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母的“语重心长”听在丁文长耳中格外刺耳。若不是他知道宋舞霞的脾气,若不是他亲眼看到她是如何抗拒皇帝,害怕皇帝,也许这番话真的会在他心中留下疙瘩。他重重咳了一声,说道:“母亲,您这些话若是让其他人听到,可是能治你的罪的,再说——”他咽下了为宋舞霞辩白的话。若是让别人知道他们经常见面,又是一桩闲话。他扫了一眼身后的几个弟弟,重申了一遍:“孝和郡主是温亲王府嫡女,又是皇上封的郡主,若是让别人听到什么闲话,惹出了事,我可没办法疏通。”
丁母瞧了他一眼,冷冷一笑,低声嘀咕了一句:“不过是陆家退婚的便宜郡主罢了。”
碍于百善孝为先,丁文长只当没听到这句说,转而说道:“过完年,京城肯定有事发生,城外又有那么多江南来的流民,反正天津那边的事我已经安排妥当了,如果母亲与几个侄儿愿意去的话,过完年我就会安排,如果不愿意,那就继续留在京城。只是到时万一发生什么事,不要埋怨我顾此失彼。”
他的话音刚落,丁母接口道:“我是肯定不走的,至于他们,你想办法把他们和他们的老婆孩子一起送走吧”
“母亲,不是我不想,而是不能。”
“能不能不是靠你说的,反正你是家里的长子,照顾他们是你的职责,无论如何你都要做到。”丁母强硬地下了命令,想了想又问:“对了,轩儿怎么办?既然他是宋家的外孙,我想他留在京城应该没事吧?到时我一个人在京城,闲得无聊,有他陪我,正好可以做个伴。”
丁文长只是敷衍了母亲几句,没有正面回应。有时候他真不知道母亲是怎么想的。她命令他把其他人都送去安全的地方,却偏偏要留下长子嫡孙。不过关于丁立轩是走还是留,他还要听听宋舞霞的想法,省得他如果自说自话把孩子送走,她在他前面哭个不停。
再次叮咛几个弟弟不可在外面乱说话,他就去了铺子。以往,他的午饭一向独自在铺子里解决。今天因为丁立轩已经放学,所以就去铺子找了他。父子俩在铺子里吃了饭,丁立轩磨着丁文长,要他带他去怡景山庄探望宋舞霞,说是担心姨妈一直哭,一直哭,哭肿了眼睛。
丁文长虽然与儿子有同样的想法,但最终并没有带着他一起,而是独自去了山庄。他担心,她一想到要把儿子送走,就会哭一回,一整天哭下来,说不定屋子都淹了。
傍晚,当他到达怡景山庄时,宋舞霞正在书房看书。看到他又冒着风雪来了,她有些惊讶,急问:“是不是又发生了什么事?”
虽然要不要把丁立轩送去安全的地方可以在年后再决定,但丁文长实在想不出其他借口,只能顺口说:“我只是来问你,你考虑得如何了。”
宋舞霞愣了一下,黯然地说:“你是说轩儿?虽然丁楚和翠羽能不能去开医馆还是未知之数,但如果可以的话,能否让轩儿跟着他们?”
“你觉得天津不安全?”
“不是,你别误会,我并不是觉得你的安排不妥当。”宋舞霞急急解释,续而又情绪低落地说:“我只是想以防万一。万一我们将来出了事,他跟着他们,也能学得一技之长,再说丁楚和翠羽都是善良忠厚的人,一定会好好对待轩儿。”
听她说得像交待遗言,丁文长的心一下子软了,上前搂住她的肩膀说:“放心,虽然你暂时离不了京城,但如果真的有事,我一定会安排你离开。到时轩儿有你照顾就行了。”
第一卷 碧琰山庄 第356章 心照不宣
第356章 心照不宣
一听丁文长的话,宋舞霞重重推了他一下,高声问:“什么叫有我照顾就行了?”
虽然并不痛,但丁文长还是捂住胸口,一副受伤的模样,哀怨地说:“明明我只是顺着你的话往下而已。”
宋舞霞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下手重了,又拉不下脸问他是不是受伤了,只能恼怒地瞪着他,许久才说:“我刚才说的只是最坏的打算。”她抿了抿嘴唇,不自觉提高了音量:“你听清楚了,我虽然想让轩儿跟着丁楚和翠羽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我们才是他的父母,小孩子只有在父母身边,才能健康幸福的长大……反正,不管多艰难,就算只是为了他,我们也决不能放弃,哪怕,哪怕……”
“我明白你的意思。”丁文长叹了一口气。见她情绪低落,勉强笑了笑,说道:“你现在说我们都要在他身旁,陪着他长大,可之前呢?有人口口声声要把他抢走……”
“丁文长,你过来就是为了找我翻旧账的?”宋舞霞恼怒地瞪了他一眼。见他穿着伙计的衣服,身上还有不少补丁,头发也是乱糟糟的,一副庄稼汉的模样,忍不住“扑哧”一笑,说道:“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刚刚种田回来。”
“如果我种田回来,你是不是应该先给我递杯茶,再把热饭、热茶端上来?”
他的话音刚落,绿桑在门外婉转地问宋舞霞晚饭摆在哪里,摆几人份的。宋舞霞也没多想,吩咐她准备两副碗筷,就摆在书房吃,随后还开玩笑说:“喏,你要的饭菜来了。”
“那茶呢?”
“茶?”宋舞霞本想说:你不会自己倒啊,可想着外面又是风,又是雪的,顺手拿起茶壶给他倒了一杯,递至他面前,语气不善地说:“茶”
就着她的手,丁文长握住了茶杯,手指紧贴着她的,就是不把茶杯接过去。
“喂,你到底喝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