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贵女妻(644)
永宁郡主,和迟姨记忆中的那位夫人也很像,明媚若芍药,气度华贵,让人过目难忘。
“父亲,母亲,这是儿子已定终身的心爱之人......”
迟不归没有介绍那些世俗的名头,而只谈及了两人对彼此的态度。
他微微侧首,看向容晚玉,眼角还泛着红,眼神十分坚定。
“也是向儿子和迟姨伸出援手,救于危难的恩人之后。”
容晚玉正想向两位故去的长辈正式地自我介绍一番,听了迟不归后一句话,惊讶地望着他,不知此言何解。
迟不归只是笑着,似乎没有立马解释的意思,容晚玉只好先开口向长辈见礼。
“老侯爷,夫人,晚辈容晚玉,是...晏稷的未婚妻,无缘与二位长辈得见,请二位放心,日后晚辈定会陪着晏稷,白首不相离。”
待香入炉后,容晚玉被迟不归扶着起身,迫不及待地追问道,“什么恩人之后?”
一旁观礼的迟姨笑着接过话头,“让奴婢给郡主解释吧。”
迟姨上前,正正经经地对着容晚玉行了一礼,这回迟不归没有阻拦迟姨,反而跟着迟姨一道弯了腰。
容晚玉躲避不及,只好回了一礼,一时间显得三人十分客气。
“郡主莫怕,奴婢和侯爷所敬,是您的母亲,钟夫人。”
“母亲......您是说,我的亲生母亲?”
容晚玉第一反应是如今还在容府当主母的小姨,而后才反应过来,迟姨应当没有见过小姨才对。
迟姨点点头,说起了当年逃出侯府之后的事。
“奴婢虽带着侯爷逃出了侯府,但京都内外严加防守,根本无处可去。只能求到了永宁侯府。”
容晚玉的大舅舅永宁侯和迟不归的父亲永义侯,当初是要好的朋友。
容晚玉的母亲钟宜湘还未出阁时,跟着兄长结识了永义侯的夫人,也就是迟不归的母亲,两人一见如故,堪称闺中密友。
迟姨想起夫人曾说,永宁侯府的钟小姐,是自己生死可托之人,走投无路之际,抱着渺茫的希望求见了钟宜湘。
结果如今可见,钟宜湘果然不负夫人的信任,在京都人人自危的紧要关头,依旧选择了庇护好友之子。
第575章 千里姻缘一线牵
“彼时,钟夫人已经和容大人议定了婚事。我和公子在永宁侯府避了一阵风头,便以陪房的名义,跟着钟夫人去了容府。”
迟姨提起当年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至今还感叹不已。
她带着才六岁的迟不归,在容府以陪嫁来的仆从身份呆了有一年多,等到风平浪静,才拜别了钟宜湘,带着迟不归回了自己的家乡青州。
钟宜湘虽然冒着极大的风险救了他们,但也不敢对家人说一个字,唯恐知道的人越多越危险。
迟姨和迟不归离开容府时,容晚玉已经出生了,离开时,钟宜湘还给他们备了不少银票赠别。
“钟夫人大恩大德,奴婢今生无以为报,那样好的人,可惜......”
迟姨话说到一半,看着眼前和故人肖似的容晚玉,怕惹她伤心,提起另一桩趣事。
“说起来,咱们侯府还未出事时,夫人和钟夫人便调侃闲话过,说待钟夫人成婚,若生下女儿,两家定然是要结亲的。”
迟姨笑着看了看眼前的一对壁人,感叹这仿若冥冥中早已注定的缘分。
陈年旧事翻起,聊起来便没注意时辰流逝。
两人虽缔结过婚约,可现在身份更改,少不得适宜时要再正式过一遍六礼,让容晚玉留宿侯府到底不合时宜。
看着天色不早,迟不归便带着容晚玉从侯府离开,还是去了石蕴堂落脚。
去石蕴堂的路上,容晚玉还有些回不过神来,也不知是感叹母亲当年的果敢更多一点,还算感叹她和迟不归的缘分竟然如此早便埋下了种子。
“这样说,你岂不是还见过我小时候的模样?”
迟不归陪着容晚玉慢慢走着,不时护着出神的她避开行人的碰撞,却没想到容晚玉开口的第一句话是这个,低声笑了笑。
“嗯,那时你还小,我只记得你很喜欢冬日,看见大雪纷飞总会笑得开怀,还一直盯着下人做的冰雕玩儿。”
提起冰雕,容晚玉便想起行哥儿向自己道歉,却是让迟不归帮他做了许多冰雕的那回。
“难怪你那时帮行哥儿想出用冰雕讨我欢心的法子......这么说,你后来以门客身份入容府的那日,会出手相救我和行哥儿,也是因为母亲的缘故?”
迟不归轻轻点了点头,他身负寒疾,即便并非见死不救之人,但也不会在那样的日子冒着生命危险去救陌生人。
为了找到太子一党的把柄,暗查藏田一事,迟不归和姜询商议后才选择以门客的身份再入容府。
容束自然不会记得,多年前府上走了侯府陪嫁来的仆从,对迟不归完全是出于学问上的欣赏。
入容府前,迟不归也派人查探了不少容府内的情况,对容晚玉在京都不太好听的名声也有所耳闻。
他知道恩人钟宜湘早早病逝的消息,但那时候他自己还在青州念学,只能遥遥替恩人供一盏长明灯。
等到时机成熟,入京赶考,他虽抱着目的潜入容府,但也存有私心,想要力所能及地帮衬一把恩人的子女。
未料才入府,就看见姐弟二人落水的一幕,顾不得旁的,便跳了下去。
随着和容晚玉的相处,他才发现京都内关于容晚玉的传言有误,她明明是如璀璨之星一般的存在。
“还好,那日及时将你和行哥儿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