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喜那日,病秧子相公他醒了(361)
日后过得不见得比程筠差。
可是,现在一切都来不及了,她身体毁了,又被人赶了出来,只剩下死路一条。
程筠深深地瞥了眼谢元娘,没说话。
她不会大发善心来给谢元娘治病,以德报怨可不是她做人的原则。
“对不起。”
不知道过了多久,谢元娘觉得自己身体发冷,她朝程筠躬身道歉。
话落,她没再停留。
穿着那染血的裙子,缓缓地朝远处走去。
直到消失不见。
程筠脸色平静,扭身进了屋子。
转眼间,书院和私塾举行了一个考试,类似于现代的期末,整个书院上下都透着严肃的气息。
而程筠则是在家里头置办年货。
虽然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一切都需要提早准备着,不然到了过年那天,肯定是要啥没啥。
“嫂嫂,买个对联回去让大哥自己写,他写的字好看!”
珺宝吃着糖葫芦,脸上美滋滋的。
“对,珺宝这句话说得对。”柳慧娴双手赞同,“就三郎那书法,连我祖父都比不过,让写最好不过,还省钱!”
听完话,程筠只听见了省钱这两个字。
“好,那我们就买点红纸回去?”
柳慧娴点头道:“有一种红纸上还闪着金粉,就买那种吧,毕竟你的身份不同往日了,清平县主!”
“打趣我?”程筠挑眉。
柳慧娴连忙求饶:“不敢不敢,我就随口一说。”
程筠轻笑一声。
“慧娴,除去年货,还要买好送节的礼物,还有作坊伙计们的节礼,他们一年到头的忙,得准备多点。”
“那我负责镇上作坊,你负责溪水村和绣房?”柳慧娴主动揽活。
这种事,在家里头她就学过。
人情往来是世上最不可少的东西,柳慧娴心里门清,在送礼方面觉得不会出现差池。
程筠明白这点。
古代高门女子,只要稍微有点家世在身上的,从小就会培养管家之能。
以好嫁人之后掌管中馈,就连茱萸都会写字算账。
“那镇上的就交给你。”
程筠和谢三郎毕竟从溪水村出来,负责村子里的事情也和善些。
再加上溪水村那边的人也要见见夫妇俩,不可能不去。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程筠拿了一大笔银子采买。
花钱如流水的速度可不是夸大其词,是真的花得快,程筠看着银子从指缝里溜出去,那可是心疼得要死。
“没事,花了才能赚得更多!”程筠安慰自己。
柳慧娴看着她这个小样,哭笑不得。
“小姐,你看这布料可以吗?用来送伙计们正合适,不算太次,也不算太好,价格也合适。”茱萸摸着一匹布问。
柳慧娴走了过去。
摸了摸料子,感觉对了:“就这个吧。”
程筠也看上了:“每人送两匹,一匹老气点耐脏的,一匹年轻点的,可以方便伙计们拿回去给家里的孩子们做衣裳穿。”
柳慧娴眼睛亮了下:“还是你考虑得周到,好事成双,就该这么办。”
最后几人逛完布料铺。
买了青色带点碎花,但不泛黑,中老年人都适合穿,至于年轻点的,则是浅绿色,上面还带着花纹样子,年轻男女都可以穿。
作坊的伙计们加起来百来人。
程筠总共买了三百五十匹布,若是多了,就再来退,或者留着下一个节日送。
因为买得多,店铺老板和程筠又比较熟。
就优惠了些,一匹布算三百零八文。
总共花了十万零七千八百文,总共是一百零七两。
不过为了个好寓意,老板给了不少针线,算一百零八两,一路发。
程筠也很喜欢这个数字,没说什么。
正准备让药膏铺的伙计们把布匹搬回去,老板连忙道:“程东家这是哪里的话,你买这么多东西,哪能再让你们的人来搬。”
“半个时辰后,我保证把东西都送到你们药膏铺,你们只要安排人验货就行。”
程筠诧异地看了眼老板。
以前可是没有这个服务的,老板被看得不好意思,红着脸道:“这不是和你们铺子学的吗?大家都学,顾客们享受的就是服务,我们也跟着学起来了。”
程筠明白了。
敢情是因为她,大家伙都悄悄地卷起来了。
“好,那你待会送过去,茱萸,你先回去等着,让大丫停下手里的活来找我们。”
“嗯!”
茱萸应了声,快步赶了回去。
程筠和柳慧娴带着珺宝继续逛集市。
“红糖必不可少,过年总得要吃点糖。”程筠顿了顿,盘算着继续,“糕点就从铺子里拿,糖和糕点一共两斤,再送两块药膏皂。”
柳慧娴似笑非笑地道:“这样算起来,可损失不少钱,你舍得?”
程筠虽然舍不得钱。
但在某些方面上绝不吝啬。
她看着柳慧娴道:“只有不小气的东家,才有认真干活的伙计,你对伙计们越吝啬,他们心里头越不开心。”
用人之道,便是如此。
想要压榨人就得给人家足够的动力,节礼给得多,才会让人越喜欢自己干的活,会更加认真,因为他们怕被别人取缔!
第302章 下雪了
柳慧娴还没听过这种话。
仔细一想,深以为然。
“确实是这样。”柳慧娴跟上程筠的步子,“其实科举也是这样,万千读书人为什么要科举,无非就是想入仕。”
“当官有权利,有钱,让自己过得更好。”
柳慧娴继续往下说:“而你这作坊,就是如此,只要月钱给得多,待遇好,就不愁没人,更不愁他们会不想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