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年代,萌娃有空间(715)
“好,我也是这样觉得。”
新婚夫妇把学习计划,隔着窗户还给了陈默。“好了,好好学习,时不时站起身来活动一下。”
陈默拄着下巴,看着两个人手拉手,一起出了门,随后就传来发动车发动,然后徜徉而去的声音。
没想到啊,哥哥那样内敛的人,竟然有一日跟女人手拉手一起去上班,啧啧啧。
她摇了摇头,低头开始学习。
两个月的时间,系统地复习来迎接高考,这任务当然是繁重的。
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她可以放肆,从空间里面拿出一个可以媲美丹拿音响的小音箱,放在书桌上给她播放适合学习时候听的舒缓音乐。房间内也点起了安神的香薰蜡烛,一下子这氛围就上来了。
八点钟,她的早饭准时地送到了。
“陈小姐,以后每天早上8点,中午12点,晚上5点,您的餐食都会准时送到门口的这个信件柜里面。邵先生嘱咐说,这三个时间准时送到,但是不会再敲门打扰您了,您记得按时出来把饭拿进去就好。”
“好的,谢谢您,麻烦了。”
“您别客气,再见。”
陈默拎了早饭回到房间,早饭是猪肺粥,一盒已经切成段的油条,用来泡在粥里面一起吃的。一个煎蛋,一盒水果。
好吃,二哥的对于吃的眼光,还是那样毒到。好像因为必须要保持低调的那点心情,全都被拿去研究吃了。
之后的一周,陈默很快就发现一个问题。
那就是,她每一天的每一顿,都是不重样的。
甚至,都不是同一家饭店的。
陈默尝得确实没错,邵锦成怕总吃一家,她会吃腻。所以现在北京那几个有名气的饭店,他都安排了进去,写的菜单,每个饭店预定了相应的日期。而那个送饭的男人,是他找的靠谱的固定的人。他按照单子上每个饭店的‘排班表’,每顿饭去拿,然后准时送到陈默的信件箱里面。
是的,没错。在1978年高考前夕,陈默拥有了属于她自己专属的外卖小哥。
至此,在畅春园旁边的一处四合院中,一扇窗前,每天都会坐着这样一位美丽的少女,时而低着头写字,时而面对数学题皱着眉思考,时而举手投降,把题目抄到错题本上,等哥哥嫂子下班回来给她讲。
第630章 复习
人啊,做什么事情,一旦沉浸下去,虽然辛苦,但也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窗前的景色,从深秋,变成了寒冬。
虽然天气已经冷下来,但等哥哥嫂子上班之后,她依然习惯在身上加上保温膜,然后开着窗户学习。
这是北京城,没人烧柴火的,不像在东北,靠着大山,捡柴火烧。这边烧的都是蜂窝煤。
新盖的家属院,楼房,里面已经铺设上集中供暖了。冒着烟的大烟囱那都是大型锅炉房在烧锅炉。
陈默家里自然也是,虽然住的不是楼。但是陈永峰的脑子再加上动手能力,家里自然不需要再烧土炉子了,去年搞好的那套水暖设备,再一次开启了。家里的小型锅炉,设在厨房那边,只要锅炉里面的煤烧着,各个屋的暖气片里面就有循环的热水。
有时候煤烧尽了,忘加了,这套供暖设备也能慢慢地释放热能,起码屋子里面还能再暖个两小时。
家里的煤,依然是陈默动过手脚的,耐烧,热能大,再加上陈默在墙上涂制的保温层,家里暖乎乎的。
哥哥嫂子走之前,会嘱咐她别忘添煤,但是她完全不需要,煤尽可以省下,身上只要有那层恒温保温膜,就算是去南极她也不怕。
等晚上,他们要下班了,往锅炉里面加几锹,加点阻燃剂,叮,打火机一点,就OK了。
十一月马上就要过去了,离高考还有十天了。
陈默掐指算了算时间,赶紧抖擞了精神,低头再次沉浸在书本里。此时此刻,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在努力地背书,也许他们有的还在工厂上班,身上偷偷带着书,时不时看两眼,也许有的已经过了而立之年。
这一次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有570万人报名,但是只改变了20万人的命运,录取率为百分之四点八。
陈默不怀疑自己是那百分之四点八,但是第一志愿还是有些拿不准的,就凭她偏科这个劲儿,北大清华的她已经不敢想了,现在只能一心提高些数学的分数,让自己能顺利地上了北师大。
从空间内,拿出一个电子倒计时表,还剩下的时间精确到秒,然后看那数字一下一下地变少。有了这个,就可以时刻提醒自己,抓紧时间。
已经坚持了一个多月了,编筐窝篓,全在收口。这一个月多月,她每天后半夜两点睡,早上六点起来继续学习,全都靠灵液吊着精神,再靠空间的营养剂让自己精力充沛。
刷数学题的草纸已经在书桌右边摞了高高的一摞。那些个公式,空间帮她统计好了,几页的公式用她的手写字体写出来,本来粘贴在她一抬头就能看见的地方,这样刷了一个多月的题,最近她才把这几页公式纸收起来,随后她就发现,没有了一抬头就能看见的公式,刷题的时候,她总是想不起来应该套用的公式。
这一个发现,让她很是焦虑。
好,现在看见桌上那个电子倒计时的秒针,她更焦虑了。
赶紧停止了纷乱的思绪,深呼吸几下,继续开始学习,已经连胡思乱想的时间都没有了。
她再次沉浸到学习的世界,屋子里面只有轻柔地钢琴曲,与笔尖与纸张的刷刷摩擦声,还有时不时的翻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