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喜那日,病秧子相公他醒了(51)
“这小傻子居然还买了骡车,程氏那不检点的娼妇居然对她这么好了?”
等见不到骡车了,几个妇人叽叽喳喳说了一堆眼热的话。
有骡车就是好,平日里要一个多时辰的路程,现在只需要半个时辰不到了,程筠先把东西送回了家,就去作坊那边看进度。
里正比她还要着急上火,天天守着作坊,嘴边都长了燎泡了。
即便这样,他也是高兴的:“三郎家的,你来了啊,快过来坐,我跟你说,这些汉子们可都没偷懒,个个都是干活的好手。”
程筠笑了笑:“都是周婶找的人,周婶看人的眼光还是可以信任的。”
里正道:“你说得对嘞。”
……
与此同时,东临书院。
诸位学子都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好不热闹。
“你们买到了吗?”
“哪能那么容易,那可是少将军的墨宝!”
“你们说那墨宝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
“管他真假,少将军都死了一年多了,现在突然传出有他墨宝的消息,万千学子都趋之若鹜,我听说就连咱们院长都在打探消息。”
在燕国,能被称为少将军的就只有荣国公府前世子。
他刚生下来就被老国公认定世子名分,是荣国公府的未来,更是名扬七国的神童。
三岁吟诗,六岁晓天文地理,八岁舌战六国使臣,不费一兵一卒,凭借一己之力让六国使臣心服口服,自愿退兵!
十岁却弃文从武,上阵杀敌,直到十五岁成了最为年轻的少将军。
从无败绩!
而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人,竟然在凯旋的路上遭遇埋伏,尸骨无存。
这是燕国的痛!更是燕国的耻辱!
而其他六国除了惋惜就只剩下庆幸,十五岁的少年郎都能杀得他们节节败退,假以时日,定能统一七国!
众人想到了少将军的英勇事迹,悲痛地道:“要是少将军还活着,我们燕国肯定不会不敢迎战!”
“就是,所以那些墨宝就算是假的我也要买,我可听说了,那字迹和少将军的一模一样……”
后排,徐远被说的意动。
天底下的少年郎没有不崇拜少将军的。
“三郎,我们要不要也去看看?”
谢三郎显然对这件事并不在意:“我不去,我娘子过会儿会来接我,我不能让她一直等着。”
小夫妻感情真好,徐远内心感慨,想了想道:“你不去那我也不去,反正没什么意思,指不定是假的呢。”
谢三郎犹豫了会,认真道:“是真的。”
徐远猛地瞪大眼看向他,惊讶道:“你说那些墨宝是真的?”
谢三郎不说话了。
但徐远从他这态度里已经得到了答案。
不知道为什么,他无比相信谢三郎的话,他既然说是真的,那肯定就是真的了,那他一定要想办法去观瞻,不然这辈子都会有遗憾!
下学后,谢三郎杵着拐杖从书院出来,现在他的腿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就算不用拐杖也能走得了。
但程筠说了,骨头要好好养,拐杖还要用半个月,不然会落下病根,他都听她的,没有反对。
“走吧,我们回家。”程筠搀扶着人上了骡车,昭宝下学早,已经在骡车里了。
谢三郎温和的笑了笑,应了声:“好,我们回家。”
连续半个月,程筠不是作坊就是山里两头跑,她晒了不少山货,时不时地就做一顿吃,把家里几口人养的白白胖胖的。
尤其是两小只,现在胖乎乎,白白嫩嫩,跟两个福娃娃般。
也在这日,作坊终于建成了。
许久不见的二房人,也回来了。
第44章 作坊,昭宝不见了
作坊建成按照惯例主家得请大家伙吃顿好的,来吃饭的人多少会随些礼。
村子里的随礼基本是种的庄稼,有钱的会给几个铜板。
今日谢家还挺热闹,在吃的方面程筠从不吝啬,清早就去刘屠夫那里买了一扇肉回来,煮了一大锅骨头汤。
面条、大白米饭、馒头都没少,东坡肉、粉蒸肉、爆炒鸡丁,还有酸菜鱼……
再加上她手艺本来就不错,这吃的村子里的人心服口服,不少人都在感慨,这伙食比他们家过年吃的都好!
“噼里啪啦——”
上房那边也传来了鞭炮声,因离得太远,众人不知道什么原因。
有些妇人肚子已经吃不下了,跑过去看热闹,很快去而复返。
“那边咋回事啊?”有人问。
妇人们挤眉弄眼地道:“谢元娘定亲了,说下个月初六就完婚呢,今天都已经二十五号了,就只剩下十一天了。”
“定亲了?定了谁?”
妇人翻了个白眼,嫌弃道:“还能定谁,府城林家,不过我看了半天,那林家也来了人,不过不是林家公子,好像是个老妈子。”
哪有定亲当天男方不在场的啊?
众人心中腹诽,觉得这件事透着古怪,不过这是人家的私事,他们也没好意思搬上台面来议论。
上房,锣鼓喧天。
谢元娘被簇拥在最中间,浑身绫罗绸缎、满头钗环。
多日来的心事终于如愿以偿,她满面红光,心里得意得不行:“赵嬷嬷,你回去替我告诉林郎,我会在这安心待嫁的。”
赵嬷嬷面颊圆润,穿着翠青色的薄袄子,眼神却凌冽万分,看起来就是个不好惹的主。
听谢元娘说完,赵嬷嬷嘴角刻薄地勾了勾:“这个奴婢自然清楚,不过奴婢提醒你一句,这段时间可千万别再去林家了,不然闹出什么祸事你自己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