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夫小田妻(540)
这是一处布局巧妙又颇具野趣的院子,亭宇与怪石相映成趣,青松与翠竹对影成画,甚至能听到哗哗的水声倾泻而下,待仔细一看,便发现水声来自巨石,只见巨石之上有竹管并排,清澈的水流从竹管上流淌而下,浇灌在巨石上,巨石的水宛若瀑布般坠落,在石头根部形成一湾湖水,一道清渠从湖水处蜿蜒而下,宛若一条洁白晶莹的玉带,把整个园子都带活了起来。
魏王一见,立马抚掌称妙,连问崔维桢:“伯府何时有了这般精巧的精致为何本王不知道”
崔维桢:“……”
这是景宁伯府,又不是魏王府,你不知道不是应该的吗
虽然很想反驳,但为了给魏王留个面子,他还是回答了:“伯府原本就有这个守拙园,前阵子拙荆稍作了一些改动,我最近公务繁忙,今日与诸位一样,还是头一回看到。”
于是所有人都朝叶蓁蓁看去。
魏王妃更是打趣道:“蓁娘,没成想你也是园林大家呢。”
叶蓁蓁轻咳了一声,看了崔维桢一眼,才道:“不敢担大家,我此前曾见过这等造景,只是照本画葫芦罢了。”
崔维桢立马就明白了,这估计是蓁儿在后世的见闻了。
她的来历大家都清楚,见过的园林造景肯定不会比在场的人多,从未听闻圈子里哪家府上有这等巧思,若是有,早就被当做稀奇事传得人尽皆知了,只当她是在谦虚。
这时,有位年轻的女郎好奇地问道:“敢问夫人,这水是从哪儿引来的”
这也是大家想问,水往低处流,宁国夫人是如何把水引上巨石的
还未等宁国夫人回答,就有人灵光一闪,连忙说道:“学生有一个猜测,不知当说不当说”
叶蓁蓁闻声看去,发现是说话的是张运身旁的一个年轻人,虎娃也陪伴在侧,她并不认识,便问了对方姓名,得知年轻人名为李乾,是张运的同窗好友。
她不由笑道:“李公子但说无妨。”
李乾朝叶蓁蓁拱了拱手,有些紧张地说道:“学生家乡有一物,名为筒车,能够引水灌溉,使低水高送,前朝张丞相曾言,’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说得便是筒车,如无意外,夫人应是在此处用了筒车。“
叶蓁蓁赞许地点头,“李郎君所言极是,此处确实用了筒车运水,筒车就在院外,大家若是感兴趣,可以前去一观。”
众人俱是恍然大悟。
他们都知道筒车,但一时间无法把农用具与园林造景联系起来,一时间感慨连连,连称宁国夫人奇思妙想,顺带着对李乾也高看了几分。
第630章 曲水流觞
没想到对筒车感兴趣的人并不少,叶蓁蓁索性带他们去实地观察了一番,许多娇生惯养的妇人女郎们还是第一次见到筒车,俱是好奇不已,缠着叶蓁蓁问了许多问题。
见此,魏王突然感叹了一声:“居庙堂之高,而渐忘其民,只有真正地深入百姓的生活,才能了解民间疾苦,造福百姓。”
众人连连附和,盛赞魏王体恤百姓,一片仁心。
崔维桢望着筒车,陷入了沉思,直到叶蓁蓁提醒他才回过神来。
“该走了,你在想什么呢”
崔维桢摇了摇头:“只是一些还未成型的想法罢了,日后再与你说。”
叶蓁蓁没再追问,迅速回归了宴会女主人的角色,带着宾客们重返守拙园。
众人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在侍女的指引下落座,男左女右分列而坐,届时将有婢女在上游投放酒樽,酒樽在任意一位宾客面前停下时,宾客不仅要饮下酒樽的清酒,还要唱酬赋诗。
当然,在场的都不是出口成章的诗赋大家,并不限定于赋诗,其他方式亦是可以的。
崔大娘为首的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夫人并没有参与这项活动,她们另选场地闲谈去了,剩下的都是一群年轻人。
待叶蓁蓁说明规则之后,玉秀便捧来一个薄如蝉翼的玉盘,玉盘上呈着装满清酒的酒樽,只见她把玉盘往水渠里轻轻一放,玉盘便顺着水流漂流而下,平稳地抵达宾客跟前。
叶蓁蓁作为主人,坐在源头不远的地方,对面正是崔维桢,崔维桢见她一脸严肃,嘴唇微动,似乎还在念叨着什么,仔细盯了许久,最后才看个明白。
她在念叨:“不要是我,不要是我……”
也只有她才能做出这么没出息的事情了。
这么多年下来,她倒是读了不少书,但是对于吟诗作对是一窍不通,逼急了就是打油诗,足足让崔维桢笑了许久。
叶蓁蓁深知自己的诗赋水平,甚少在外人面前赋诗,大家都知道她的短板,甚少会拿这一点为难她——
其实叶蓁蓁前世倒是背下了不少诗词歌赋,但才华这种东西,最是造假不得,她可以凭借一两首古诗赢得一时的美名,但是以后呢以后若是再碰上作诗的场合,她找不出合适的诗作,那可是名誉扫地的大丑闻。
所以她从不立精通诗词歌赋的人设,好在这次的曲水流觞也很给她这个主人面子,酒樽未曾在她面前停留,反倒是在崔维桢面前停了几次。
写诗对于崔维桢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他不假思索,出口成章,赢得一片喝彩。
无可否认的是,崔维桢简直是天生的发光体,五官俊美,气度从容,每次开口都能吸引众人的目光,更别说他出口成章的魅力加成了,在场不知有多少年轻女郎红了脸,偷偷瞧他瞧个不停呢。
叶蓁蓁一时间不知是吃醋还是自豪,但见他心无旁骛,漂亮的凤眸中倒映的全是她的影子,心里沸腾盈天的醋意瞬间就平息了下去,只剩下无边的满足和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