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良跃农门(423)+番外

作者: 浮波其上 阅读记录

再加上宋氏说话的声气、语调,李欣隐隐觉得宋氏说不准是从大户人家出来的。

她身上没有乡间妇人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粗鄙。

又闲谈了一会儿,冯大娘才忽然想到似的问李欣道:“大侄女儿。你说你跟你当家的来下河村是有事儿。事儿办好了?”

“没呢。”李欣笑了下道:“事儿办不成。”

关文说道:“春日来了,山花遍开,我们想养了蜜蜂采蜜,做蜂蜜的营生。不过有这想法却找不到懂这个的人。所以就商量着来下河村问问看有没有养蜂人。东边儿倒是有养蜂人养蜂,可我们益州府几乎没怎么听说过。”

“其实也就是来试试运气。”李欣无奈道:“现在也就是白跑一趟了。”

冯大娘便安慰李欣说:“还是老老实实把地种着,老话不一直说的吗,民以食为天。任何事情都要排在吃饭问题后边儿。”

关文笑了声道:“大娘这个比喻恰当。”

正说着。屋中的人都听到了一阵嘈杂声。冯枝枝探头出屋一看,忙回头道:“爹他们回来了!”

关文便到了前边,等冯家父子三个进来了才跟他们打招呼道:“冯三叔回来了?”

冯德发他爹排在中间,行三,人称冯三。冯三听到陌生男人叫他赶紧抬眼望过去,关文道:“我是荷花村儿的关文。”

“荷花村……”冯三嘀咕了一句,冯德发则一下子抬了头,看眼睛都似是瞪大了一些。

“哎哟!”冯三猛地拍了下腿根子,道:“是荷花村的关家……跟我家小二说亲的那个?”

关文顿时尴尬——这亲事不是告吹了吗?

宋氏插嘴说道:“公爹,今日关家大哥和关家嫂子是来下河村办事儿,顺便来看看我们的。”

冯三顿时愣了一下,然后忙不迭地道:“上门是客,上门是客,大侄子你们里边儿坐,里边儿坐,我去拾掇拾掇来。”

冯三忙进自己屋去打整了,还不待关文说让他不要麻烦,他和自己媳妇儿马上就要告辞走的。冯三这一走,他还真不好跟李欣一起离开了。

冯德发的大哥冯德辉对他们笑道:“关大哥,大嫂子,你们不要见怪,我爹做事情便是这样风风火火的。”

关文自然说不怪罪,冯德辉和冯德发请了关文又进屋,男人坐了一边,女人坐了一边。

等冯三出来了,关文便想跟冯家人提出告辞了。

然而冯三回屋一趟却是换了套崭新干净的衣裳,一下子衬得他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他笑望着关文道:“见客总要穿好些……”

关文也笑道:“冯三叔穿什么都行。”

冯三便乐呵呵地坐到了他们中间,望着关文道:“我这套衣裳,不是重大场合我还真不穿,一年到头也穿不了几次。”

冯大娘在一边笑道:“你三叔就是这个脾气,宝贝他那件衣裳得很,怎么都不肯拿出来随便穿。”

冯三讪笑了两声,冯德辉问道:“关大哥难得来一次,今晚就留在家里歇一宿吧。”

“对对,”冯大娘也帮腔道:“你们带了鸡蛋和鸡来,要是你们一口都没吃到,我们这主人家做得不厚道。”

李欣忙道:“大娘,说了我们回去还有事儿的,您心意我们心领了。”

冯三听关文和李欣不留宿,也是稍稍讶异,道:“这回去怕是天儿也要黑了。”

“没事儿,找得着路的。”关文道:“况且现在天也没暗得那么早。”

冯德发一直没怎么开口说话,头垂地很低,等到这边他爹和大哥说完了。他才忽然抬起头道:“关大哥,关大嫂,听说关家妹子是在镇上安和堂做女大夫的,这……是不是真事儿?”

李欣一讶。猜想冯德发是怎么知道的……转念一想关家虽然在下河村没有什么熟悉认识的人。可不代表荷花村别的人没有。阿秀做女大夫的事儿在荷花村算是众所周知,说不准谁跟下河村的某个人沾亲带故,随便说说,下河村这边的人也就知道了。冯家应该更加注意关家的消息,冯德发自己打听得到也在常理之中。

关文笑着道:“这也是机缘巧合。”

李欣也道:“不过阿秀现在还不能称为是女大夫。她现在也就是个学徒。还在跟着老大夫学医术,要想成为女大夫还得她更加努力才行,得通过朝廷的考核。”

冯大娘微微一惊,说:“女娃子能学点儿本事就不错了。还要通过朝廷……”

冯三也是砸吧砸吧嘴说:“这女娃子厉害啊!”

说着便叹了声道:“可惜了,要不是德辉德发他们阿嬷恰巧在这点儿上成仙去了,说不准咱们两家还真能成亲家。谁家能娶到那么厉害的姑娘,当真是祖坟冒青烟啊!”

听人夸自己妹子关文心中自然也高兴。嘴上却还是谦虚着,笑着回道:“她还差得远,三叔,大娘,你们就别夸她了。”

冯三和冯大娘又赞叹可惜了两句,冯德发却又出了声道:“我好像见过关家妹子了。”

李欣一惊,关文也是微微一讶。冯德发说道:“去镇上给大嫂抓药的时候,在安和堂听到有人喊关家妹子的名字,然后关家妹子应了声忙慌慌地出来,那会儿好像是个腿折了的婶子,一直叫着痛,一个老大夫忙活着治她腿,关家妹子便在一边不时递东西什么的,来来回回地跑。”

说着还仔细想了想,道:“关家妹子是不是……个头有些高挑,额头骨那块微微有些突出来,耳朵……耳朵下边脸上有一颗痣?”

李欣愣了下,要说个头高,额头骨突倒是真的,可耳朵下边儿……她还真没注意过。

上一篇: 滥情妖妃 下一篇: 论一妻多夫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