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冤种弟弟,在线捞兄(124)

作者:阿洙洙 阅读记录

听闻这话,苏辙嘴角忍不住微微扬了扬。

他从柜子里取出一床薄被搭在了苏轼身上。

翌日一早,苏辙熬的是眼睛通红通红。

苏位与苏修兄弟两人这才赶回来,他们兄弟两人去年已过了乡试,正在为会试做准备,如今正在蜀郡念书,他们两人一接到消息就连连赶回来了。

苏位与苏修方才已听说苏辙足足熬了一昼夜,都劝他去休息:“八郎,你是翁翁的孙儿,难道我们就不是了吗?你总得给我们在翁翁跟前尽孝的机会才是!”

“就是!就是!你放心,我们也会替翁翁按摩,陪着翁翁说话的……”

不光苏位与苏修齐齐上阵,就连苏轼也附和道:“是啊,翁翁最疼的就是你,可别到时候翁翁醒过来,他老人家没事,你却病了。”

“若是如此,翁翁可是会心疼的!”

苏辙无奈,只能下去休息。

他原以为苏老太爷身强体壮,很快身子就能好转起来。

可事实证明他想多了。

即便苏洵为苏老太爷请来了舟山县的那位神医,也是束手无策,不过好消息是神医说了,苏老太爷的脉象并无多大问题,想必是伤了脑子,也许十天半个月之后会自行醒来,也许一辈子就是这样,再也不会醒来。

苏辙知道,这大概就是后世的植物人。

不过这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那位舟山县的神医见苏家上下所有人孝顺,再加上苏家在眉州向来颇有盛名,不等苏洵开口,便主动说留下来替苏老太爷施针,兴许苏老太爷后脑勺的淤血散了,苏老太爷就能醒过来。

一晃四五日又过去了。

这日苏辙早早起身,还未来得及刷牙,元宝就过来道:“八少爷,昨夜二老爷回来了!”

“老爷说了,要您与六少爷梳洗之后就去见见二老爷。”

自己的二伯父苏涣回来了?

苏辙多少是有些吃惊的,毕竟阆州虽在四川境内,但距离眉州还是有些距离的,他是万万没想到苏涣回来的竟这样快。

苏涣纵离家多年,但在苏家却是主心骨一般的存在。

如今苏家上下虽是苏洵当家,可每每遇上什么大事儿或者拿捏不准之事,就会送信给苏涣。

他年幼就有“神童”之称,更是年纪轻轻中了进士,为官多年风评极佳,甚至有一年官家念其功劳,还赏赐苏家不少宝贝,其中更有三坛御赐的梨花白。

就连苏老太爷这等爱酒之人,也还留了两坛子美酒没喝,每到逢年过节也就将酒盖打开闻一闻,甚至还不敢多闻,生怕酒水挥发完了。

苏辙忙与苏轼洗漱到了苏洵书房,刚行至门口,他们就听到屋内有陌生的男声:“……你也不必过于担心,如今爹情况没有恶化,已是好事。”

“我从前就听说过这等情况,直说一农妇摔伤昏迷数十年,得家中人悉心照顾,最后还醒了过来。”

“爹身子一向康健,想必会无事的。”

苏辙一走进去,就看到了这位传说中的二伯父。

苏涣看起来是风尘仆仆,一脸倦容,他虽比苏洵只大上几岁,但因劳心政事的缘故,瞧着却是比苏洵大上十多岁的样子。

不过他面色沉稳,即便苏家遇上此等大事,仍是心不慌神不乱,看到苏辙与苏轼两人与自己问安,更是道:“想必你们两个就是六郎与八郎了吧?”

他与苏洵感情极好,几乎每月都有书信来往。

因苏洵是炫子狂魔的缘故,所以他即便尚未见过苏辙与苏轼兄弟两人,可在看到他们两人这一刻,半点不觉得陌生:“……方才我听你们爹爹说过了,说你们日夜照顾你们翁翁,有如此孝心,很好。”

说着,他更是道:“你们小小年纪就过了童试,如今师从于郭太白,更多次听你们爹爹说你们聪明过人,学问了得。”

“既然如此,今日我便考一考你们,看看是不是如此。”

苏辙与苏轼对视一眼,眼中皆有惊愕。

他们二伯父见他们第一面,还没说上三句话,就要考他们学问?还是在苏老太爷昏睡不醒的情况下?

这个时候,他们不是该一家人互相安慰,或者一起去正院看望苏老太爷吗?

苏轼这些日子因为照顾苏老太爷和苏辙的缘故,学问略有所懈怠,下意识看向苏洵,眼神中一副“爹爹,二伯父这是做什么”的意思。

苏洵却是苦笑一声,压根没接话。

他这个二哥啊,当年不光是神童,更是书痴!

第46章

苏辙与苏轼心里倒是不慌, 毕竟在郭夫子日复一日的考问下,兄弟两人已习惯这等突然袭击。

苏涣不仅自己学问出众,他那三个儿子也是文采斐然。

苏涣一一考问了苏轼与苏辙兄弟两人。

问题是由简到难。

可苏轼也好, 还是苏辙也罢, 两人皆是对答如流。

最开始,苏涣是面露欣喜之色,觉得两个侄儿以后定大有所为, 可越到后面, 他心中就是惊愕不已——这两个孩子的学问竟如此了得?

他心中虽狐疑不解,但却是面上分毫不显,最后只微微颔首到:“你们两个学问尚可, 可见平日里是下了苦功的,做学问就该如此,只有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用功,才能见真章。”

可到了私下, 他却与苏洵道:“……我原以为你向来不着调,对两个孩子的学业也糊涂, 没想到你还知道历尽千辛万苦让两个孩子拜师于郭太白。”

“此人是有真本事在身的,且为人赤忱, 六郎与八郎师从于他最好不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