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冲喜那日,病秧子相公他醒了(311)

作者: 卿浅浅 阅读记录

“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到时候就知道了。”柳慧娴安抚了几句。

程筠本来没对这有期望,听见她这么说,倒是有些期待了。

不过京城离双水镇这么远,程筠想着,就算要封赏可能还要花大量时间,不会那么快落到她头上。

再说,会不会被别人顶了功劳还不一定。

如此想着,程筠瞬间没了兴致,将这件事放到了一边。

“慧娴,我寻思着带着那些难民做点生意,作坊已经开起来了,就看做什么卖。”

柳慧娴道:“不是说采集花瓣做胭脂香粉?”

“这是其一。”

程筠在桌上纸上写了几个字:“货物贵精不贵多,做太多价格会下跌,到时候没有赚头,得想个其他法子。”

柳慧娴愁眉苦脸地想了想。

跟在程筠身边这么久,柳慧娴在做生意这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不少。

“吃食如何?”

那些豆芽豆腐什么的,看起来很诱人。

程筠道:“吃食可以,但不能做已经有了的,我有个想法,你想不想听听。”

柳慧娴急切地道:“快说!”

“莲藕能做成藕粉,再过半月,莲藕便能丰收,到时候让人下池塘采集。”程筠又写了几个字,“除去莲藕,还能做花生酱、芝麻酱、辣椒酱。”

“这些东西只要干燥便能存放很久,不愁卖。”

“我都听你的。”柳慧娴听她说得头头是道,没有半点意见,“你决定就好。”

“京城里有吗?”程筠问。

柳慧娴皱眉思索了下:“有是有,但味道不怎么样,好点的品质都是供给皇宫里头,百姓们吃的口感极为粗糙。”

“至于你说的藕粉,我以前没听过,怎么吃来着?”

“用水冲泡即可,还能做成糖糕。”

“那挺方便。”

两人经过商定,立即确定了作坊的活计。

隔日一大早,程筠便去忙了,谢三郎陪着她一起,剩下的人留守在家中。

“相公,你是不是过几日又要回省城了?”

谢三郎点头道:“嗯。”

他回来是想确认一家子平安无事,既然情况稳定了些,就不能多待。

“那边还顺利吗?”

“挺顺利,他们看在柳老的面子上也不会为难我。”

程筠嗤笑道:“只因为柳老?我看是因为你的功课挑不出错。”

谢三郎嘴角轻微地勾了勾。

不是自得,而是她变相地承认他优秀,这让他很高兴。

“娘子,你比我好。”

程筠从车厢走出来,撑着双臂看他:“是吗?”

谢三郎挪开目光:“是。”

“咳。”程筠坐在他的旁边,转移话题,“这次是我们自己做生意,没有和任何人合作,所以要小心些,待会文书什么的,你可多看着点。”

“好。”

两人到了作坊门口,有不少人聚集在这。

柯炤兄妹也在。

县令立即迎上来:“我还以为你们会晚点到,正准备睡会儿,没想到这么快就来了。”

“大人久等了。”

“没等多久,你们看看,这些人都是难民里挑选出来的。”

第261章 月下的坦白

程筠扫了眼。

发现这些人身体强壮,身上的红斑已经消失干净。

看不出大病一场的模样。

而他们长相也很周正,不像是阴险狡诈之辈。

“人的名字和身份都问清楚了吗?”

“都问清楚了,登记在册。”县令递过来一个本子,“程娘子,该做什么你直接和他们说就行,我不掺和。”

程筠将本子递给谢三郎,让他去确认:“相公,你去写一份雇佣文书,待会让这些人照着文书上摁指印。”

“好。”谢三郎拿过本子去了旁边誊写。

县令道:“你能解决这些难民的温饱问题,我实在是感激不尽。”

“共赢,他们帮我做事,我也挣钱。”程筠顿了顿,“大人,最近是不是还有难民在朝这边过来?”

县令点头道:“是,不过我已经按照谢郎君的吩咐,在镇子口三里外的地方设了路障,难民们会在那停留一段时间。”

“等确定他们身体无异再放进来。”

不仅设了路障,还在那准备了汤药和白粥,那些难民听说能治病,便规规矩矩地待在那。

“饷银下来了吗?”

县令犹豫了会:“尚未,按理说,最近几日应该会到才对,但我没听见一点动静。”

程筠不说话了。

都说古代贪官污吏多,看来不假。

经过重重搪塞,到时候到县令手中的饷银肯定少一半多!

“我去吩咐他们干活了。”

“程娘子去吧。”

“……”

小两口在作坊这边待了半日才登记完毕,任务也都发放下去了,这些难民为了挣钱啥都肯干。

程筠给他们安排了住所。

虽然是比较简陋的营帐,但对这些难民来说,是个容身之所,难民自然感恩戴德。

当夜,小两口没回去。

抬头便是漫天星空,明月高悬。

程筠躺在石块上,忙了一天累得慌,她伸了个懒腰,看向谢三郎。

“相公,你好像有话要对我说。”

谢三郎走到她身边坐下。

程筠顺势探身过去,躺在他的膝盖上:“说吧,有什么事,我看你憋在心里怪难受。”

谢三郎抚着她的发丝,像是下定了决心:“我是谢时韫,也是他们口中的少将军。”

她道:“我知道。”这个之前说过。

再说了,就算他不说,她也猜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