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寒门首辅贵女妻(502)

作者: 有贝 阅读记录

在皇帝要改立太子的消息的冲击下,恭肃伯爵将苏贡安的话都听了进去,忍不住问道,“这一时半会儿的,咱们拿什么立功啊?”

苏贡安眼神微妙,紧盯着父亲的眼睛,慢慢吐露出了三个字,“平遥城。”

“若咱们告知陛下,平遥城之事,岂不是大功一件?”

听见平遥城三个字,恭肃伯爵神情一凝,惊疑不定地看着苏贡安,仿佛不认识自己的儿子了一般,一时间没有开口。

苏贡安也不急,他回想着容晚玉的指点,一点点压垮父亲内心的防线。

“兄长们之所以下狱,便是因为咱们苏家率领西境军对抗硕国大败。若让陛下知晓,西境军大败另有隐情,兄长们的罪不就有可解之法了吗?”

他顿了顿,又道。

“而且,东宫若知晓陛下的心意,难免不会有所行动。太子对咱们苏家弃如敝履,咱们何苦要以德报怨呢?”

不得不说,苏贡安的话说进了恭肃伯爵的心坎里。

他想起这段时日,自己最疼爱的两个儿子在天牢中受的苦楚,便难抑心中怨愤。

若非太子行不忠之举,西境军也不会大败给硕国,自己的一双儿子也不会从人人敬仰的大将军,摇身一变成了阶下囚。

苏家如此境况,自家女儿甚至还当了太子侧妃,都没能让太子对苏家有多一分的情谊。

沉默半晌,恭肃伯爵艰难开口道,“你怎么知道平遥城之事的?你知道多少?”

对此,苏贡安早已想过对策,不急不忙道,“儿子虽不比两位兄长有本事,但毕竟日日跟随在殿下左右,总能探听一些隐秘消息。”

“但儿子只知,太子或许在平遥城藏了私兵,更多的,特别是藏在何处,便不知晓了。”

听完苏贡安的回答后,恭肃伯爵闭上双目,长叹了一口气。

从他带着苏家跟随太子后,已过了十余年,这十余年间,他为太子做了不少事,才换来了两个儿子的将军之位。

到头来,却又因为太子的举动,让这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变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恭肃伯爵心中,甚至开始隐隐后悔,如果一开始没有巴结太子,而是让两个儿子走武举之途,虽不至一步登天,但好歹也不会转瞬成空。

“你探听得不错......”恭肃伯爵到底还是开了口,将苏家最大的秘密慢慢告诉了苏贡安。

如今大儿子和二儿子入狱,家中年轻一辈,可靠的便也只有三儿子苏贡安了。

在此事上,三儿子忙前忙后,也算比从前长进了不少,到底也是亲生的儿子,恭肃伯爵隐约也起了亡羊补牢之心。

“太子曾让你兄长,秘密从西境军中,选了部分士兵,暗中调离了边境。此事事关重大,我知道时,也已经于事无补。”

恭肃伯爵慢慢回忆起此事的前因后果,眼底满是后悔。

太子并未知会他一声,而是直接派人去了西境军中,让身为主将的大儿子,帮他完成了此事。

如若恭肃伯爵知晓,哪怕是太子的命令,定然也会推拒,不会干这等谋逆之举。

但他的大儿子,只记得父亲说要紧跟太子的步伐,颇有些愚忠之心,这才埋下隐患。

“西境军被转走的士兵,足有一万之数。你兄长虽听命行事,但也留了个心眼,在里面混了咱们苏家的人,这才得知这些兵卒被转去了平遥城。”

第446章 慈不掌兵

澧朝湖州边境之地。

由钟家叔侄率领的西境军,和此前在苏家兄弟带领下的面貌早已焕然一新。

钟家御兵多年,靠得从来不是什么兵家良策,而是口口相传的经验之谈。

这些御兵的经验,也并非因某一人的天赋卓绝而生,而是先辈的一条条性命淬炼而成。

钟衍舟坐在帐篷里,打了一盆水,浸润布巾后,慢慢擦拭着自己的长枪。

从他入西境军,至今不足一月,随身的长枪便已被鲜血浸染到失去了本色。

“躲这儿干什么,不去吃饭。”钟无歧端着两碗饭菜,低头进了帐篷。

钟衍舟闻声而动,忙将怀中的长枪放到一旁,冲着钟无歧抱了抱拳,“属下见过主帅——”

“行了行了,这里有没别人,咱们不兴这套。”钟无歧将其中一碗饭菜塞给钟衍舟,自己端起另一个碗坐在他身边开始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见钟衍舟还站着,钟无歧斜了他一眼,“坐着吃呀,怎的,还要像小时候那样,缠着你三叔我给你喂啊?”

听钟无歧提起幼时之事打趣自己,钟衍舟这才破功,也坐了下来,一边扒饭一边小声的抱怨。

“那都是小时候的事了,三叔您别整日挂在嘴边,我现在已经是男子汉大丈夫了......”

钟无歧闻言毫不遮掩地笑了起来,险些被饭菜呛住,睨了一眼钟衍舟。

“哪家男子汉大丈夫,打了几场仗连饭都吃不下了啊?”

虽然钟无歧和钟衍舟在接管西境军前都没有像父兄一般,上过战场。

但钟无歧行商,常年行走在外,见过杀人越货的事也不算少,真刀真枪的厮杀场面更不在少数,真上了战场,也没有半点不适应。

钟衍舟却不同,他自幼就长在京都,进了指挥司后,也不过处理些街头巷尾的琐碎之事。

此前和禾丰镖局的人联手对付田首辅的埋伏,还是头一回杀人。

而如今,一个月不到,死在他枪下的硕国人,便不知有多少了。

钟衍舟听出了三叔口中带着调侃的关切,停下了手里的筷子,低下头闷声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