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贵女妻(469)
“鸟尽弓藏,才是我钟家之不幸。”
一句愤慨之言,却满含悲切之意,让老夫人也忍不住握紧了座椅扶手,深深地叹息一声。
“不错,鸟尽弓藏才是不幸。如今陛下年迈,这天下迟早要交给几位皇子中的一个,三郎,你可想过,若我们钟家不再韬光养晦,选择加入皇子夺嫡之争,一念之差便可能万劫不复?”
死在战场上,对于武将世家的人而言,是死得其所。
死于猜忌怀疑,对于用血肉护卫君王百姓的忠臣而言,才是万劫不复。
丈夫和儿子的接连去世,让老夫人明白,要保住永宁侯府最后的血脉,只能钟无歧远离京都的权力漩涡。
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没有错,自己唯一的儿子确实平安长大了。
虽然钟无歧隐没了自己和父兄一般无二的雄心壮志,但他也给永宁侯府寻到了一条出路。
行商虽然在澧朝不受重视,但至少,这是一条没有荆棘的路。
“母亲,咱们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啊。”钟无歧慢慢直起身子,紧握双拳。
“当初,儿子答应您,要忍到舟儿长大。如今舟儿已经足以独当一面,纵使出身有误,也可堪是我们钟家的好儿郎了。”
钟无歧撩开衣袍,直挺挺地跪在了老夫人的面前。
“请母亲准允儿子,重续父兄遗志,便是行差踏错,也该是儿子来承担这一切罪责。”
看着早已长大成人的儿子,老夫人伸出的手,到底没有落在他的头顶,而是拖住了他的手臂。
“为人母的,哪有不了解自己的儿子的。母亲让你忍了这么多年,已是辛苦你了。”
“既然你已知晓前路艰险而依旧无悔,便去做吧,母亲依旧会为你守好家宅。”
两个儿子接连战死沙场,一直都是老夫人心头的死结。
她知道,同意钟无歧不再隐忍,迟早会将钟无歧送上战场。
担忧难免,却不愿意让自己的慈母之心成为钟无歧的牵绊。
母子二人难得达成共识,聊起亡故之人,泪与笑并存。
最后见老夫人累了,钟无歧便起身告退。
他刚起身,母亲便冲他招了招手。
钟无歧脸上还有泪痕,心中满是对母亲的孺慕之情,乖乖附耳上去,以为母亲要和自己说什么贴心话。
结果迎接他的,是被母亲力道十足地拧住耳朵。
“疼疼疼——母亲,有话好好说,您这是干什么?”
“不疼怎叫你记住?”老夫人手上力道未松,耳提面命道,“此事虽然是晚丫头挑头促成,但她再厉害也是你唯一的外甥女,万事定要护好她,知不知道?”
钟无歧连忙点头,将自己的耳朵拯救出来,一边揉耳朵一边嘟囔道。
“晚丫头现在这么厉害,指不定我这个做舅舅的还要她护呢......”
“你嘀咕什么呢?”老夫人没听清楚,但见儿子那碎碎念的模样,便睨了他一眼。
钟无歧立刻站直了身子,拍着胸口保证,“没嘀咕什么,晚丫头是湘娘的女儿,我这个做舅舅的肯定把她当眼珠子一样护着,母亲您就放心吧。”
如此,永宁侯府的复兴之路,便悄然展开了。
钟无歧听了容晚玉的话,花了几日工夫,准备了给皇帝的“见面礼”。
容晚玉则拜托了赵国公牵头,带着钟无歧入宫面圣。
“陛下这几日精气神还算不错,只是太医嘱咐还需再静养一段时日,不可劳累。”
赵国公领着容晚玉和钟无歧一路往皇帝的寝宫而去。
身为皇帝的小舅子,兼几位皇子的开蒙恩师,赵国公虽然没有实权,但一直深受皇帝的看重。
这些日子,皇帝无力处理政事,但也闲不下来,便让赵国公日日入宫为他讲书。
讲书的途中,赵国公不经意地提及一句,永宁县主以及永宁侯想要来给皇帝请安。
念及容晚玉的那一身医术本事,皇帝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排斥。
第416章 别有用心的陆院判
养心殿外。
赵国公和容晚玉、钟无歧三人站在殿外,等候陛下传召。
小太监入内通传后不久,德贵便笑着出殿相迎,冲着几人微微俯身见礼。
“老奴见过赵国公,永宁侯,永宁县主。”
赵国公客气地回了半礼,“公公不必多礼,陛下今日可好些了?”
“有国公日日来陪陛下讲书解闷,比前几日好上许多了。”德贵让出身位,作接引状。
“现下,太医院的御医正在给陛下诊脉,诸位可先入内稍候片刻。”
三人依言随德贵入内,隔着屏风在外等候。
隔着屏风,隐约可闻太医在和皇帝说话,容晚玉压低声音,问询了一句,“不知今日来的是哪位太医?”
“是陆院判。”德贵同样低声回应,主动多解释了一句,“孙御医前段时间向陛下请求致仕,陛下已经首肯了。”
太医院官阶最高的是院使,早些年皇帝为表孝心,特令太医院院使专职负责太后的凤体,皇帝几乎没有调用过。
其次便是两位院判,一个陆院判,容晚玉早在京郊毒花一事中就有过一面之缘。
当时只觉得是个眼高于顶的老头儿,后来才知道,他背靠的是太子,所以才在太医院作威作福多年,也无人敢招惹。
而另一位院判,则是和容晚玉为忘年交的卢御医。
因为救治二皇子“重疾”有功,暗中被娴贵妃推了一把,坐上了另一个院判的位置。
卢御医是个嫉恶如仇的性子,历经刮骨香一事后,对四皇子也算是另眼相看,加上容晚玉的缘故,如今也算是站在了四皇子这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