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抄家流放后,她带着全家造反了(407)

作者:安渔渔 阅读记录

建成帝知道消息后,知道只是干旱,又没发生什么洪水之类的灾害,便命令各府太守酌情应对。

下面人一贯看上面的脸色行事,建成帝这般态度,谁还不知道他根本不当回事。

而现在受灾的只有豫州、冀州和幽州三州。

豫州虽临近海域,又是平原,产粮向来多,但因为去年洪涝灾害,地质遭到损害,开春后百姓地理的庄稼长势就不太好。

冀州是最惨的,而且因为冀州太守至今无人任职,底下人互相争斗,谁有时间搭理这些底层的百姓,就算有好心官员看不下去,可没有上头命令,也只敢偷摸救助百姓,终究帮扶有限。

幽州相比其他两州也好不到哪里去,但因为是怀亲王的封地,百姓日子尚算过得去。

但因为有关城这里比着,于是三州的百姓越来越多往这里赶。

两人从城楼下来后,祝明卿便带着王知府去了自己看好的另一处土地。

位于关城城外十里地的地方,这里有处靠山的平地,祝明卿早已将周围的山头买了下来,准备饲养动物,种植果树。

而这处平地范围极广,如果按照她想建的房子图纸,每家每户大概一百平的面积,完全足够支撑千户。

王知府挑眉,心想祝夫人这是有多少钱,又要建房子,还给那些难民居住,真是上天派下来的活菩萨啊。

对此,祝明卿微笑脸应对,想让马儿跑,就要马儿吃得饱。

再者房子又不是免费给他们住的,只不过能以工抵债,或者给明家干满一定年限就能直接送给对方。

也别觉得她送房子就是财神爷了,和那些将要居住的百姓给她带来的利益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很快,祝明卿有钱,王知府配合,那些难民全部被迎进城。

这些人缩成一团,手里紧紧抱着孩子,或依靠在家人身旁,或单独一个人。

男女老少,脸上沾满了泥土,嘴巴干裂脱皮,瘦骨嶙峋,表情麻木走在街上。

第357章 安顿难民

从开年到现在,已经五个月没有降雨,地里的庄稼几乎都枯死了。

等看到关城道路两旁,有人栽种的一些高粱,有人疯了一般冲破官兵阻碍,拔起一颗就往嘴里塞。

还有人看到路上商铺里柜台上放着茶水,冲进去就往自己嘴里灌。

难民乱作一片,最终官兵出动,拿着刀剑维持秩序,才勉强正常起来。

尽管嘴巴里干得要冒烟,这些人也不敢再动作,就怕如刚才被鞭打的那几人一样,若是这种情况下生了病,那不是要人命吗。

反正关城已经放他们进来了,总归是能活下去!

可谁知从南门进来后,这些官兵又要领着他们往出北门,离开关城。

这些人顿时就不干了,吵闹个不停,还有一些顽固不好惹的人同官兵对峙起来,无论他们如何解释,官府安好的地方在城外,这些人就是不信。

最好王知府揣着微胖的身体,喘着粗气跑到北城楼上,手里还拿着一个扩音器。

“乡亲们,我是关城知府,你们别担心,既然欢迎你们进来,那本官自是已经安排好一切,只要安心跟随官兵出城,自有吃喝居住的地方等着你们!”

见了王知府,这些人不敢吭声,但神色依然怀疑。

就在此时,底下有人挥舞着袖子大喊:“大人,我们信你!”

王知府的目光往声音发源地瞧去,目光一凛,难道瑱城此次受灾很严重?

看了一圈后,发现了好多熟人!

“大人,我们都来投奔您了!”

“是啊,我们相信大人不会放弃我们的!”

这些都是王知府当初在豫州任瑱城县令时的百姓。

经过他们一番传播,不知情的难民也迅速了解了王知府为人。

“放心,王大人一向说话算话,大家伙只要好好听说,以后肯定不会再挨饿受饥!”

“是啊,当初要不是有王大人在,我们整个瑱城的百姓恐怕早就被淹死了!”

虽然在瑱城也不会不能继续扛,但听说王知府治理的关城人人向往,而且还有免费读书习字的地方,只要干活就不愁吃喝。

让本来还在迟疑是否离开家乡的百姓们顿时下了决定。

王知府很感谢这些人替自己说话,最好又是百般保证,还亲自送人出了城,才算了了一桩心事。

只要一想到后面可能还要经常经历这一遭,看来,倒是可以采取祝夫人的建议,雇几个人在城门口宣传宣传了……

出了城的难民们坚持走了一个时辰,终于闻到空气中飘散的食物清香。

众人不禁加快脚步,就算口干舌燥,但嘴里也分泌出不少唾液。

一桶桶清水就放在旁边,路过的第一个百姓试探舀了一碗,咕咚喝完后见没人阻止,其他人更是疯狂了。

“全部排好队,一个一个来,所有人都有份!”

有人主持秩序,百姓也逐渐安静下来。

等喝完水,发现确实有人在施粥,一个个立即跑过去排队。

等喝到香喷喷的浓粥,不是那种只有几粒米的清汤寡水,有人终于忍不住大声哭泣。

可能是一路走来太过于不易,见识过一些城镇将自己当蛆虫一般驱赶,此时收到一丝温暖,这些淳朴的百姓再也忍不住了。

将碗放在地面,直接对着施粥的人磕起头来。

待终于有了几分饱意,这些人才知道王知府将他们迁过来的用意。

建房子不怕啊,而且还很有可能是为以后的自己建造的,还有饭吃,有水喝,有工钱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