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后宫甄嬛传同人)陵容传(198)+番外

作者: 青菜不爱萝卜 阅读记录

眉庄倒抽一口凉气,脸色大变。沉默半晌,她苍白着脸,强自镇定道:“兹事体大,我需请示家族。”我知答应征求家族意见已是眉庄的极限,不敢再逼迫,起身郑重福了一礼,道:“不论事情成不成,陵容都谢谢姐姐。”

眉庄微颤着扶起我道:“若是,我是说万一,将来不是予泽……”我断然打断她的话,道:“若非予泽,也断不能是予漓!”眉庄道:“你有把握?”我坦诚道:“不敢欺瞒姐姐,这种大事谁也没有十成把握。但是我有七成把握,不让予漓登基。”事实上,我一成把握也无,只是这个时候万不能漏了自家底气。

眉庄道:“如此,七日后我给你答复。”

不知眉庄如何与沈家沟通,七日后予泽身边多了一个唤作沈璧山的十三岁男童。自此我和贵妃、眉庄三人紧密捆绑在一处,予泽身后也稍微集结了些势力。

四月中旬,伴读之事落幕后,我老实的安静下来,不再有所动作。

乾元二十三年间后宫势力重新洗牌成功,以甄嬛为首的甄氏宠妃与昌淑妃渐有联合的趋势,相处融洽,贵妃德妃因昌淑妃揽权而彼此疏远,依着各自的生存之道各自低调避世。八月初,昌淑妃为拉拢人心,在甄昭仪的建议下,向玄凌进言请大封六宫。

八月初七,玄凌下旨贵淑贤德四妃享双倍俸禄,贵妃、淑妃、德妃协理六宫。册惠妃沈眉庄为惠宁夫人,欣妃吕盈风为欣敏夫人,昭仪甄嬛为菀妃,昭容江映月为顺妃,淑仪马诗韵为明妃,贵嫔黎氏为福淑容,贵嫔倪氏为祥修仪,贵嫔翠儿为翠修容,容华甄玉娆为熹贵嫔,容华杨梦笙为杨婕妤,小仪叶澜依为滟嫔,余容贵人荣赤芍为荣嫔。

八月十七,追赠悫妃汤静言为恭悫贤妃,淳嫔方淳意为淳悯妃,襄贵嫔曹琴默为襄穆妃。本该八月底开始的选秀因大封后宫的盛举,推延到来年三月。

因皇后式微,而翠儿在一年内连续晋封,一跃而成从二品妃,得到皇后重视。翠儿在搬出长杨宫之后,又开始频频出入昭明殿。而后宫之中,大封后宫的喜悦一直延续到二十三年的年尾,竟成了最为平静祥和的一年。

乾元二十四年的春节,宗室皇族齐聚夜宴,后妃们除身体不适的,也大都被邀请侍宴。我独自一人呆在清冷的佛堂,跪在普度众生的观音像之下,合十祈福。却不想,这样本该寂静的景春殿,突兀的闯进了一个故人。

翠修容身着宫女服侍,披着兜帽斗篷,形容鬼祟的被喜儿引进小佛堂。我阖着眼,等心经默念完一段落,方回首目视翠儿,道:“你深夜来此,所为何事?”

翠儿神色惊慌,眼瞳却亮如狼子,诡异的令人心慌,她急切而兴奋的道:“臣妾有要事禀告娘娘,还请娘娘屏蔽左右。”我不敢相信翠儿,到底留下了一个喜儿。翠儿也不在意,径自道:“臣妾几多年做小伏低,今日终教我知晓了朱宜修阴私!”她兴奋的身体微微哆嗦,语气癫狂:“皇后杀了皇后,朱宜修杀了纯元!”

作者有话要说:

嗯,解释一下予泽的两个伴读

齐武安纯粹是贵妃的政治投机,成了齐家中兴,不成继续衰败。这是赌一场,在更好和继续变差之间的赌博。

沈家,这是陵容不地道了。因为予润不是玄凌的儿子,所以当陵容提出伴读的要求时,眉庄是没有多大拒绝余地的。从私情上说,甄嬛因罪臣之后的身份,予涵就有了瑕疵,继位可能性不大。而陵容与眉庄真真十多年的生死交情了。从理性来说,陵容知道予润的身世,虽然她没有借此说话,但是眉庄只能选择支持以及竭力劝说沈家支持陵容,她心底的深处,赌不起陵容与她反目的可能。

目前,予泽的势力:慕容家的残余势力,齐家暗地里的尽力帮扶,沈家一部分助力。后宫里就是陵容、贵妃、眉庄了。

第八十六章乾元二十四年的早春,还有些料峭的寒意。前几日刚下了一场连绵的大雪,将整个京城裹进银白的世界。然而后宫却避不得寒冷,熙熙攘攘的忙碌起来。上自皇后昌淑妃贵妃德妃,下至洒扫的粗使宫人,纷纷为即将到来的选秀准备动作 。

玄凌因得了熹贵嫔,又有去年王府进献的三位贵人,今春不准备大肆扩张后宫。今年选秀的主要是为皇亲宗室中其他适龄青年挑选妻室。皇长子予漓今年已有十八,到了娶妃的年龄。平阳王玄汾更是二十有四。旁人家的男子,到了这个年岁的,孩子几乎会叫爹了,而平阳王却因太后玄凌有意无意的疏忽,至今未娶。

除却玄凌的打算,后宫众人亦是各自盘算不休。

朱家为予漓择定了朱氏嫡系女儿,现年十四岁的皇后侄女朱茜葳,以进一步紧密予漓与朱家的关系。但玄凌将选秀之事全权委托给昌淑妃、贵妃、德妃三人,皇后竟不能插手,因此新年之后皇后对贵、淑、德三妃态度亲热了许多。

昌淑妃也有谋划,整个乾元二十三年她手握掌宫大权,宫女内监们见到她比对皇后还恭敬几分,好不得意。然而今年开春之后,她也有了二十六岁的年纪,在这姹紫嫣红争春斗艳的后宫,也到了容颜衰败凋零的时候。她在晋康翁主的协助下,相中了隋国公夫人养女许怡人,准备趁主持选秀的机会,进献给玄凌,以此固宠。

还有顺妃,她膝下抚养六皇子,位分也算尊贵,然而恩宠却一直平平。江家这次从家族旁枝中,千挑万选了一名年仅十六岁青春正好的姑娘,想要送进宫来与顺妃互相帮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