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贵女妻(703)
“也不是克扣,算是借花献佛吧。”容秀玉并未生气,笑着放下手中空了的药碗。
“三妹妹你的重点好像错了......”容思行一阵无语,但还是决定帮她出这个头。
这件事很快就传入了容束的耳朵,让他大为动怒,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女儿吃了亏,而在于用功读书备考的儿子生了病,耽误了读书的进度。
“本以为你也是书香门第之后,我同你父亲又有同窗之谊,所以才多顾惜你几分。”
容束将苏姨娘叫到跟前,狠狠地斥责了她一番。
“没想到你心胸狭窄,既无管家的本事,也不识大体。这管家之权,你是要不得了,现在就还给芳姨娘!”
不管苏姨娘如何恳求,容束都没有心软收回成命,反而让苏姨娘立刻将钥匙送去碧丝院。
得了风声,芳姨娘早早地就在院里等候了,见到眼睛红肿着,咬着唇将钥匙递给自己的苏姨娘,芳姨娘足足观赏了一盏茶,才将钥匙接了过来。
“妹妹入府到底不长,不知道这容府的水有多深。”
芳姨娘笑不及眼,嘲讽道,“克扣主子的份例,可是大罪,主君不罚你,我这个管家的却不能坐视不理。”
大笔一挥,芳姨娘直接扣了苏姨娘半年的例银,还罚她两月不得侍奉主君,加抄录家规百遍。
例银对于嫁妆单薄的苏姨娘而言,一下子少了半年足矣让她肉痛,但又不至于过不下去。
两月不得侍奉主君,就给了另一个柳姨娘分走苏姨娘宠爱的机会。
柳姨娘的身子不能生育,苏姨娘本是最有可能先有孕的妾室,如此一来,想要母凭子贵,也耽搁了。
看着垂头丧气再不敢跟自己相争的苏姨娘,芳姨娘又觉得无趣,随意将她打发了。
“愚蠢至极,也不打听打听,上一个敢克扣我娘俩份例的人,如今连命都没了!”
虽然其中的逻辑并不成立,但这话也没错,萧姨娘还在世的时候确实克扣过芳姨娘和容秀玉的份例,如今也确实已经一命呜呼了。
事后,容束还特地来了碧丝院安抚芳姨娘,“之前是我错看了人,如今才知道,你的贤惠持家。”
面对夫君事后的安慰,芳姨娘只是笑了笑,面上作贤良之姿,心中却是淡淡。
如今的容府就是这样,主君从来不是有慧眼之人,否则当初也不会纵容萧姨娘害死第一任夫人,又错信二小姐,逼走了第二任夫人。
但日子总要过下去的,芳姨娘庆幸自己和主君不同,既看得准人,也守得住本,还和女儿一条心。
“主君怎会有错,不过是苏姨娘年轻太狂妄罢了。”
第629章 番外三:帝后
自打永宁郡主离京后,隔几个月便会往京都送些信件,其中必定有递呈给皇后的,是为汇报巡查各地医馆之事。
在京都的女子医塾有了起色,容晚玉便想趁着此番巡查的机会,挑选合适的州府,在各州开设新的女子医塾。
毕竟女子外出不易,若能让女子医塾像官办医馆一样各州开花,才能更好的惠及澧朝女子。
皇后是国母,本就有母仪天下之责,又是帮容晚玉牵头创办医塾之人,所以往上呈报的公文,容晚玉都是让人递给皇后。
每每收到信件,皇后就会以此为由邀皇帝到坤宁宫用膳,再将信上的内容说给他听。
不仅是公文相关,还有些路见趣闻,永宁郡主的着墨生动,皇后只是照本宣科,也能让皇帝听得津津有味。
“身为天子,却无缘亲自踏足各州,实乃一大憾事。”姜询听完信的内容,犹觉不足,还要拿来再看上几遍。
顺带,还要抱怨一声自己的首辅,“晏相递回来的就是折子,多一个字都欠奉,实在无趣。”
皇后闻言不经莞尔,见姜询今日胃口不错,又给他添了一碗汤,体贴地放到他的手边。
“晏相奉命暗访各州,公务繁重,想来是难分出多余的心思。”
对于迟不归,姜询再了解不过,对皇后的话不敢苟同,“也就是他,把公差当踏青。要不是暗访揪出了不少蠹虫,等他回来朕定要数落他一番。”
这话皇后没有接,而是不动声色地将话题引到了后宫琐事上,姜询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没再提起迟不归和容晚玉这对逍遥在外的眷侣。
帝后成一年有余,已经培养出了十足的默契。
就算皇后听出了姜询话中的拈酸,也只当充耳不闻,贴心地岔开话题,不让气氛变得尴尬。
而姜询无论心中到底还有没有余情未了,至少他能在皇后大度的暗示下掩盖妥帖,渐渐地,两人倒是有了些相敬如宾的意味。
对于眼下这般夫妻情谊,皇后已经知足,但太后却不甚满意,等她来请安时,少不了明里暗里的敲打。
“自选秀,已过了一年多了。你是中宫,该以皇嗣为重,旁的事都不要紧,早日给皇帝开枝散叶才是正道。”
对于这个并非自己第一选择的儿媳,太后倒没有太过苛责,反而时常召皇后说话。
面对太后不止一次的催生,皇后总会面露真诚而歉意的神情,面色微红垂下头去,似乎很是自愧。
但离开寿康宫后,她却对这件事丝毫不见着急,在听闻哪一位妃嫔有孕时,也只是淡淡。
按规矩让内务府准备赏赐送去给有孕的妃嫔,又让人去禀告皇帝,自己依旧稳坐中宫。
就连向来沉得住气的平月,都忍不住问她,“娘娘,您就不担心王贵人诞下长子吗?”
皇后闻言,只是笑了笑,“后宫众人皆是妙龄,怀得上是运气,保得住才是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