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名门贵胄(246)

虽然翰林院是入内阁的必经之路,大楚的多任宰相都是翰林院出身,但一般的情况都是先外放,在地方上历练,再入六部九寺,随后才能成为翰林学士,入内阁。像张子善这样的从七品典籍,如果混得不好,很有可能一辈子留在翰林院编史写传。

如果张子善真的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是宋维善晚年收的关门弟子,那么宋维善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宋舞霞不明白,不过她不得不承认,这十年来,张子善的官路走得很顺。

宋维善在宗正16年就过世了。他在没有老师提携,没有家族撑腰的情况下,自从七品升到了从四品的翰林侍讲学士。在四品实职官员中,年仅二十七岁的他已经是最年轻的了。

宋舞霞看着张子善匆匆而行的背影,又望了一眼早已关上的侧门,问:“那确实是张大人,你可知道这是哪家的府邸?”瞧他鬼鬼祟祟的举止,她都怀疑他刚刚是不是去偷会情人了,在法定上班时间。

林妈妈往前后看了看,不确定地回答:“应该是刑部尚书的宅院,不过那道门是下人们进出……”

“刑部尚书?”宋舞霞激动了,急急吩咐车夫:“快,追上前面那个人!”

待马儿的叫声引得张子善回头。目光锁定在她身上,宋舞霞再次为自己的冲动而后悔。她奉了太后的旨意,本该在昌平王府闭门思过。如果有心人在太后面前给她上眼药,这事可大可小。

张子善看到宋舞霞十分的惊讶,转身向马车走来,低头行礼,唤了一声“宋小姐”。

宋舞霞在马车内回了礼,却一时词穷。她总不能直接问人家:你刚刚从刑部尚书家里出来,有没有听说胡三的案子?

偷偷瞥见她的困窘,张子善率先解释:“尚书大人偶感不适,所以在下前来探望。”

明日就要三堂会审了,今日主审官却病了;堂堂四品大员探望同僚居然走的是下人们进出的侧门。宋舞霞并不相信他的解释,可他们毕竟不熟,她不好意思问人家的隐私,可问了胡三,她只得避重就轻地说:“听说尚书大人明日还要审案,不知他身体可有好些了?”

张子善深深看了她一眼,又看了一眼车夫与林妈妈,这才说道:“这巷子太过僻静,不知宋小姐是否有时间随在下去茶馆稍坐片刻。”

宋舞霞看看四周,除了他们四人。连个鬼影都没。再看街道,青石砖平坦而光滑,马车为什么会颠簸?她对林妈**疑心更重了。不过张子善的邀请也是十分的唐突,她有些犹豫。

“宋小姐可是要去陆家的别院?不如让这位妈妈请了陆公子去茶馆,如此也省得宋小姐走那么远的路。”张子善再次提议,看起来他只想与宋舞霞单独谈谈。

想到自己出一次王府不容易,如果能去酒楼查知胡三打架的真相就更好了。再说陆家的别院说不定有皇家的内应看守着,她这样贸然前去,将来可就是一个把柄。

基于这些原因,宋舞霞主动提出想去**酒楼。张子善与林妈妈听到酒楼的名字都愣了一下,林妈妈随即高兴地应了,说那家酒楼有雅间,十分的清幽。

因为宋舞霞正穿着丫鬟的衣服,所以她索性大大方方地跟着张子善走进了酒楼。听到酒楼的跑堂谄媚地说:“张大人来得真巧,最近这间屋子可抢手得很。”,宋舞霞奇怪地看了跑堂一眼。

待小二倒了茶,离开了房间,张子善急忙请立在一旁的宋舞霞坐下,解释道:“我刚才坐的位置就是宋允琪公子当日坐的。”说完他走到了正对座位的窗户前,打开了一半,指着街对面说:“前些日子,街对面的茶楼经常会坐着一位娇俏的姑娘,只可惜自宋大人的公子受伤后,那位姑娘也不知所踪了。”

“张大人的意思是?”宋舞霞望着对面茶楼紧闭的窗户。

张子善不答反问:“宋小姐今日出府,是否为了令义兄的官司?”

“是。”宋舞霞点头,焦急地问:“张大人是否知道那位姑娘姓甚名谁,家住哪里?”

“在下问过茶楼的人,没人知道那位姑娘是谁,而那间雅间。早已被人包下,银子一直付到了这个月的月底。”

“那小二之前的话又是什么意思?”

“我想,不止我们想知道当日发生了什么,恐怕还有其他人与我们有相同的想法。”

宋舞霞有些懊恼自己没有早些想到来酒楼找真相。她看着张子善关上窗户走回桌子前,不解地问:“张大人,你为什么要帮我?”

“小姐误会了。老师的事就是在下的事,我做的事并非为了小姐。”不同于在碧琰山庄时的激动,张子善说话的语气带着淡淡的疏离。见宋舞霞直直看着自己,他不好意思地转过头,望着架子上的花盆,低声说:“请宋小姐放心,明天的三堂会审,胡公子一定能平安离开……”

“此话当真?”

“虽无十成的把握,也有八成。”随后张子善把自己从刑部尚书那里打听来的画外音说了,还把宫中正拟旨,准备追封宋家庶长女的事也告诉了她。

虽然猜不透皇帝的意图,但可以确定的,既然要追封宋墨黛,也就表示可能会坐实了胡三的身份。张子善没有骗她的必要,而且整件事明天就会揭晓,也没有骗她的必要,此刻,宋舞霞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大石。起身对张子善行礼,真挚地说:“多谢张大人……”

“小姐不必多礼。”张子善急忙扶起她,小二却在这时候上菜了。

感受到小二诧异的目光,宋舞霞急忙退到了一旁,眼观鼻鼻观心,恭顺地站着。待到房门再次被关上,张子善急忙道歉,客气地请宋舞霞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