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旺夫小田妻(892)

作者:痕迹 阅读记录

哪怕是这样,他们也不愿意向官府借粮,说到底,是不相信衙门。

县丞和县尉两人战战兢兢,坐如针毡,生怕知府大人一怒之下把他们给革职查办了,这下他们是真的没有翻身之力了。

于是他们眼珠子一转,把主意打到了叶蓁蓁身上。

他们方才从知府随从们的称呼得知,眼前这位是大名鼎鼎的宁国夫人,传闻宁国夫人和气善良,还是景宁伯的软肋,这是他们千辛万苦打探来的消息。

这时,他们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似的凑上去,又是鞠躬又是作揖,苦哈哈地求饶着:“夫人在上,下官们真的已经尽力了,奈何百姓们听到官府二字就害怕,更别说过来借粮了。如今过来借粮的,都是饿得没下顿的人家才敢来,那些但凡家里还有一口吃的,都宁愿挨着饿也不敢来衙门啊。”

叶蓁蓁并没有被他们故作可怜给骗到:“这一切全赖你们不修官德,恶名在外的缘故,别处的衙门不见得像丰县这样凶名赫赫。既然你们不修德在先,现在就得下工夫挽回民间的声望。俗话说得好,山不就我,我便就山。百姓们害怕衙门,那你们就把衙门搬到乡里,搬到百姓们家里,我就不信百姓们还会怕你们。”

县丞和县尉一脸尴尬和苦恼,显然没听明白意思。

周武看不下去了,提醒了一句:“周县丞,夫人的意思是你们可以抬着粮食到乡下去,让百姓们见识到官府的诚意和苦心,等到百姓真正的理解这项政策背后的好处,肯定就不会心存畏惧了。”

县丞和县尉们这才明白过来,连忙拍着马屁:“夫人高见,夫人高见。”

叶蓁蓁嘴角一抽,她觉得这两位估计还没想明白呢,就光顾着拍马屁了。不过,这二位若是个明白人,也不至于把工作做成这个样子。

她与崔维桢说道:“依我看是宣传工作还不够落实,百姓们不了解这个政策的好处,若是他们知道是你推出的政令,他们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顾虑重重。”

当地的百姓们可能会不信任丰县衙门,但是对于新上任的知府肯定不会抱有成见的——毕竟知府曾经给他们治过水患,还把他们头顶的贪县令关大牢了,无论怎么看都是个好官,欺骗他们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若是再找人当托,编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和传闻,百姓们知道了新知府的能耐和本事,态度肯定大有改观,借粮工作自然就能顺利开展了。

叶蓁蓁附在崔维桢的耳边如此这般说道,听得崔维桢的眼睛越来越亮,脸上的表情瞬间由阴转晴,开口夸道:“果然还是蓁儿你聪明,这么快就想到了法子。”

叶蓁蓁含蓄一笑:“常规操作罢了。”

炒作而已,她熟得很呢。虽然换了个方向,但原理差不多就是了。

第1022章 民心所向

在舆论操控这一门学问上,崔维桢的手段一点儿也不比叶蓁蓁差,叶蓁蓁之所以比他更早一些想通,是因为多一些在后世生活的经验罢了。

接下来就无需叶蓁蓁插手,崔维桢一点就通,立马把相关事宜安排下去,县丞和县尉听从吩咐,赶紧调派人手运着粮食下乡宣传,至于炒作这种事,自然是交给自己人了。

吴三作为明州府的地头蛇,三教九流的人认识了不少,不需花费太大的功夫,他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人手去散播消息。

等到第二日,大街小巷乃至孩童们都知道了一个消息——知府大人莅临丰县考察公务了。

“听说啊,知府大人昨日在县衙大发雷霆,把县丞和县尉吓得哭爹喊娘呢。”

茶摊上的说书先生神神秘秘地爆料,直把周围的茶客、路过的行人勾得眼神大亮,八卦之火熊熊燃起,这下茶客不喝茶、行人不赶集了,纷纷聚拢到说书先生身边,催着他继续往下讲。

“明先生,您快快给我们说道说道,知府大人因何生气”

“难道知府大人要撤了县丞老爷和县尉老爷的官吗”

……

茶客们七嘴八舌地问着,说书先生故意卖关子不说话,茶摊的摊主乐得四处招揽客人,待大家都点了茶点坐上了茶桌,终于卖够关子的说书先生终于开口了。

“最近县衙借粮送粮的事儿大家都知道吧”

“知道,知道,衙门的人还去我村里敲锣打鼓宣传呢,结果你猜怎么着我家老叔以为是衙门抓壮丁去挖河道,急急忙忙跑去山里避难,结果摔断腿,至今还躺在病床上呢。我今日就是进城给他抓药的。”

“那你还不快去给你老叔抓药”有好心人提醒道。

谁知那人却抓了一把瓜子啃着,摆了摆手:“不急,不急,我要听听明先生说书呢,回去好好给我家老叔学一学,让他躺在病床上好好乐呵乐呵。”

“这倒是不假,上回我进城赶集,正巧碰上明先生讲‘青知府治贪官’的故事,实在是大快人心,回去学与村里的父老乡亲们听,他们现在还听得起劲儿呢。”

众人纷纷附和,都盛赞知府大人是位好官,去岁明州府水灾,也是他不遗余力地把水灾治好呢。

明先生见自己安排的托儿还没开口,周围的百姓们就自发地给知府大人歌功颂德,不由暗暗咋舌,心道这就是书中所说的民心所向吧。

再次开口时他的语调格外激昂:“崔知府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他一路从京城走来,看到了百姓的疾苦,见到了百姓们家离子散,心怀不忍,才有了各县的借粮之策。官府粮食是储备粮,其重要意义不用多说,知府大人顶着巨大的意义出借粮食,就是为了能够让乡亲们吃饱饭,乡亲们,你们可不要辜负了知府大人的一片苦心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