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良跃农门(963)+番外

作者: 浮波其上 阅读记录

门边儿关氏正在送一些宾客离开,见到阿秀和李欣忙道:“你们这会儿可不慌着走啊,再帮帮姑的忙。”

李欣笑答了一声,关氏就在门边跟她聊起来。

先说了说红穗带来的嫁妆。

“……昨儿抬妆礼。有四个大箱子,送嫁妆的婆子说,大部分都是沈府那边儿的主子给的,还有些是你表弟媳自己攒的和她府里交好的人送的添妆,分量倒是足足的。抬嫁妆的担子都被压扁了呢。”

关氏笑得合不拢嘴,李欣也不好这个时候煞风景,跟关氏说那嫁妆是红穗自个儿的,可不是赵家的钱财。

关氏又拉了李欣跟她说小儿子赵昌生的亲事儿:“……问了昌生了,他脸红着说好,照我看啊,怕是上一次在你家,碰巧遇上冯家人那次,他就看上那姑娘了!”

李欣讶异了下。仔细想想好像当时赵昌生看到枝枝的确有些害羞来着。

“那敢情好啊,昌生表弟这也算是自己看上的媳妇儿。”

李欣笑应了一声,关氏连连点头:“可不是吗,我一跟他提了是谁家的姑娘,他本来开始一口回绝说不娶媳妇儿的,听了我说的姑娘以后。还结结巴巴地确定了好几遍,然后跟我说,‘一切由娘做主’。哎哟,当时可把我给乐得呀!”

阿秀在一边听着也笑了起来。

关氏拉了李欣的手轻拍,说:“这门婚事儿倒是多亏着有你,媒婆回来跟我说,看了那姑娘的言行举止,是个不错的,说我这媳妇儿挑得好呢!”

李欣暗忖,媒婆自然是说这些话的,好多要几个赏钱。

应和着说了两句冯枝枝的好话,关氏和李欣、阿秀往门里边儿去。

闹哄哄的人差不多走光了,李欣等人帮着关氏收拾残局,天边已经有些黑了。

关文等人跟关氏和赵光明告辞,赵光明连声说谢谢他们来帮忙。李欣按照阿秀说的地方拿了装药的包袱出来,站在了关文身边儿,道:“姑,那我们就先走了。”

“哎,明儿早上记得来。”关氏嘱咐一声,李欣有些犹豫,她想今晚就回家去的。

关氏说:“新妇进门,还是得认认亲戚。这会儿天也晚了,你们在镇上歇一夜,明儿再回去也没啥的。”

关文点点头道:“那就听姑的。”

关全两口子在镇上有地方屋子住,关文也有铺子,就是关武两口子没有。新房那边儿也不方便留宿,兄弟三人商量了一下,还是决定让关武跟着关全去他那边儿住一晚。

胡月英这会儿就挺了挺胸,有些得意。

在这镇上,关老二一家可没有屋子!

杏儿看胡月英那样心里不得劲,在一边说道:“还是不去麻烦四弟了,找家客栈住一晚也好,也不差这点儿钱。”

胡月英脸上的得意便僵在了脸上。

关武一向是听杏儿的话的,闻言便道:“住客栈也不错。”

关全皱了皱眉:“二哥,何必去花那个冤枉钱。”说着便看向关文。

关文也蹙了眉,以眼神示意李欣。

李欣顿了顿,说:“的确没必要去花这个这个钱,也不过是住一晚上罢了。”

李欣看向杏儿,对她微微摇了摇头。

正好怀里的小耿儿哭闹起来,杏儿忙哄着他,关全说:“二哥,就别去客栈了,在家里做什么都方便些。”

关武见小康也打了哈欠,显是今天玩疯了如今也累了,便点了点头道:“那就麻烦四弟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百六十二章 不对付

第二日清早,关武一家四口和关全一家两人都在关记皮货铺子门前等着了。

关文和李欣带着扬儿出来瞧见他们都到了,笑道:“先进来吃饭吧,这会儿天还蒙蒙亮,吃完了去刚好。”

杏儿抿唇点了下头,抱着小耿儿进来,让小康和扬儿自去玩儿去。

李欣接过小耿儿,见小耿儿如今熟睡着,笑道:“倒是累你不能多睡会儿。”

杏儿便摇了摇头,说:“灶间在哪儿?我去做早饭。”

“不用忙,一会儿就好了。”李欣笑拉住她,又跟胡月英打招呼,让她过来坐。

胡月英别别扭扭地坐在了一边儿,正眼也不往杏儿和李欣这边儿望。

李欣愣了一下,借口去端早饭,对杏儿道:“小耿儿还睡着,我去把他放到床上去,不然一直抱着胳膊受不了。”

杏儿点了点头,跟在李欣身后去。

到了屋里,李欣径自走到床边去把小耿儿搁上去,杏儿关了门,走到李欣身边。

李欣叹道:“你俩昨天闹矛盾了?走前就见你们神情不大对。”

杏儿叹了口气,好歹是自己妯娌,也不好背后论人是非,不然要是被胡月英知道了,恐怕还会哭诉。

杏儿便摇了摇头:“没事儿,吃了饭赶紧去姑家去让新妇认了人,然后咱们就回村里去。”顿了顿又加了句:“还是村里过得自在些。”

她不说,李欣也不好问,倒也知道胡月英那性子是有些小肚鸡肠的。说话夹枪带棒,杏儿自然是不会舒服。

便点了头,两人从屋里出来打算去灶间端了早饭来。

刚出来就见胡月英站在门边儿不远处,倚着门框就这么望过来。

见到两人出来。胡月英嘲讽地说道:“大嫂二嫂这是做什么呢,大白天儿的关着门说悄悄话不成?”

李欣皱了下眉,杏儿抢话道:“怎么。没叫上你你心里边儿不舒服?那可真对不住,我跟大嫂关系好,日日见面说话聊天儿的,不比你这镇上人,每日忙活着挣钱,比咱们要高贵到哪儿去了。”

上一篇: 滥情妖妃 下一篇: 论一妻多夫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