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名门贵胄(555)

宋修文见状,打着圆场,解释道:“叔父,昨晚皇上只是在书房与我说话……”

“你对我说有什么用?”宋维德反问,阴沉着脸说:“如今之计,只能快刀斩乱麻。即便明知太后、皇上不会信,还是要去向他们解释,一切都与清儿无关。后天大朝,我在朝会上奏请皇上减免江南的赋税,引开大家的注意力。至于百姓围堵城门的事,我们不好插手,你偷偷找丁文长处理。严格说起来,赠药施粥都是他做,若不是他借着清儿的名义多管闲事,那些流民见天气寒冷,恐怕早已回乡了。”

“那关于芽神之事……”宋修文小心地请示宋维德。

宋维德沉吟片刻,问宋舞霞:“清儿,此事到底是否与你有关?”

宋舞霞不能告诉他们,她曾偷偷与丁文长离京,甚至还在外过夜,只能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宋维德与宋修文一看宋舞霞的表情就知道她说谎。两人对视一眼,宋维德问道:“清儿,你不是说,自你们离开京城,你就一直住在胡三的碧琰山庄吗?你是怎么懂得种田之法的?”

“只是听当地的农妇说的。”

“清儿,你到底还有多少事瞒着我们?”宋维德的声音高了不少,显然并不相信宋舞霞的说辞。

自宋舞霞听到翠羽的汇报,她的心情就十分烦躁,当下宋维德与宋修文的话又让她觉得自己已然成了众矢之的。她很想告诉所有人,她已然不是原来的她,她根本无法应付当下的形势。可惜,理智告诉她,她不能这么做。不知不觉中,眼泪涌上了她的眼眶。

宋修文见她快哭了,对着宋维德求情:“叔父,清儿刚从宫里回来,肯定很累了,不如让她先回去休息。至于芽神的事,我们慢慢再商议。”

宋维德虽没点头,也没说出反对的话。宋舞霞顺着他们的意,起身告辞。刚走出门口,就听宋维德问宋修文:“我听说,昨晚皇上在你这里逗留了一个多时辰,果真是与你商量事情吗?”

宋舞霞没有听到宋修文的回答。她顿了一下,只听宋维德又说:“皇上有什么重要的事要与你深夜商谈?或者,你只是在帮别人隐瞒?”

宋修文没有正面回答宋维德,模棱两可地说:“叔父,您也知道皇上的话是违逆不得的,而且,他对清儿的心思,恐怕……”

宋舞霞很想进门澄清,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回到秋水阁,她制止了迎面而来,似乎有话对她说的翠羽,气呼呼地推开了房门。房间内,丁文长正背对窗户而立,面色凝重。

“你怎么能把事情闹这么大”

两人见到对方,同时开口,不约而同的责备对方,随后讶然地对视。三秒钟后,宋舞霞急忙关上了房门,问道:“开医馆的事,不是你说出去的?”

“当然不是我……这么说来,也不是你?”丁文长脸上的担忧之色更重了。

第一卷 碧琰山庄 第369章 认人

第369章 认人

每年,丁家在各地的商号虽然都会向当地府衙捐赠不少的银子,但他绝不会以自家的名义救助百姓。不是他不不愿意,而是他知道自己不能那么做。这次京城涌入不少难民,他本不想插手的,但因为与宋舞霞赌一口气,他在冲动之下出钱又出力。

随着天气转冷,他早已后悔当初的决定,但骑虎难下,他无法在此时收手。之前他也曾多次暗示过开封府的官员,告诉他们,他愿意继续出银子,但明面上由他们接手。这种无需花力气便能攒政绩的事,理论上没人会拒绝,结果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因为之后接二连三发生了不少事情,他无暇顾及救助难民的事,只能把一切交给了可信的人打理,并且再三告诫他们,处理任何事都要十分低调,在人前也不可提起宋舞霞和他。

因宋舞霞要求他别插手元宵灯会的事,所以从早上开始,他就一直在追查刺客,以及寻找妥当的人保护宋舞霞和他们的儿子。中午过后,他得知官差抓到了嫌犯,正想去探一个究竟,就有人告诉他,城门被难民们团团围住了。

一开始他还以为是自己的人办事不力,难民们断了粮,开始闹事,怎么都没猜到他们居然是为了宋舞霞。

刻不容缓,他匆忙赶去南城门,就见守城的官兵正奋力顶住大门,而城门外一片喧闹,就像是军队在攻打城池一般。得知此事已报知开封府,而一旦难民冲进城,事情就再难收拾,他立即赶去了城南的侧门,从那里绕到了南城门外。

城门口,他才刚抵达,就有人叫了一声:“郡主的夫婿来了。”紧接着他就被团团围住。大叫七嘴八舌问着他宋舞霞的情况。

本来丁文长并没猜测事情是宋舞霞搞出来,他的第一反应是有人趁机想对付宋家。可渐渐的,他发现,大家一旦得知宋舞霞没受伤,说的最多的居然是要求宋舞霞主理开医馆及举办元宵灯会的事。就这一点,他不由得怀疑宋舞霞是幕后指使人,因此才匆匆赶来昌平王府,混进了秋水阁。

如今听到宋舞霞的话,他恍然发现自己猜错了。再想想,有关医馆与元宵灯会的事,知道的人并不多,他愈加担心,对着宋舞霞问道:“你今日进宫,情形如何?”

“我刚到太后宫中,贵妃娘娘就来了,我只能去了怡景山庄。”她如是答道。本来她想对丁文长说长公主的奇怪表现,可转念想想,又觉得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便咽了下去,紧接着问道:“既然不是你,也不是我,到底是谁在背后煽动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