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名门贵胄(326)

“只是打发时间而已。”宋舞霞一边回答,一边请她坐下,丫鬟已经送上了茶水。

苏四娘借着喝茶的动作打量了宋舞霞一眼,指了指丫鬟手中的食盒,状似关心地说:“听说屏儿身体不适,午饭都没有吃,所以我让人准备了些点心。”

宋舞霞不置可否的点点头,看着苏四娘吩咐丫鬟把食盒送去宋绣屏的屋子,这才明白了何谓“没有胃口”。

平时一般都是宋绣屏与她,还有双胞胎一起吃饭。昨日,宋绣屏借着试衣服,与苏四娘一起吃的饭,今日一早,她又说没有胃口,并没出现在早餐的桌子上,午饭也是同样。宋舞霞虽吩咐丫鬟送了饭食过去,但因为不想管她的事,也就没有细问。如今苏四娘第一次带来了食盒,她岂有不明白的道理。

既然她怕我下毒害她,何必让她过着心惊胆战的日子呢这般想着,宋舞霞笑着对苏四娘说:“大嫂如此关心绣屏,想来是舍不得她终有一天会离府吧我也不想做那不识趣又惹人厌的,不如以后就让她和大嫂一起用膳吧如果她喜欢清静,又不嫌麻烦的话,可以搬回原来住的地方。”

听了这话,苏四娘表情一窒,略带尴尬地说:“我也是听她的丫鬟说她不舒服,我那又正好有点心,所以顺道带了点过来,主要是来看看要不要请大夫,或者传太医诊脉。”

宋舞霞知道,她这是在撇清关系。对宋绣屏的事,她一点兴趣都没有,敷衍地说:“是啊,如今天气燥热,确实应该小心些才是。”

“是啊”苏四娘点头,两人一时无话,气氛正有些僵,幸好送食盒的丫鬟回来了,对着主子耳语了两句。

虽然宋舞霞一直在学习如何用笑容掩盖自己的真实情绪,可宋绣屏的言行让她忍不住扯了扯嘴角,笑容中带了几分讥讽。苏四娘见了,示意丫鬟退出去,为难地说:“清儿,绣屏虽然唤我一声‘母亲’,但我毕竟只是继母,有些事也只能随着她的意思,否则传出什么话,将来难做的是我的泽儿。”

这话让宋舞霞微微侧目。难道进宫不是苏四娘唆使的?她揣测着,无法从对方的脸上得到答案,只能点点头,笑着说:“嫂嫂,我明白的,大家都有自己的难处。”

“你明白就好。”苏四娘也点点头,转而问道:“对了,昨日堂嫂找你,可是有什么事?都怪我忙着让绣娘修改绣屏的衣裳,也不能陪着你们。”

“堂嫂只是来谢谢我送的梅子汤,顺带问我住得惯不惯,后来又说了说白茶的典故……”

“白茶?”苏四娘的眼中带着明显的不屑,讥讽道:“她自诩为读书人,为人最是清高,她若是说了什么,你可千万别往心里去。”

第一卷 碧琰山庄 第227章 故人相见

第227章 故人相见

这话是什么意思?试探还是挑拨离间?宋舞霞暗自腹诽,对着苏四娘微微一笑,轻轻摇头,“大嫂,堂嫂真的没说什么。”她说得言辞恳切,不经意间加重了“真的”两字的读音,不由得让多疑之人浮想联翩。

苏四娘冷哼一声,“我知道,她也不过就是说她姜家有多清贵,出了多少进士,而我苏家……”她突然停住了,转而道:“七月初六贵妃娘娘就会派人接绣屏入宫,也没几天时间了,就让她在秋水阁住着吧。”

宋舞霞点点头,心中有些失望。宋绣屏入不入宫与她无关,她只想知道宋修文为什么会娶苏四娘,为什么偏偏是他得到郡王之位。可惜苏四娘话到一半就不说,她忍不住试探:“大嫂,我听说您的娘家在徐州是数一数二的大家族……”

“那是自然。从曾曾祖父开始,我们就被皇上封为徐州牧。当时的徐州牧看不比如今的……”她再次停住了,摇了摇头,“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不说也罢。”她转头看了看门外,站起了身,“好了,我也不打扰你看书了。”说完便告辞了。

宋舞霞不解,苏四娘一副很想炫耀的模样,可最终却什么都没说。难道有人阻止她说这些?答案不得而知。

第二天下午,钱夫人如约而至。她还是和柳县时一样,裙摆挂着玉坠子,头上插着玉簪子。按照以往的习惯,宋舞霞想去二门迎接的,不过赵嬷嬷一句“不合规矩”,她只能在屋子里等着。直到丫鬟领着钱夫人进了秋水阁,她才按着赵嬷嬷的指示,作势往外迎了两步。

钱夫人见她快跨出屋子了,急忙上前,恭敬地行礼。

“夫人无须多礼。“宋舞霞虚扶了一下。

“郡主”钱夫人诚惶诚恐,低头再次屈膝福身,“郡主恕罪,在柳县时……”

“当日在柳县,若不是夫人多番照应……”

听宋舞霞说“多番照应”,钱夫人连称不敢,欲再行礼,被拦住了。

“我是真心感激夫人。我们相识在我危难之时,也算患难之交,那时连我都不知道自己是谁,夫人又怎会知道?”宋舞霞一边说,一边轻扶着她。

“这……”钱夫人用眼角的余光偷偷看了宋舞霞一眼,见她神情恳切,这才说道:“郡主,妾身闺名奕佳,如若郡主不弃……”

“那我以后就直呼夫人闺名了。”宋舞霞笑着应了,携钱夫人坐下。

按照宋舞霞的本意,她想唤一声“奕佳姐姐”,毕竟钱夫人年长,同时也表示她并没因自己身份的变化而改变两人的关系,事实上,她确实感激钱夫人在危急时刻偷偷送信给她。但赵嬷嬷告诉她,如今她是郡主,而钱夫人不过七品县令的老婆,严格意义上连“夫人”都称不上。尊卑不分并不是宽厚的表现,也不一定能因此笼络人心,甚至反而会招人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