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夫小田妻(163)
叶蓁蓁顿时大喜,若能上达天听,博得陛下喜爱,可比那些名家大儒赞扬有用多了。
崔维桢也没想到会有这等意外之喜,也不矜持,说道:“承蒙魏王不弃,学生不敢不从。”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既然决定入仕,就该抛弃掉所谓的清高和矜持,不然就像如今的世家一般,抱着以往的辉煌,渐渐腐朽。
魏王十分高兴,又拍了拍崔维桢的肩膀,赞道,“维桢果然有乃父风范,本王等着你春闱高中,报效朝廷之日。”
虚云禅师在旁边听了一耳朵,心中有了猜测,惊疑不定地问道,“殿下,敢问崔小友的父亲是……”
“维桢的父亲,禅师肯定听说过。”
虚云禅师是得道高僧,皇上经常召他进宫听禅,魏王对他颇为敬重,非常耐心地说道,“正是当年连中三元的崔尚书,三年前不幸染病去世,父皇失去肱股之臣,很是伤心了一阵子,至今还时不时回忆起与崔尚书君臣相得的往事呢。”
连中三元的崔尚书,大周开国以来只有一人,虚云禅师立马知道是什么人了,说起来,当初他在宫中,还与崔尚书有过一面之缘呢。
再与眼前这位少年郎对比,果然有父子相。
他忍不住叹惋,“崔尚书英年早逝,实在可惜。好在后继有人,听说崔小友是乡试解元,来年有望重振乃父威名啊。”
“说得好,父子两人俱是三元及第,实乃流传千古的佳话。”
魏王凤眸黑亮,与崔维桢说道,“维桢,春闱在即,你在学问上若有困惑之处,尽管来王府找本王。本王的成文馆有当今名家大儒,尽可解释你的疑惑。”
崔维桢并没有拒绝,微笑着拱手感谢,好一副君子端方的形象。
外人察觉不出异常,叶蓁蓁却分明感受到,他漆黑的凤眸中,分明闪烁着某种异芒,明亮得让人心悸。
第152章 荆棘满地
魏王并没有久留,很快带上崔维桢的仕女图进宫了。
今日是法会,诸事繁杂,虚云禅师作为方丈也不能空闲,方才的座谈已经是忙里偷闲了,没过多久又有僧人来请示,要他处理事情。
崔维桢见此,便与便与叶蓁蓁告辞,虚云禅师也没客气挽留,让他们有时间再来,相国寺的大门永远为他们敞开。
两人行走在幽静佛香之中,叶蓁蓁终于忍不住心中的好奇,问了出来,“维桢,魏王他与你关系很好吗”
她从未见过魏王,不知其性格如何,但她在前世见多了出身不凡的豪门贵族子弟,他们虽然表现出亲和的态度,但骨子里高人一等的矜持是改变不了的。
魏王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尊贵的身份比起前世的豪门子弟有过之无不及,可是他身上丝毫没有他们的矜贵,平易近人得过分了。
他待崔维桢,仿佛就是感情亲厚的师兄弟似的。
但是,这可能吗
崔维桢知道,叶蓁蓁在某些事情上,总有异于常人的犀利和敏锐,她能看出魏王的不对劲,他一点也不惊讶。
他并没有瞒着她的意思,与她微微道来,“当初父亲被陛下认命为太傅,替诸位皇子公主授课。因此,不仅仅是魏王,任凭哪位王爷和公主,都能和我扯上师兄弟的关系。魏王待我不薄,不过是想拉拢我罢了。”
原来如此。
不过叶蓁蓁又产生了新的疑惑,“魏王为何要拉拢你”
崔维桢的才能是有目共睹的,魏王礼贤下士,收揽人才是没错,但不必如此自降身份——对于一位亲王来说,他的态度实在是太亲和了。
“因为父亲。”
崔维桢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父亲乃陛下的肱股之臣,陛下心中还存着许多君臣情谊,日后肯定不会亏待我,魏王提前拉拢我,不仅可以收揽人才,可以在陛下面前争取印象分,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叶蓁蓁沉默下来,许久没有讲话。
她的眉宇微微蹙起,清艳的眉眼中多了几分我见犹怜的愁绪,崔维桢心尖微动,忍不住替她抚起额间凌乱的鬓发,露出娇艳可人的红梅,轻声问道,“你在想什么”
叶蓁蓁欲言又止。
此时他们已经走到相国寺门口,到处都是香客游人,并不适合谈话,她忍住心事,说道,“回去再说吧。”
她原本还想着游园后在坊内逛一逛,现在是什么心情也没有了。
崔维桢眉头微皱,“好。”
因为斗画一事,后山梅林的诗会没再举办,游园亦是如此,楚凝嫣三人在叶蓁蓁和崔维桢被虚云禅师邀请叙话后,就回家了,她们约好了改日再叙,因而叶蓁蓁无需与她们道别,直接坐上马车回去。
崔维桢骑着红云跟随在侧,一路无话。
崔大娘看到他们一起回来,十分惊讶,“桢哥儿今日不用上学吗怎么和蓁儿一起回来了”
“下午休息,无需上课,儿子便去相国寺接蓁蓁了。”
崔维桢解释了一句,问候道,“娘今日在家可好”
崔大娘自然说好,见小两口气氛有些不对劲,但又不像是吵架,也没有多问,便让两人回房。
刚回到房里,玉秀就打来热水,叶蓁蓁亲自替崔维桢擦了脸,又给他擦上面霜,说道,“天气越来越冷,都开始下雪了,日后还是坐马车上学吧,不然你的脸都要皲了。”
崔维桢打量着她的脸色,这次竟是没有拒绝,应了声好,“都听你的。”
叶蓁蓁哭笑不得,“你倒是说得好听,都听我的,也不见得你事事都听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