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虐死后,嫡女满级归来杀疯了(472)

作者:榛苓兮 阅读记录

谢裴煜说:“我让人在明日早朝上提重审水利之事。”

“别,此事不急。”

谢裴煜与长公主都向郑瑾瑜看过来。

郑瑾瑜道:“先让他们讨论平叛的事吧,先打起来,烙铁落在脚背上,知道疼了,再提揪出烧烙铁的罪魁祸首,这样效果才更好。”

恼羞成怒之下,牵扯的人才会更多,那恼羞成怒的人也会更容易失控。

他失控了才好浑水摸鱼。

……

昨日长公主提了要平叛这事。

一些朝臣们觉得,既然救灾已经结束,灾民们也都领取了救灾的粮食回乡种地去了,就没必要再揪着不放了。

灾民愤而做出的一些僭越之事,也并非不可原谅。

然而,有谢裴煜提前安排,部分人就提出了反对意见。

那套说词和长公主差不多,都说如果就这么算了,有辱天威。

反对方说:“这一次可放过,那么下一次呢?”

和平党的人道:“有了这次的教训,他们下次……”

“这是什么教训?”不等和平党的人说完,就被截了话去。

“呵呵。”反对方的人嘲讽道:“这次的教训就是,看他们闹起来了,抢了衙门,咱们急忙派了辰王带着粮食去救灾。送钱送粮安抚他们,好好的将他们送回家乡,是吗?”

“这样不好吗?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他们回乡耕种,来年又有税收上交。”

“好什么好?从古至今天灾人祸就没停过,有了这次北方裕城人的榜样,下次南方再受灾,他们有样学样,也闹个起义,也抢个衙门,也抓个王爷,准备杀了祭旗。咱们再被吓唬一下,然后就乖乖的送上钱财粮食安抚,是吗?”

大家又觉得有理。

“这帮刁民都敢抢衙门杀辰王了,此事确实不能算了,否则天威何在?民众无惧天威,这才是最严重的。”

越来越多的声音赞同不能这么算了,处给那些刁民一些教训。

皇上看他们争论的结果已出,便开口道:“确实不能这么算了,太师,你怎么看?”

卢太师今儿也上朝了,虽然一把年纪,身体也很不好,但他还舍不得放权。

坐在椅子上,让人抬进来的。

“既然皇上说不能算了,那……咳咳,那便派人去抓犯事的人吧。将参与抢劫的主谋抓起来处决就行了,犯不着把灾民全抓了。抓了他们,一定要当着那些刁民的面处决,这样威慑才够。”

说多了话有些累,他停了一会儿才又道:“朝廷出钱出粮赈灾,彰显着皇恩浩荡,皇上的仁慈。而抓那些犯事的人,是要叫他们知道天威可不犯,皇上给的才是你的,不给你,你不能抢。”

卢太师得到皇上多年的信任,不止因为他以前做过皇上与长公主的夫子,而是他确实有几把刷子。

第418章 给他们出个好主意

一番话下来,既解决了是否出兵这个难题,又把皇帝的马匹拍爽了。

可不?抓几个刁民而已,为什么要用军队去?

直接挨村挨户的问,抓那几个带头闹事的典型就行了。

这样既不会将事情闹大,也震慑住了普通百姓。

皇上高兴不已,“妙,妙啊,还是太师有办法。老太师,你可帮了朕的大忙了。”

卢太师一脸得意,面上谦虚的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是做臣子的应该做的。”

然而这不是谢裴煜他们想要想的结果。

早朝的结果传回来,郑瑾瑜就被长公主的侍女叫去主院谈话。

郑瑾瑜听完之后问了一句,“那他们有说派谁去办这件事吗?”

“暂时还没说,此事办得好了大功一件,但也容易办砸,我看他们也是既想又怕。”

郑瑾瑜冷冷一笑,“什么办好?此事必须办砸。”

长公主挑眉看她,“看来你已经有了主意。”

“嗯。”

“你想怎么做?”

“主打一个信息差,裕城的人可不知道朝廷只打算杀几个领头的。我们可以提前将消息放出去,就说京城来了办案的官员,要杀闹事起义的刁民。能出去抢粮食劫衙门的人,定然不会是老弱妇孺,而是成年男性。在乡下,成年男性就是一家的顶梁柱,家里顶梁柱要被人抓去杀掉,他们能愿意吗?求生的本能也不能束手就擒。”

谢裴煜点头说:“所以逼急了,他们大概率会跑。”

长公主道:“跑路要路引的,能往哪儿跑?”

郑瑾瑜又说:“听说混乱之中,已经有不少人加入了当地匪蔲?”

“对,当地匪蔲确实壮大不少。”

“他们就犹如筷子,一折就断。一个人跑出去,成了流民,活下来的机会不大。胆大的成年男性,匪蔲们最是欢迎,所以他们大概会加入当地匪蔲。”

长公主笑道:“那可就真的乱起来了。”

“没有人天生就想做匪蔲,人家是被逼的。逼灾民交出家中顶梁柱,赶良民上山为蔻,他必失民心。到底是谁说要举起造反,还要杀救灾的辰王祭旗的?若是查来查去,正好查出煽动灾民抓辰王,并且欲杀辰王祭旗之人与京城这边有关,那就更热闹了。”

长公主冷哼一声,偏过头去。

谢裴煜看了她一眼,淡定的道:“不就是我那好‘舅舅’咯,那确实热闹了。”

郑瑾瑜淡淡道:“那后续的事就好办了,皇上为什么要杀辰王?”

说罢,她似笑非笑的看向谢裴煜。

长公主看郑瑾瑜的眼神多了几分佩服。

她道:“因为他得位不正,我父皇给的遗诏是传位给我的儿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