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老太爷的三子各生三子,都平安长大。这一次来的是四子和五子,因为三子夫妻在战争爆发时。恰巧被两位年纪大儿子接过去帮手家事。只有最小儿子留在家里。这一次就跟着过来了。而四子和五子两家人也一路跟了过来。别的人,就是半路上遇见的人,当中有一户就是三老爷长子媳妇的娘家人。而另外几户人家。也是几位媳妇的娘家人。闻春意赶紧记下来,听上去只有钟池用妻子的娘家人没有遇上一样。
闻春意有些担心的问:“嫂嫂,你的娘家人在哪里?”钟池用妻子轻叹息一声说:“我们走时,我娘家人说去我兄长那一边去。如今安稳下来后。十八,明日能不能帮着我送一封平安信出去。”闻春意自是答应下来。要她明日早起写下来,她让官差帮着赶紧发出去。两人迷糊着说着话睡下去,第二日早晨,家里有这么多的人。闻春意比平时醒得早。她醒来后,把两个孩子安置妥当后,瞧着睡着时。都眉头皱着的钟池用妻子,在心里轻叹一声。
闻春意出了房门。瞧到院子里活动着叔老太爷,她轻步过去低声说:“叔祖父,早。”叔老太爷瞧着她笑了笑,说:“昨日,我们商量过了,我呢,难得遇见认识的小子,就和你四叔四婶夫妻住过去,有他们两人在我身边,你就不用麻烦了。还有,我们身上带了银两,这不知要住多长的日子,生计就不能让你们负担起来。”叔老太爷瞧着也是一言堂的人物,闻春意笑着点头说:“叔祖父,我听你的,只是有事你还是要说一声。”
叔老太爷和闻春意行到院子门处,他开口笑着说:“他们说你有一个旧院子,里面样样齐全,以前用来放货,现在准备用来做批量生意,对吗?”闻春意笑着点了头,说:“原本以为池春要外任他地,就把店铺转让出去。后来他只是调到上面任用,而安城又太远,孩子太小,再说我们在池南小城,他回家也近一些,但是答应好的事情,只能继续行事。再说,我们人手也不足,不如就做这样大量的生意。”
叔老太爷打量闻春意几眼,说:“池春眼光不错,你比一般女子担得起事情。我们这么一大家人拖儿带女,你也敢直接答应接受下来。”闻春意瞧着叔老太爷笑了起来,低声坦然的说:“叔祖父,我跟你说实话,知道你们在城外,听官爷说了人数后,我其实那时心里是打着鼓。后来在城外见到你们后,我反而心里安宁下来,已经到了这般的地步,一家不多的男人,能把老人妇人和孩子护得周全整齐,这样的家人,让人瞧着安心。”
叔老太爷瞧着闻春意直接开口说:“我们先累你几日,过后就不能再拖累你。你一个女子担不起这么一个大家来。昨日里,大家商量过了,你五叔一家人住在你的院子里。别的人,就全部去住旧院子。你那里存着货,你放心,不会有人敢动你的货。当年挑拣孙媳妇时,都仔细瞧过娘家人的品性,这一路行过来,他们的为人处事还算行,都不是那种沾小便宜的人,一路人,大家都是互相体谅才能行到池南小城来。”
有叔老太爷这么一句安稳话,闻春意的确是放下心思来。叔老太爷瞧着闻春意温婉的面容,叹息着说:“许多的事情,总能熬得过来。当年,闻府的四房,你父亲那时在安城很不打眼,又接收了府里的庶务。而你大伯父正是志气飞扬时,待你的大伯母也不是多么的好。如今听说他们夫妻感情很是不错,对吗?”闻春意笑着点了头,说:“我大伯父一直是志气飞扬的人,他多年前,就已经待大伯母相当的不错。
我上次还接到大伯母的信,说大伯父现在太忙了,有时还要在宫中值夜。、、、、、”L
ps:多谢书友:v1018投了1票粉红票,你若成风我变化雨投了1票粉红票,多谢书友们的支持!
☆、第六百一十三章 家用
早上,依旧是大家轮流着用着早餐,奶娘这时候已经赶了过来,闻春意把晨哥儿交给她后,便安心的安排起事情。她和冷若去瞧了瞧昨日拿回来的布匹,两人算了算人数,决定按每家来算,各给两匹布料,让他们各家的女人自个动手缝做衣裳。
早餐之后,叔老太爷带着四老爷夫妻跟着幕僚先生搬去他们的小院子里居住,三老爷夫妻带着别的人,就往旧院子搬移过去。五老爷一家人就留在钟宅里面。闻春意和方成家的算了算家里的存粮,往旧院子送去两大包粮食和厨房里的作料,又往幕僚先生处送去两包粮食和一些调味品。叔老太爷已经跟众人明说了,钟家的规矩,是最小的儿子成亲后,各家就分产过日子。钟池春小两口担不起这么多人的吃用,大家都带了银两出来,就各自负担起吃用。
闻春意的确也说不出那种大话,一天,她能撑下来这么多人的吃用,可要三四天,她就有些撑不下这么多人的吃用。她由着叔老太爷说话,在一旁温顺的垂着头倾听。叔老太爷早上时,跟她说过,他们这一城的人,比前面失去的两城的人,命要好太多,守城的官兵给他们足够时间收拾贵重物品。他们的身上不会没有带上银两,只是开始在路上,人多人心混乱,谁都不敢掏出来的用,只能用零碎的银子开支。
叔老太爷说完话,闻春意很是客气的跟大家说,三个院子都在近处,大家来往方便。各家开始搬家,两位幕僚过来接叔老太爷和四老爷夫妻过去居住。三老爷招呼众人跟着昨日去过旧院子的人。直接搬过去。闻春意跟三夫人说了厨房里厨具如果不够用,可以回来取着用。有什么事情,可以跟守院子的人说。冷若一大早上过来,跟闻春意说过,他们小夫妻已经搬到门房侧房居住,因三子的房间就在前院,想着货物要装在前院。就不曾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