刚嫁给关文的情景。

同样那时候她也是告诫自己,万事“忍”为先,关家不是只有关文一个人。亲爹兄妹的,人口不算少,关系也复杂,她顾及的地方太多,又加上她本身性子就不是那种争强好胜的人,所以忍忍也没什么,过一段日子就好了。

可阿妹嫁到韦家来时日也不算短了,韦家人口也简单。人少的家庭,怎么相处起来依旧是那么复杂?

别的不提,就说夫妻俩。当初在关家。再是如何,关文对她大小声那也是一只手都数得过来的次数。韦行知呢?在自己妻子娘家就能背人骂自己妻子,这算什么?

阿妹在韦家家中面对韦行知。难不成一直就是如此委曲求全的?

李欣越想越不得劲,和韦大娘聊天的时候口气也略微硬了些,问道:“阿妹每天要做的活计也真多啊……”

韦大娘没听出李欣话中的意思,倒是真心点头赞道:“阿妹是个好姑娘,嫁过来以后家务活儿都干得挺好的。家里上下被她料理地井井有条的,不需要我跟行知操心什么。”

韦大娘这般说,李欣倒是不好接话了。

“就是……”韦大娘却顿了顿,看向李欣道:“你别多心,实在是阿妹她……肚子一直没动静,我这心里边儿……”

李欣淡淡地笑了笑。说:“大娘,这孩子的事儿……也要随缘。您就比方说我,前几年嫁过来不也是肚子一直没动静?隔了两三年的才怀上。生了悠悠以后我这不又有喜了吗?阿妹这会儿肚子没动静,不代表以后……”

“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韦大娘摆摆手打断李欣的话,道:“阿妹是个好的,我也欢喜有她这样的儿媳妇儿。可是这孩子的问题,终归是个大问题。行知也不小了。要是我哪天就这么去了,连个孙子都没抱上……”

李欣心里发闷。瞧韦大娘一脸忧愁之色,涌上喉头的重话便怎么都说不出来。

韦大娘长吁短叹了一会儿,到底是年纪大了,困意上来,没一会儿便昏昏欲睡了过去。

上一篇: 滥情妖妃 下一篇: 论一妻多夫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