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门反派疯批,王妃以医治服(207)
她救了师父的命,亦救了自己的命。
他曾在师父面前发下毒誓,永远都不会悖逆她!
慕听雪统领户部,掌握着全国的财政,她当的是整个云煌国的掌柜,而不是一个家族、一个后宅的掌柜,如何当好这个掌柜,里头有很大的学问。
该清账的清账,该盘库的盘库,该催缴的催缴,该鼓励的鼓励。
就比如现在,她得好好鼓励负责抗疫物资押送的晏仁卿。
“仁卿啊,西北密州数万感染了瘟疫的百姓,就全仰仗着你押送的这批物资了。等你们抵达密州,估计患者人数已经互染激增到几十万。这趟差事你若办好了,就是惠及万民的天大功劳,你的影响力也会大大提升,朝廷定会论功行赏,让你风风光光加官进爵。”
政治家就是会拿未得到的利益,许诺给别人。
俗称,画大饼。
晏仁卿听闻此言,果真精神一振:“殿下放心,仁卿定不辱使命!五十万的特效药,路途中一盒也不会遗失,不让奸佞之人有机可乘!”
他是私生子,就算认祖归宗了,也不光彩,在云都贵族圈子里,依然会被其他世家子挖苦。
而堂兄晏泱的照顾提拔,又令许多人眼红嫉恨,四处嚼舌头讲他坏话,日子也不好过。
慕听雪满意了,她要的就是这个保证——药不遗失,四环素在黑市已经被炒到百两银子了。
第165章 论功行赏,树立威望
慕听雪给摄政王烧了一盘土豆肉丝。
“如何?”
其实,不用问也知道答案。
因为晏泱已经一个人,把一大盘都吃光了,一根土豆丝儿都没剩下。菜汤泡了两碗大米饭。
“堪比八珍玉食。”
摄政王给出极高评价,“可做果腹之粮。”
他平时能干三大碗米饭,今日这一大盘土豆丝下去,竟然起到了类似粮食的效果。
慕听雪浅笑道:“它叫土豆,可以作为蔬菜,缺粮饥荒的时候也能当粮食吃,能少饿死很多人。而且耐储存,现在三月份播种,正合适。要不要考虑一下?”
摄政王心思透亮,哪能不懂她的意思:“我下令让开荒的镇北军大面积栽种。”
向公主的尖兵营学习,他在军中实行了军屯制度。
云都城郊外,多的是荒地、荒山,士兵们都去开荒了,已经开出了几十万亩地。
“我这儿的土豆种,只够种一万亩地的。”
慕听雪表示没有那么多,“但今年九月收成了,让他们自己留种,明年就能大面积普及土豆了。”
晏泱道:“第一年种的土豆,定能大赚。”
慕听雪取出一颗种薯,给他示范了一下:“你看,切成一块儿一块儿的,保证每一块上有小芽儿,种地里就可以了。具体种植方法,我这儿有个薄薄的小册子,已经让国子监中央刻书局印了一千份,回头送去镇北军营中让分到土豆种的士兵学习即可。”
问题在于,这1200吨土豆种,足够种植一万亩地,怎么分配给五十万镇北军。
摄政王想了个绝妙的办法:“论功行赏。”
古时候,军队打赢了胜仗,论功行赏,都是按照人头计算的。你割下多少敌人的头颅,就给你多少赏赐。
晏泱找来了镇北军中负责授勋的小校,让他把这次北征将士们砍的人头数记录表,拿过来。
慕听雪很好奇,她也凑过去看。
好家伙,排名第一的就是孩子他爹,砍了三千三百个北屿军人头,其中有七个是敌方的将领。
“你是人屠吧。”
“表妹谬赞了。”晏泱觉得挺自豪。
名单第一往下,那就是断崖式下跌,第二名秦昭意,四百个头;第三淳于定,三百个头;第四晏仁卿,也不赖,二百个头。
十名以后,基本上就没有过百的了。
百名之后,没有超过二十的。
再往后,就是个位数人头了。
其实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士兵来说,在战场上能杀一两个敌人还活着回来,已经很值得表扬了。毕竟,依照军法,一个头能兑换二两银子的赏。
慕听雪很快发现了不对劲,指着名单记录表道:“不对啊,这个赵贵五个头,赏了十两银子;黑子也是五个头,他怎么没赏?表哥你军中赏罚不公平。”
授勋单上,有超过三分之一,都像这个黑子一样,只标注了头,没给赏钱。
晏泱解释道:“黑子是奴仆出身。”
那个把名单拿过来的小校,垂首道:“长公主殿下有所不知,奴籍士兵,跟其他士卒不享有同等待遇。”
“战场杀敌生死之间,士兵性命都同样宝贵,一腔忠勇为国效力,怎么到了评定功勋的时候,又要分个出身贵贱了呢?要把公正贯彻到底,立什么功就受什么赏!”
慕听雪眉宇微蹙,语气凛然:“长此以往,搞区别化对待,这些十分骁勇仆人出身的士兵,就开始摆烂了,就不愿意卖命杀敌了,军队的总体战斗力也会下降。”
晏泱颇为震动。
她一针见血指出了军队赏罚制度中的弊端。
只是一直以来,云煌国各大军队,都是如此,把仆人出身的士兵,排除在论功行赏之外。
“好,那就依公主之言,把这些仆人出身士兵的赏银补上。”
摄政王采纳了长公主的意见,“按功劳分配土豆种,也把他们计算在内。”
慕听雪重新露出了笑容:“军饷不够,我给你支上。”
晏泱很感动,他知道她当国库财政的家,当得很艰难:“密州的抗疫物资发完,户部还有多余的太仓银么?你还得准备明月的立后大典,筹措东南水军军费。”