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夫小田妻(948)
“都安置妥当了”他是知道她的行程的。
叶蓁蓁再无人前的端庄大方,直接柔弱无骨地靠在崔维桢身上,十分懒散的样子:“初步安排好了,只是医馆还缺人手,不管是坐堂大夫还是医女助手,都缺得很啊。”
这阵子崔维桢没少让人四处留意神医的踪迹,只是神医难得,就算找到了,他们也各有各的脾气,并不是那么容易答应招揽的,所以迄今为止招揽回来的大夫并不多。
叶蓁蓁都快愁坏了。
崔维桢放下手中的医书,笑道:“古时有千金买马,蓁儿何不效仿之,广颁招贤令以宁国夫人的名声,怕是应者云集罢。”
最后一句充满了调侃和打趣,叶蓁蓁却是心中一动,对啊,她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
她当初只想着三顾茅庐的诚意,却忘了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招贤方法是招聘啊。
虽然古时的通讯和交通都不发达,发招聘很难传递出去,但是现的时机又与往日不同。
明州府正在举办蹴鞠杯赛,全国各地的商人、游客和目光都集中在此处,但凡有相关的奇闻异事都值得四处宣扬,话题性十足。
她在这会儿发出招贤令是最好不过了。
“太好了,你怎么就这么聪明呢!”
叶蓁蓁高兴地在崔维桢脸上亲了一口:“还好有你出主意。不过帮人帮到底,崔状元,您妙笔生花,文采出众,这招贤令还是您帮忙润笔吧。”
崔维桢竟是一点儿也不觉得意外,不过他有心让蓁儿多求一求他,所以没有第一时间答应,果然好生享受了一番小意温柔。
最后,才在蓁儿耐性告罄的前一刻答应了下来:“可以,我正好有了腹稿,你且帮我准备笔墨纸砚来。”
叶蓁蓁听说他方才是在思考而非吊她胃口,顿时乖巧无比,殷勤地忙前忙后准备笔墨纸砚,连提笔沾墨这种活儿都替崔维桢干了。
崔维桢忍笑,把早就准备好的腹稿一挥而就,文不加点,
一气呵成,叶蓁蓁读了,忍不住拍案叫绝。
当年若是她有幸看到这样的文采斐然、直击心灵的招聘公告,怕是会放弃家里的安排直接跑去应聘了。
连她都如此心动,这个招聘肯定稳妥了。
第1076章 良性循环
经过崔维桢润笔的招贤令已经张贴出去,而且他还小小地假公济私了一番,把招贤令张贴在目前最热闹的蹴鞠馆外,从坊间热议的话题来看,反响不错,只待名医闻讯而来了。
济世堂虽然人手不足,但慢慢地步入了正轨。
济世堂的创建目的是让穷人看得起病,所以问诊几乎不收费,连药材都是成本价,甚至遇到家中极其困难的,医馆直接免了相关的费用。
原本坊间还有传闻宁国夫人建医馆是为了敛财,此事一出,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无需如何吹嘘宣传,生病的老百姓主动上门求医,医馆的掌柜“看人下菜”,衣着华贵的病人按照市面上的价格收费,贫困的病人便看情况减免,虽然略有亏损,但目前来讲还能应对得下去。
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叶蓁蓁打算开发体检业务,目标人群是各大高门大户的权贵们,开源加上节流,医馆日后才能进入良性的循环。
此事交由余七味负责,他是专业人士,自然能够制定出合适的方案来。
时至今日,百姓们的秋收差不多已经结束了,正式进入了农闲时候。
以往农闲都是官府征调劳役的时候,不过崔维桢对这个服劳役有了稍微的改动,不强制要求服劳役,可以向官府上交银钱或者粟米来抵销劳役。
不过这样选择的百姓并不多,因为官府还有另一条新规——服劳役者可以包三餐饭,同时还有十铜板一天的酬劳。
十铜板并不多,对于一些生活富裕的人来说不过是一次看蹴鞠赛的门票钱,但是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他们常年在地里劳作,除了丰收时卖些粮食换银钱,平日里压根儿没机会赚什么钱,他们大多数又没什么手艺,有的只是一把子力气。
他们能做的活计只有去码头扛货,哪怕是扛货的活计也抢手得很,路途远不说,去晚了不一定能被中人用上,一个月下来也就挣那么百来个铜钱。
但是现在不同了,官府的劳役日结工钱,每天十铜板,一个月就是三百钱。一般的农户家中都有不少年富力强的壮汉,以三人服劳役来算,一个月下来可以得九百钱。
这个收入,差不多就是一两银子了。
一两银子,他们往日哪有这等机会赚上一两银子更别说官府还承包了一日三餐,相当这银子是白赚的呀。
所以这次官府的劳役出来,明州府的百姓们难得没有哀声载道,反而报名者众,生怕服劳役的人数够了,官府不要人了。
叶蓁蓁听闻此事之后,十分唏嘘,看了看正埋头在餐桌上吃得正香的儿子,说道:“执端,执明,你们明日休沐是否有什么安排”
崔府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崔执端闻言摇了摇头:“没有,娘,您是打算带我们去玩吗我想去看蹴鞠赛!”
崔执明的眼神也亮了起来,期待地看着她。
叶蓁蓁微微一笑:“没错,明天带你们去玩,今晚好好休息,养精蓄锐了,明日才有精力。”
崔执端和崔执明十分兴奋,高高兴兴地应了下去,唯有崔维桢察觉到不对,眉头微挑,朝妻子递去了一个询问的眼神。
叶蓁蓁故意卖关子:“明日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