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狂妃大仵作(239)+番外
驴在看见祁熹的时候,祁熹不知是不是她将驴拟人化了,她竟看见驴红了眼眶。
几日不见,这货明显的瘦了一大圈,脚上的蹄铁也被换了。
蹄铁就像是人的鞋子,大不得,小不得。
可祁熹明显看见,驴子脚上的蹄铁比蹄子要大上一圈。
驴子看见祁熹,发出阵阵“咴儿咴儿”的叫声,踢踏踢踏的朝祁熹跑了过来。
这副模样,一看便知是受了大罪。
祁熹摸着驴的脑袋,十分巧的,一滴眼泪,从驴子的眼角落了下来。
祁熹心疼的不行:“哎呦,这是咋地了?怎么还哭上了呢?”
秦止默默的牵着自己的马儿,没敢说话。
正在整理行李的计都垂下脑袋,生怕祁熹问到自己的头上。
“计小哥,”祁熹喊道:“驴子脚上的蹄铁是咋回事?”
计都:“……”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他该怎么说?
计都想了想:“主子给换的,驴子说,挺好使的。”
祁熹:“……”
驴子说挺好使,这句话是真的吗?
她转头去看秦止。
秦止已经上马,坐在马上,手握马缰,目视前方,端的是一个矜贵高冷公子哥。
祁熹摸着可怜的驴脑袋:“计小哥,咱们路上给它重新换个蹄铁,这副蹄铁看着便不舒服。”
计都不敢点头,也不敢摇头。
只能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包裹上。
他们此行只是先锋队伍,行李少,人带的也少。
只带了计都和两名黑甲侍卫。
班戟也被秦止留下看守清御司。
路上所需盘缠和行礼都在计都那里,计都磨磨蹭蹭的收拾妥当后,一行五人刚准备出发。
便看到封淮安着急忙慌的追了上来。
他背着包裹,一路小跑。
扫见几人还未离开,长舒了一口气,脚步慢了许多,朝祁熹招手:“熹儿,等等舅舅!”
祁熹待封淮安走近,问道:“你去做什么?”
封淮安一边将自己的包裹挂在计都的马上,一边道:“我查到了那种药菇的生长环境。”
他忽然转头,神神秘秘:“那种药菇喜欢生长在尸体上,还是干死的尸体,俗称,旱魃,我怀疑,千阳县大旱,一定能找到旱魃。”
祁熹闻言,心头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讲,想了想,还是试探性的问道:“舅舅,你是在什么书上查到的?”
封淮安有些不好意思,理了理长袍:“民间诡志。”
祁熹:“……舅舅,那个,是用作消遣时读的。”
封淮安拍拍祁熹的肩膀:“凡事莫要下定论,你怎知,消遣时读的书籍里,不曾藏着大用?”
第402章 天灾人祸
祁熹竟然无言以对。
当日下午,一行人乘着黄昏,轻装便衣出城。
秦止不是养在皇城的王爷,他待在京城的时间很少。
皇城司耳目众多,秦臻却偏信秦止一人。
他从宫外传来的消息,秦臻从未生过丝毫疑窦。
兄弟俩的感情好到,就算秦止想要皇位,只要他开口,秦臻便可给。
秦止每次出宫,都会带着黑甲侍卫。
此次隐藏身份,行在暗处,还是头一次。
毛驴得亏有前两日的突击训练。
爬树它都快成了,如今跑在平地上,四条矮短的蹄子,几乎奔出了火星子。
远远看去,竟然一驴当先。
落日将大地镀上了一层昏黄的暖光,晚风吹在脸上,极为舒服。
毛驴全力奔跑着,一如祁熹放飞的心情。
如果,没有龛毒,没有京城的那些牵挂,就这般,和驴一起,游遍大陵江山。
该是何等的自在?
祁熹忽然开始畅想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此行一路北上,北边荒凉,一行人日夜兼程,快马加鞭,足足赶了十天十夜的路,才到了千阳县的临县,汜水县。
汜水县背临大山,山的另一面,连着江阳湖。
可就是那一座大山,成了汜水县和千阳县百姓跨不去的鸿沟。
朝廷得知千阳县的状况时,便拨下银子开山引水。
可被层层剥削,到了千阳县县令手里,仅剩二百两。
可笑至极。
汜水县距离千阳县仅一日路程。
受灾情况,触目惊心。
城楼落灰,百姓褴褛,老人佝偻无依,孩童孱弱似婴。
一行人在城门口下马而行。
虽赶路艰难,风尘仆仆,可几人在汜水县的百姓眼中,可谓衣着光鲜,肤色红润。
汜水县已经是一座死城,能逃的都逃了,剩下的,只能苦苦撑着。
巴望着有朝一日,天降甘霖。
可日复一日的大太阳,晒得所有人头晕脑胀,望不到生的希望。
一行人走在可谓荒凉的城内主道上,偶尔有百姓探头张望,随即,又缩了回去。
天灾之下,人祸之中,泯灭了人们的好奇心。
只要不是朝廷赈灾的人,他们都不再关心。
祁熹挨着秦止,捅了捅他的胳膊:“大人,这汜水县不对劲啊!”
秦止沉声,将她往身边带了带:“小心行事,莫要冲动。”
祁熹认真的点头,又去找封淮安说话:“舅舅,你有没有觉得,这里跟闹鬼似的。”
那股寒津津的感觉,就像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你的后背。
封淮安比不上年轻人,连日赶路,虽中途有歇息,他这把老骨头也快散架了,他压低声音:“你跟紧秦王,我跟紧计都,舅舅看过了,他俩武功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