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贵女妻(272)
容晚玉站在公主身侧,并不多言,心有猜测,太后多年礼佛,见着嬷嬷的打扮,和公主的态度,多半是太后身边的亲信。
一番客套后,平阳带着明月坐上了步撵,容晚玉自然没有这个殊荣,跟随步撵走在一侧。
还好步撵的速度不算快,桂嬷嬷又特意派了一个宫女跟在容晚玉身边,替她遮阳打扇,一路到也不算辛苦。
到了寿康宫,平阳和明月才从步撵上下来。
平日在公主府无拘无束的明月郡主,到了宫里,却有些拘谨,紧紧拉着母亲的手,小嘴也绷成了一条直线。
三人一同迈入寿康宫,寿康宫中不似容晚玉以为的富丽堂华,而是大气古朴,没有丝毫多余的装饰。
太后坐在首位,一头银丝束成高髻,面如银盘,看着当真有慈眉善目之相。
待几人行礼,太后抬手免礼,先冲着明月郡主招了招手,“乖孙,到外祖母这里来。”
明月郡主看了一眼平阳长公主,被她轻轻推了一下,才小手交握,一步步走到了太后身边。
看着外孙女如此拘礼,太后心中一叹,伸手将人拉到身旁坐下,有细细问了她一些日常琐事,最后轻轻捏了捏明月的脸颊,有些喜意。
“看着,似乎比上回胖了些。”
平阳闻言,这才接话道,“明月身子一直孱弱,近来,女儿寻了容家姑娘替明月调理身体,有些成效。容姑娘于养身有道,便想着,让她也给母后瞧瞧。”
“母后的身子骨自己了解,不过是老了,不如从前也是正常。你和小明月时常进宫陪陪母后,便够了。”
太后对自己亲生的女儿,自然是疼爱的,只是这份疼爱放在明月身上,似乎总有一丝补偿的意味。
平阳笑了笑,没有应下这话,只是坚持道,“人都请来了,母后便让容姑娘瞧瞧吧。”
“瞧什么?”
皇帝忽然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多半是故意没让宫人通传,引得众人后知后觉地下跪行礼。
“都起来。”皇帝走上前,和平阳并肩而立,先冲着太后请安,“听说平阳带着郡主入宫,儿子便不请自来了。”
“都是一家人,自然该时常相见,说什么客套话。皇帝你瞧,明月看着是不是胖了些?”太后见皇帝来,笑意更甚,将明月往他面前推了推,又解释道。
“平阳说是容家丫头调理有方,便想着给哀家也瞧一瞧。”
明月似乎对皇帝这个舅舅,有更多的排斥,但只有熟悉她的人才看得出来,她的小手已经紧紧地握住了衣摆。
皇帝对这个外甥女,也不算亲厚,看了一眼,没瞧出变化,嘴上却附和太后道,“是胖了些。容侍郎家的女儿,是个医术不错的,连孙御医都夸赞过,依儿子看,母后您便别辜负了平阳的一番心意。”
如此,太后才松了口,让容晚玉上前诊脉,明月也趁此机会,回到了母亲身边,坐在了母亲怀里。
容晚玉垂首上前,将行医问诊之物一一拿出,诊脉前,先净了手,又擦拭感觉,触及太后手腕时,一丝汗湿也无。
如此细心,倒是让太后对她的初印象有了不错的观感,待容晚玉收手后,问她,“如何?”
劳心过甚,又长年茹素,加之年事已高,可谓是油尽灯枯之象。
这番话,容晚玉自然不能宣之于口,身为太后,澧朝最尊贵的女子,亲生儿子是天子,女儿战功赫赫,如今也是荣宠加身。
如何该有如此劳心之象。
容晚玉斟酌一番,换了说辞,“太后虽久居宫中,心中却依旧牵挂万民福祉,以至少食难眠,臣女斗胆,请太后顾及自身,方可观澧朝日盛永昌。”
无论太后是因何多年礼佛,但身居高位,她给自己的理由,必定是为澧朝所求福祉。
容晚玉的话,全了太后的体面尊贵,又点明了太后日常的不适症状,可谓巧妙。
果然,太后闻言笑着点了点头,“看来,平阳和皇帝的眼光不错,你小小年纪,却是个好大夫。”
皇帝和平阳,则一展同胞的默契,齐声向太后告罪。
“儿臣/女儿,让母后难以安享晚年,是为失职不孝。”
第239章 罔顾
太后看着一双儿女,难得默契,眼中竟有水光一闪而逝,容晚玉坐在她近身,看得清清楚楚,也只做睁眼瞎。
“什么失职不失职的,你们两人,自幼便懂事,心里装的都是家国大事,母后年迈无用,只能替你们多念经祈福。”
皇帝只知道太后苦夏消瘦了些,又怕用冰过甚,寒气伤体,特地嘱咐宫人多注意太后的饮食起居,未料已到了少食难眠的境地。
“前朝之事,自然有儿臣和太子等操心,母后您若在寿康宫无趣,不如,将郡主养在身边,陪您解闷。”
此话一出,太后便直接开口否决,“不可,寿康宫安静得沉闷,哪里适合郡主小小年岁所居,再者,郡主如今的身子还不算康健,还是留在公主府更为妥当。”
紧接着,平阳便也开口,语气平平,听不出喜怒,“明月在家被我宠溺惯了,留在寿康宫恐扰母后休息,等明月身子好些,女儿再带明月多来陪母后说话。”
母女二人都提及了明月的身子骨,皇帝皱了皱眉,却没再坚持。
他膝下的儿女大都年岁不浅,思来想去,倒是想起了一个合适的人选,“儿子忘了告诉母后一个好消息,祥妃已怀有身孕,再过几个月便能诞下一个孩儿,到时候,也能让母后一享含饴弄孙之喜。”
皇帝口中的祥妃,便是年初,田家送入宫中所谓的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