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良跃农门(194)+番外

作者: 浮波其上 阅读记录

关全嗫嚅了下才道:“还是送了的,爹自己藏着有些银子,那些年大哥你……我猜的,估计爹昧了二三十两银子,其余的钱不知道爹和六弟怎么弄到的,反正我看到他们报了一包东西出门,应该就是送钱去的。”

关文又叹了口气,关全踟蹰道:“我也知道他们这样不好,大嫂毕竟说过……”

“你大嫂说来不过是吓唬他们。”关文说道:“他们执意这样我们也没办法,还能锁了人在屋里不成?由他们去吧。”

关全便点了点头。

“放榜的结果,到时候你跟我说一声。”

“嗳。”

送走关全,李欣才端了糖水进来,一边舀着勺子喝一边似笑非笑地看着关文。

关文苦了苦脸说:“欣儿,你没说错,爹跟六弟还是不死心。”

“人在欲|望面前自然是死不了心的,你爹已经被功名蒙了心了。”李欣懒懒地道:“不过你现在也别担心,你六弟还翻不起什么大浪,就算是成了生员,也不过是一个秀才,还不能当官做事。他要再往上挣功名想要走歪门邪道也不大可能了。秀才而已,不知道这天下有多少穷酸秀才,举人可不是那么好考的。”

关文默默不语,李欣道:“阿文,你跟你爹和六弟都说过,我也说过其中的利害关系,他们听不进去,执意要走那么条路,我们没办法。人总要碰了一鼻子灰走到绝路才知道别人曾经的忠告是为他们好不是在害他们。他们走不到头是不会回头的。”

关文垂了垂眼:“我就是觉得,跟他们讲道理讲不通,家里就他们两个是一家人,我跟其他弟弟妹妹,好像都没多大关系。”

你们就是他们的摇钱树,偏心爹和自私子的组合实在让人糟心。

李欣轻叹了口气,一口把糖水喝完:“现在别想那么多了,且看放榜的结果吧。就这一两天了?”

“今明天吧。”关文望了望天:“应该是今天。”

“哦。”李欣笑了笑:“那明儿你随我去我娘家把钱还上吧。到底你丈人丈母娘出钱救的是你的命,你也好好上门报答一下。”

关文笑道:“那是应该的。”

第二日天还没亮李欣就起来了,收拾了东西,自己做了点儿小点心放包里拿去讨好两个小侄子。关文提了背篼搁在堂屋门槛上。

李欣把东西都一一放了进去,转眼见老关头出了屋子,忙道:“爷爷,你起来了?”

“嗳,”老关头笑眯眯地道:“现在就走啊?”

“是啊爷爷,晚晌我们就回来了。”关文去扶了他一把,说:“锅里还温着饭菜,午晌饭让阿妹做,都跟阿妹交代清楚了的。”

说话间阿妹也出了屋子,站在壁灯下边,李欣忽然觉得这丫头又窜高了些个头,更加高挑了些。

李欣说道:“阿妹,洗漱好了没?去灶间锅里端早晌饭出来和爷爷一起吃,我们就先走了。”

“嗳,大哥大嫂,路上小心。”

“没事儿。”

又叮嘱了两句,两口子便赶着晨光出来前开始往李家村赶了。

到底是天气冷,不时有风吹袭着,有时候让人还睁不开眼睛。李欣暗暗想,一定要做帽子口罩围巾啥的把自己围起来,这冬天没有取暖器没有暖手宝真是让人爱不起来。

赶到李家的时候太阳快要移上正午天儿了,还没进门就听到有狗叫,声音还很稚嫩。

李二郎跑来看的门,见到李欣便笑:“姐,文哥,你们咋来了?”

“怎么,不欢迎我来啊?”

“怎么会呢……”李二郎搔搔头,用脚把身边龇牙的小狗掀开了些,吼了一句“旺财”,小狗便委委屈屈缩了回去。

李欣嘴角一抽,“旺财”真是闻名天下的狗名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章 旺财招财

听说李欣和姑爷回来了,刘氏更是高兴,赶紧迎了出来招人进堂屋,李厚仲也从屋子里出来。

“来得正好,还没开饭。”刘氏笑道:“欣儿是不是来家等消息的?”

“啥消息?”李欣不解道。

“还能是啥,铭子秀才中不中的消息啊!”刘氏笑得更是欢畅,“昨儿下晌出的结果,你三弟昨儿晚上就去镇上等着看了,这会儿该回来了。”

正说着就见路那头走来一个身形瘦弱却不显得瘦小的半大小子,旁边是一个清俊的中年文士。李铭个头已经到李欣肩膀了,再长一两年就能跟李欣齐高了,站在中年文士身边却不显得矮。

刘氏忙叫了声,跑过来接过他身上的褡裢子,又对中年文士笑道:“顾先生也来了?”

“李嫂子不用客气。”中年文士捻须一笑,“我来蹭个饭吃。”

“欢迎欢迎!”

刘氏赶紧请人进去,李铭却像是情绪不高,头微微垂着,直到刘氏说:“铭子,你姐回来了。”这才抬了头,双眼一下子就亮了。

他“咚咚咚”地跑进堂屋,见他姐微微笑着坐在那儿,一下子就委屈地红了眼眶子。

李欣见他这样顿时一愣,心下忽然明白过来了什么,还是微笑着对他招手说:“铭儿,来让姐看看。”

李铭慢吞吞挨了过去,坐到李欣身边。叫了声“姐”后便一言不发。

刘氏引着顾先生进来,请他上座。顾先生见过李家好些人,对李欣却是不熟悉的,刘氏少不得要跟顾先生介绍一番。

李家的事儿顾先生也知道地清清楚楚,一来是他喜欢李铭这个学子,所以对他的家庭情况也更加关心些;二来学堂里的娃子们还是会嚼舌根子的,李铭他姐的事儿被人说叨也传进他耳朵里去过。现在见到李欣倒是让他有些惊讶。

上一篇: 滥情妖妃 下一篇: 论一妻多夫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