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旺夫小田妻(1061)

作者:痕迹 阅读记录

叶蓁蓁听了十分心动,若是这笔筹建的银子出自衙门,那么书院也能变得名正言顺起来,虽然她的名头很响亮,但总比不上现管的衙门好。

只是她还有些顾虑。

“这会不会有些不太妥当”叶蓁蓁明媚的眼眸里盛满了忧虑:“这笔银子毕竟是属于官府的,不管是疏通河道、城墙维护、器具维修,还是道路修建等等,处处都需要用银子,现在却支出来给我建书院,恐怕会招人口舌。”

“兴文重教本是知府的职责之一,只不过女子书院稍微特殊一些罢了,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何止是特殊一些啊,这样的做法简直是离经叛道了。虽然现在不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女戒》《女训》之类的书也是有市场的,时下对女子的要求的德容言功,至于学识,是没有要求的。

女子书院若是建起来,崔维桢怕是又得遭受一些怒火和攻击了。

但是,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崔维桢早就被抨击得百毒不侵了,自然也不会在意那些可能会出现的弹劾和不和谐的言论了。

那些老头子的想法,比不上哄蓁儿开心重要。

于是他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慢慢地打消她的顾虑:“至于你说的那些花销银子,倒也不必担忧。此前各商户乡绅赞助的银子足够支撑疏通河道的花销,官府原本用在这里的预算完全可以拨到其他项目上,更别说文化广场每月都给官府创收,这也算是不少的收入了。”

说着,他眼中带上了笑意,半是调侃半是鼓励地看着她:“若是论起受拥戴程度,蓁儿你可不差,府衙中不知有多少官吏对你唯命是从呢,特别是李户书,别人叫他拨银子或许有些困难,若是蓁儿你嘛,他怕是眼睛都不带眨地给你拨去银子了。”

这样的待遇非同寻常,要知道,赵工书每日都为了银子与李户书吵得面红耳赤呢。

叶蓁蓁心里有些高兴,也有些不好意思,反复与他确认:“真的没关系吗不会让你为难吧”

“自然不会,你就放心吧。”

崔维桢蹭了蹭她的额头,说道:“目前只是初试牛刀,书院不必筹建得太大,挑一些旧宅子修缮一番就行了,花费不了太多的银钱。倒是你得费些心思,要好好考虑增设什么科目,从哪里请来女夫子……这可比花银子困难多了。”

这倒是个大问题。

叶蓁蓁那点小顾虑立马不翼而飞,被转移了注意力的她皱着眉头纠结了起来。

第1228章 纷至沓来

叶蓁蓁有的是时间慢慢筹划,崔维桢第二天就写了请示折子。

赵家一案的详情他早先就送去了密折,这次的折子是关于赵家家财的用途明细,当然,这明细中就包含了打算作为寿礼的银子和筹办女子书院的预算。

除此之外,他对女子书院的选址也有些想法,只是需要征求得圣上的同意,所以一道在折子上申请了。

这些他都没有透露给叶蓁蓁知道,等到有结果了再告知他也不迟。

结果折子还未抵京,在明州府的崔维桢就收到了他被弹劾的消息——这一次的弹劾可谓惊天动地,纷至沓来,各种名目让人看花了眼。

残害忠良、目无尊上、一手遮天、谋财害命、逼死百姓……

前些罪名他大概能猜出是什么人罗织的,大概率是洛王、平郡王和明州府个别世家权贵示意,为的是在赵家一事上宣泄不满,他已经就此事上过密折,倒也一点儿也不担心。

他在意的是最后一个——逼死百姓。难道明州府发生了什么他不知道的惨剧

崔维桢放下手中的密信,让墨砚先回去,他则去找杨同知询问此事。

杨同知照样不知,他见上司神色不虞,便猜测道:“每年都会有百姓被积雪压垮房屋,因此受伤或者冻死的都有,难道是有心人因此捏造了流言”

崔维桢的脸色愈发不好,不管是不是因此捏造的流言,治下的百姓被积雪压死都是他的失职。

于是他吩咐下去:“通知各处县令里正,查访治下百姓居住环境,特别是孤寡老人和家境贫寒者,若是有困难立即援助。上回各家捐赠的善款还有富余,动用这笔资金即可。另外,通知下去,本官要下乡查访,随行人员照旧。”

杨同知忙不迭地应着,退下安排各项事宜。

崔维桢回去后衙,把他要下乡几日的消息告知家小,崔大娘和叶蓁蓁都对他突然要下乡的消息感到意外——毕竟他早上上衙前还说了今天晚上想喝小鸡炖蘑菇汤呢。

“这天寒地冻的,外头还下着雪,你往外跑做什么快过年了,你要是冻坏了身子可怎么办”崔大娘表示担忧,表情中隐隐露出不赞同之色。

崔维桢没敢把他被弹劾的事情说出来,免得让她们跟着操心,而是解释着:“正因为天寒地冻,我作为知府才要去巡访,看看百姓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不然这个年儿子过得也不安心。”

崔大娘是知道这个道理的,只是她心疼儿子,又深知儿子的性子,实在想不出劝阻的法子,只好寄希望于儿媳妇了。

崔维桢也朝叶蓁蓁看去。

说实话,叶蓁蓁此时纠结的心情与崔大娘一模一样。崔维桢的性子他是了解的,前阵子就经常下乡,这两个月被赵家一事绊住了脚步才没怎么出去,现在有空闲了,肯定是要下去走一走的。

在这种事情上,无论她怎么撒娇卖萌都是拦不住的。

她只好按下忧虑,说道:“你去也可以,不过行李要收拾妥当,把余芷的兄长余甘松大夫也带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