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贵女妻(682)
“皇后是要伴你余生之人,既然合你眼缘,便如此吧。”
定了皇后和其余妃嫔的位份宫殿,太后便起身离开,召了礼部去,预备操办皇帝大婚事宜。
这也算是皇家这一年以来难得的喜事,自然要办得热闹些,不是新年,却颇有些辞旧迎新的意味在。
太后离开后不久,姜询又看了几眼顾氏的画像,然后让人收了起来,又随口让德贵先行退下。
“朕还有许多奏折要批,便换小勋子来侍墨。”
小勋子是打小伺候姜询的,但姜询顾念德贵在先帝身边暗中帮衬自己的功劳,内侍之首的位置,依旧没有动摇。
只是偶尔体恤德贵到底年岁大了,夜里便换小勋子在近前伺候。
德贵闻言自是笑着谢恩,说些多谢陛下宽仁的话,而后躬身退下,主动去换了小勋子来。
“陛下仁善,可怜咱家这老骨头。夜里便有劳勋公公了。”
小勋子从前跟着“纨绔不化”的四皇子姜询,在宫里自然不如德贵这样御前伺候的得脸,如今鸡犬升天,比从前稳重了些,却不见傲气。
“公公客气了,伺候陛下本就是奴才的本分。公公从前是先帝眼前的红人,如今陛下也倚重着您,更要保重身体才是。”
两人寒暄几句,小勋子这才进了御书房伺候,见姜询拿着一本文书皱眉瞧着,机灵地上前将烛芯剪断了一截,好让烛光更亮些。
“那薛氏,可是和母后同乡?”
姜询这话问得突然,小勋子答得却是有条不紊,“回陛下,薛氏确实同太后娘娘一样,都是瑶州人士。不过两家并无来往,相隔甚远。”
对于这个回答,姜询不置可否,他即位后,主动问询过母后,是否需要对她的娘家扶持一二。
彼时太后并无此意,只说姜询的外祖和外祖母已去,自己和兄弟姐妹缘浅,无需大费周章,只赏了些银子,新立了祠堂尽孝,便作罢。
太后没有要扶持自己母族的意思,对姜询来说便省却了一桩麻烦,但皇后人选,就如同他要扶持寒门子弟一般,需得不偏不倚为好。
由太后选定了人后,姜询便派了小勋子去详查薛氏和顾氏的家世来历,让他最后决定立顾氏为后的原因,不仅仅是那双和容晚玉相似的眼睛。
“罢了。薛氏也好,顾氏也罢。”
都不是她,是谁又有什么分别呢。
很快,皇帝选妃已定的消息,便在京都传开了,其中最受瞩目的,便是出身平平的皇后顾氏。
迟不归是大臣里最早知道消息的人,带着皇帝亲自写的宴帖,回侯府后,交给了容晚玉。
“陛下大婚,这得备什么礼才好?”容晚玉拿着那份请帖,一时有些拿不准。
以永义侯府的身份,她和迟不归这份贺礼自然不可随意,需贵重才好,又考量迟不归和皇帝的情谊,还得投其所好,以表心意才是。
“备两份便是,夫人选一份上礼册的,我再备一份提前赠给陛下。”
皇帝大婚在即,迟不归这个做首辅的看起来眉宇间也带着喜气,让容晚玉看着有些好笑。
“陛下对选秀是推了又推,倒是你似乎上心得很。”
迟不归看着一无所知的容晚玉,笑着叹了口气,伸手将她搂入怀中,下巴抵在她的头顶上蹭了蹭。
难免想起自己在御书房,偶然看见的皇后顾氏的画像。
第610章 皇帝喜宴
澧朝历代皇帝少有即位后才娶正室的,循旧例,立后需敬告先祖,还要走仪式昭告天下。
以顾氏为首被选中的秀女,晨起便一同入宫,但只有顾氏,需要白日便换上冠服同皇帝一道,祭奠先祖。
“娘娘,准备妥当了。”贴身侍奉的大宫女平月,是内务府挑好送来的,性情沉稳了解宫中规矩,有她提醒,让初入宫闱的顾氏稍微安心了些。
看着铜镜里,被宫女平月的一双巧手装扮的仪态万千的自己,顾氏只觉得陌生到不敢确认,将目光收了回来。
她父亲是个秀才,屡试未中举,便在老家开了间私塾谋生,直到兄长考中进士,入吏部当职,一家人才搬到了京城来。
上京时,母亲便十分高兴,说到了天子脚下,给她寻夫婿,无论是家世还是才华,定然比在老家要更上一层。
直到天子选秀,顾家上下都不觉得顾氏能入选,只因适龄必须得走这一遭,想着选过秀后再寻婚事还能添些噱头。
想起选秀当日,太监提着嗓子说她中选,再到后来立后的圣旨送到家中,到现在顾氏都恍惚觉得如在梦中一般。
宫女平月见顾氏神情恍惚,以为她是太过紧张的缘故,便出言安抚,“娘娘不必担心,今日虽礼节繁琐了些,但您只管跟着陛下便好。”
“陛下......”
关于至今未曾蒙面的皇帝,顾氏之前也听过不少他的传闻,说他起初风流成性,实则是潜龙在渊。
短短数年,锋芒毕露,既可上阵杀敌,也有运筹帷幄之能,即位后推行新政,利国利民,是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
“不知陛下平日待人接物是何脾性?”
传闻听得再多,没见过本人,顾氏心里总是没底,临了只能问一问在宫中当差有些年头的平月。
平月看着顾氏隐含紧张和忧虑的眼眸,思忖片刻答道,“奴婢未曾在御前伺候过,不过陛下御下宽和,宫中人人皆知。”
等到顾氏亲眼见了顺天帝,才明白平月所言的宽和,并非只是宽慰她,而是事实。
冠服繁重,礼节繁琐,顾氏起身时不慎踩住裙摆,身形才微微晃动就被顺天帝扶住了手臂,仓皇间抬眸,这才正眼看清了龙颜,比她想象的还要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