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夫小田妻(674)
当然,景宁伯府并非旅游景点,任谁来都打开大门迎接,不过这并没有阻挡士子们前来打卡的热情,来之前必先准备一份自己的得意之作投卷,期盼自己的作品能够有幸被景宁伯看中,然后得到一星半点的赞誉,借此在文士之间扬名。
毕竟春闱及第者不仅仅取决于考试卷面分,还会根据举子在社会上的名望制作“帮贴”,又称“通榜贴”,以供主考官参考。
有些时候在考试之前都开始内定及第者人选,这也是上京赶考的举人为何如此迫切地给社会名流、达官贵人和文坛巨擘投卷的缘故,因为通榜上的名单,是依照这些人的评价制定的。
崔维桢当初进京赶考,也曾向名流们投卷过,他对此感同身受,偶有闲暇,他与叶蓁蓁的阅读活动改为阅读士子们的投卷。
别看门房每天都能收到一箩筐的投卷,其实言之有物的没有几个,叶蓁蓁虽然没有能力写出好文章,但前世和今生的书都不是白读的,鉴赏能力比一般的读书人都要好,对方是什么水平,一看文章便知。
“咦,这位士子倒是个有想法之人。”
叶蓁蓁眼前一亮,把手中的文章递到崔维桢跟前:“你看,这位陶宇宁也主张土地变法,倒是有你的几分风采了。”
崔维桢的土地改革已经在悄然无息地进行,之所以还没有掀起什么风浪,是因为目前改革的试点落在了世家,而且还是那些由崔维桢主导与本家分宗的世家,这也是当初的协议之一——他们配合改革,朝廷给予他们后辈出路。
这位陶宇宁士子也不知是投其所好,还是当真有此志向,非常大胆地在文章中指点江山,全面推行土地改革,用词之激昂,情绪之饱满,把叶蓁蓁的情绪都给调动起来了。
崔维桢一目十行地看完,点评了一句:“太冒进了一些。”
即便如此,他脸上还是带上了笑容,又细细地把这篇文章看了一遍,虽然此人很多想法都很稚嫩与冒进,但政治敏锐性还是非常厉害的,毕竟现在很多朝臣都意识不到土地改革的进行,还以为是皇帝削弱世家实力的手段呢。
看完之后,崔维桢把陶宇宁的文章收了起来,对叶蓁蓁说道:“蓁儿如若有空,便让下人给这位陶士子送些笔墨纸砚。”
叶蓁蓁先是不解,很快就反应过来,崔维桢这是不方便出面,毕竟陶宇宁的主张太过冒进了,很大程度上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若是崔维桢出面对其赞誉有加,旁人难免会有不好的联线,到时候的改革怕是会增加不少阻力。
但崔维桢又欣赏此人,希望他能够考中,才选了折中地法子,让她出面替对方扬名。
叶蓁蓁领会了他的意思,非常爽快地说道:“陶士子还作了一首诗,我甚是喜欢,就以此为明目吧。对了,还有这几个写得不错的士子,也都送一些过去吧,如此倒也不显眼。”
崔维桢笑着在她额头落下一个吻:“蓁儿实乃贤内助也。”
叶蓁蓁傲娇地抬起头,睨了他一眼:“哼,你才知晓”
“早就知晓了……”
崔维桢低低呢喃,温热的吻渐渐往下游走,叶蓁蓁的眼神渐渐迷离,伸手揽住了他的肩膀……
第818章 烟花爆竹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的一年在爆竹声中翩翩而来,崔执端和崔执明两个孩子执意陪着大人守岁,本来已经困得睡了过去,这会儿被爆竹声惊醒,一个个睁开水雾迷蒙的双眼,茫然地看过来。
“孩子们,新年到了。”
叶蓁蓁笑眯眯地揉了揉两个孩子的脑袋,把早就准备好的压岁钱递给他们:“今日起,你们又长一岁了,愿你们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压岁银子用红彤彤的荷包装着,上头绣着记年生肖寅虎,两个小孩子都非常喜欢,当场就挂在了腰间,然后齐齐跪下来给长辈们拜年。
崔大娘作为土生土长的古代人,压岁钱并不像叶蓁蓁那般简单粗暴,而是一种一串用彩绳串编成龙形的铜板,铜板并非市面上的流通钱币,其背面打造着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样,寓意吉祥,是长辈给予晚辈“守祟”之用,是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叶蓁蓁依稀记得自己小时候也曾带过,不仅带过,床脚还挂着不少,她一直不以为意,后来听母亲说她小时候是个夜哭郎,是她奶奶特地去寺庙求回来的压岁铜钱,神奇的是,自从挂上压岁钱后,她夜里就安眠了。
后来她长大了,压岁钱就被母亲收了起来,再加上风气影响,年味渐淡,她几乎没见过哪家人给晚辈挂压岁铜钱,都是直接给钱币或者银行卡了。
所以叶蓁蓁也带着前世的毛病,过年都是给红包或者荷包的。
崔维桢受她的影响,这些年也是一直给红包,不过今年略有不同,他给两个孩子都打了个一把长命锁,虽然非常没有创意,但孩子们都非常捧场就是了。
当然了,叶蓁蓁怀疑孩子们捧场,是因为有求于人。
这不,收了压岁钱的崔执端现在精神十足,直接缠上了爹爹:“爹爹,爹爹,我们去放烟花爆竹吧!”
过年怎么能少得了烟花爆竹呢两位府中两位小郎君正当年岁,张三特地让人采买了不少烟花爆竹,崔执端早就盯上了,前几天就缠着要放烟花,被叶蓁蓁冷酷无情地拒绝了。
终于等到过年了,崔执端再也按捺不住,立马缠着爹爹去了。
崔维桢也是从小孩子过来的,非常理解儿子的想法,难得没有端着架子训他——当然,有母亲和蓁儿盯着呢,也不可能让他正月里头一天教训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